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2007年8月、2008年3月、2008年7月和2008年12月在灌河口至射阳河口岸段6条断面采集的底质样和相应潮滩表层沉积物样,以及废黄河口附近12条加密断面底质样,进行了粒度分析,并结合地质地貌、动力条件和水深资料,探讨了废黄河三角洲海域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分布类型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废黄河三角洲海域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粘土质粉砂,由陆向海粒径逐渐变细,沿岸分布上则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变粗的规律;整个研究区域的沉积物呈现较粗,分选较差,呈正偏峰态窄尖的粒度特征;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出现粗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不同流路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彭俊  陈沈良  刘锋  陆勤  陈一强 《地理学报》2010,65(5):613-622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950-2007年的水沙数据以及不同流路各水文站同流量(3000m3/s)水位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河道表现出淤积-冲刷交替出现的变化过程,当进入下游的含沙量为18.6kg/m3时,河道冲淤表现为动态平衡。艾山以下河道的冲淤变化过程除受水沙条件控制外,还受到流路变迁的影响。流路变迁初期河道发生溯源冲刷作用,中后期河道发生溯源淤积作用。各站同流量水位变化,神仙沟流路主要为下降,河道以冲刷为主;刁口河流路主要为升高,河道以淤积为主;清水沟流路有升有降,河道冲淤互有,总体表现为淤积。流路变迁对河道横断面形态的影响主要在利津以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