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掌握黑龙江省极端气温的变化规律,本文遴选黑龙江省27个气象观测站1959年1月—2016年12月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低)气温资料,运用趋势拟合、Mann-Kendall方法和GIS平台的空间插值方法,开展近58年黑龙江省极端气温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59—2016年,黑龙江省平均气温、极端高/低温整体表现出明显增温趋势,平均增温率分别为0.322℃·(10 a)-1、0.631℃·(10 a)-1、0.201℃·(10 a)-1.黑龙江省平均气温整体表现为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极端最高气温整体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随着纬度、经度增加而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极端最低气温整体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随着纬度增加而降低的空间特征.通过平均气温变化率和极端气温变化率的对比分析,发现极端最低气温对气温变化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InSAR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不断地应用于工程,对利用InSAR技术获取地面沉降信息的统计分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本文以哈尔滨市和鹤岗市为例,基于城市主城区InSAR沉降监测成果,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从地面沉降整体分布、沉降发展趋势、沉降影响等方面,研究城市地面沉降情况及沉降影响的统计分析的内容和关键技术,并形成基于InSAR技术的城市地面沉降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炭资源的长期无节制开采,造成矿区地表沉降、塌陷、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小基线集(SBAS-InSAR)技术,使用Sentinel-1雷达数据,对鹤岗矿区进行形变监测,分析2017年3月26日至2021年12月18日期间地表形变和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鹤岗矿区地表形变严重,形变量在监测期内逐渐增大,最大累计形变量达到-585 mm。空间分布上,相较于2013—2016年,振兴矿、新岭矿地表形变有减缓趋势,峻德矿有向南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6年8月—2017年8月的14景Sentinel-1雷达影像,采用小基线集(SBAS)技术,提取了鲁西南地区地面沉降信息,并结合公路和铁路等专题数据开展了沉降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西南地区地面沉降严重且覆盖范围较大,最大沉降漏斗位于郓城县主城区,沉降速率达-134.06 mm/a;同时地面沉降对铁路有一定影响,特别对公路影响较大;并与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SBAS用于沉降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开展滑坡灾害大区域调查和普查时,Sentinel-1雷达数据源升降轨模式难以恰当选用,或应用场景不适宜,从而否定InSAR技术在滑坡形变识别及监测的优势等问题,本文采用时序InSAR技术,结合升降轨的Sentinel-1雷达数据源,开展不同坡向滑坡形变的识别,研究Sentinel-1雷达数据源升降轨道模式在不同坡向滑坡灾害形变识别与监测中的适用性情况,分析Sentinel-1雷达数据源不同轨道模式对不同坡向滑坡识别与监测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Sentinel-1雷达数据源对大型及以上的滑坡灾害进行InSAR滑坡表面形变识别及监测结果较佳;Sentinel-1降轨数据源更适用于识别和监测西坡向、南坡向的滑坡,Sentinel-1升轨数据源更适用于识别和监测东坡向的滑坡;采用Sentinel-1升降轨数据联合的方式,更有利于东、西、南坡向滑坡识别和监测,可以更全面识别潜在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障露天矿区安全生产及运营,针对露天矿区形变区难以及时识别与监测问题,采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地基InSAR联合监测模式,对露天矿区开展不同阶段、多尺度的形变区域识别与监测,分析形变趋势,研究二者InSAR技术在露天矿区形变区调查、重点形变区确定及监测预警的应用效能。研究结果表明:星载InSAR技术实现对露天矿区的广域地表形变监测,且识别出重点形变区,分析形变发展趋势;地基InSAR实现了对露天矿区重点边坡形变区进行近实时、高频率的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变化趋势,判别形变发展阶段;两者InSAR技术结合应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星载InSAR实现面域形变区识别与监测,地基InSAR实现重点形变区的高频监测及无法形成有效干涉形变区的补充监测,获取了更为详细、全面的形变信息,为露天矿区形变灾害监测预警提供高效、可靠的监测数据,提升露天矿区防灾减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