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30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22篇
  1976年   45篇
  1975年   43篇
  1974年   7篇
  1966年   18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我国科技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读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今后,我刊将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给。如果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谢谢!  相似文献   
2.
3.
根据201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群岛外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优势种,并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了其与水文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舟山群岛外海域鱼类有106种,隶属于12目47科80属,春、秋季鱼类质量密度分别为210.50 kg/km2和829.06 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8.08×103 ind/km2和165.94×103 ind/km2。春季鱼类资源密度在调查海域的西北部较高,东部较低,而秋季鱼类资源密度在东部海域较高,西北部海域较低。两个季节的鱼类优势种更替明显,春季优势种为黄鮟鱇(Lophius litulon)、日本红娘鱼(Lepidotrigla japonica)、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秋季为细条天竺鲷、日本发光鲷(Acropom japonicum)。鱼类种数呈现显著的季节和空间变化,但是都以西部以及西北部靠近近岸岛屿的海域种类数较高,大部分鱼类栖息在50~80 m水深海域。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温度、底层温度、表层盐度是影响调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
5.
2020年共有17位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了《古地理学报》来稿的评审工作。特在此列出(按音序排列,排名不分先后),谨向你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并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6.
7.
<正>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2年版)》(简称《年报》)已发布。根据《年报》的统计结果,在105种地质类期刊中,《地球学报》2022年影响力指数为377.707,排名第21,复合影响因子是2.578,分区为Q1(表1)。《年报》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体现了如下8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海洋有害藻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浮游植物不仅是食物链的基础环节,也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某些种类在一定条件下会过度增殖富集形成有害藻华(因造成水色变为红、绿、褐、金等颜色,所以俗称为赤潮、绿潮、褐潮、金潮等),结果严重影响当地经济、海洋生态系统、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甚至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现象加剧,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HAB)的暴发规模和频次呈逐年增加趋势,且相关研究已成为环境生态学领域的热点。本文主要以典型海洋HAB生物为线索,从物种分布、生物监测、主要影响因素、分子机制及防治等方面概述了近十年HAB的主要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优点和不足,并对未来HAB研究做了相关展望。近十年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1)不断有新的HAB物种被发现或鉴定,HAB藻类系统分类也不断被更新;(2)鉴定、检测方法包括DNA分析、生物传感器研发应用等有较大改进;(3)藻类毒素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有一定进展;(4)在HAB生态学与海洋学研究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分子机制及现代组学发展较迅速。然而, HAB发生的关键环境诱因和生物学(特别是生化与分子)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缺乏一个可用来预测HAB暴发的关键因子。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HAB的复杂性、种类及生态系统的特异性,另一方面是研究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因此未来有必要加强对每一个重要的HAB原因种开展系统、持续的研究,类似于生物科学领域里的模式种研究,并且有必要开展综合性的研究,如实验室单种培养、中尺度模拟及现场生态研究相结合,整合现代组学、传统生理生态学和现场实时连续观测等技术。  相似文献   
9.
任世英,刘飞,李相前,等:以海洋聚磷菌(Halomonas)YSR-3的总DNA为模板,用PCR法扩增D-海因酶基因,将扩增片段克隆到pGM—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TOP10菌株,经蓝白斑筛选、菌落PCR得到阳性克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