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测绘学   220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527篇
海洋学   179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基于圆柱多段拟合的隧道中轴线提取方法。首先对隧道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点云按隧道走向分成不同区段;然后对各区段依据轴线与表面点云法线垂直关系,提取精度较低的中轴线;最后对各区段利用圆柱多段拟合,提取精度较高的中轴线。实验表明,隧道中轴线的提取在一定的采样区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直线和弯曲的圆形隧道有良好的适用性,算法可靠,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斑岩铜矿的成矿条件和远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斑岩铜矿成矿带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其形成于造山带汇聚阶段中后期的活动陆缘环境,与驱龙斑岩铜矿对比具有相类似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远景很大.特别是卡而却卡、乌兰乌珠尔、鸭子沟、尕怒大门等地区具有斑岩铜矿成矿的广阔前景,有希望找到新的大型超大型铜矿床.通过对乌兰乌珠尔矿床的解剖,该矿区构造裂隙发育,岩石蚀变强烈.具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有铅、锌、锡等多种有用组分.岩浆岩、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运移和矿质沉淀的构造空间控制了矿床的产出.为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区域水资源总量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涌 《水文》2008,28(5)
目前应用的基于"重复量"或"不重复量"的两种区域水资源总量计算思路和方法,均建立在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单独分离评价的评价体系基础上.简评现行两种水资源总量计算方法后,讨论了"重复量"和"不重复量"的问题.提出了条件判断前题下分3种不同地貌类型区,基于不重复量的区域水资源总量计算方法,以及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平衡检查计算式.并在陕西省水资源评价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4.
By using occanographic data (luring 1955-1978, we have analysed aspects of volume transport variation of the Kuroshio tor PN-linc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volume transport variation of the Kuroshio and the subtropical high pressure (SHP) of the Pacific. We have found that volume transport of the Kuroshio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ng-period oscillations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pressure for 8-9 years and 2-3 years, respectively. The subtropical high pressure has a phase lag behind compared with volume transport of the Kuroshio. In addition, the seasonal volume transport of the Kuroshio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btropical high pressure, too. The results show that volume transport variation of the Kuroshio has certain influence on future variat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pressure. Therefore, the volume transport of the Kuroshio may be an important parameter lor long-period forecasting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pressure.  相似文献   
5.
利用邻域度给出了1种由fuzzy拓扑产生smooth拓扑的方法;利用smooth拓扑的自身结构给出了smooth拓扑产生fuzzy拓扑的方法,讨论了它们在映射间的联系并引入了强smooth拓扑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6.
将模糊化(拓扑)导算子进行了公理化,并且给出了若干模糊化(拓扑)导算子的刻画;同时建立了模糊化(拓扑)导算子和模糊化(拓扑)闭包算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南海深海盆表层沉积物氮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态学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南海深海盆区域(南沙海槽西南部)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功能.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不同.其中,氧化还原转化态的氮(SOEF-N)含量最高,平均为68.3μg/g,占总氮(TN)的7.08%;弱酸转化态氮(WAEF-N)含量最小,仅占总氮(TN)的1.09%.离子交换态(IEF-N),WAEF-N,S OEF-N及TN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相似性:均由海槽东西两侧向中央递增,并在槽底呈高含量分布;SAEF-N(强碱转化态)分布则与该趋势相反.IEF-N,SAEF-N和SOEF-N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OC)控制;而WAEF-N则与碳酸盐(CaCO3)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N与OC不具有显著意义的相关,间接说明二者来源的不同.同时,各形态氮的分布还与沉积物粒度类型密切联系.此外,研究区域内由沉积物提供的氮源很大程度上补偿了浮游植物对水体中营养盐的消耗,对维持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水平起到一定作用.其中,IEF-N和SOEF-N的释放对浮游植物生长及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天然活性物质开发新技术21世纪发展战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宋金明 《海洋科学》2001,25(4):50-52
海洋天然活性物质是指海水、沉积物和在海洋环境生存的动植物体中所含有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一般情况下则指海洋生物体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发现这类物质,并扩大它的应用,在当今人类回归大自然的浪潮中,海洋天然活性物质的开发成了国际热点之一 [1~ 9]。本文在分析了国外的进展,我国的水平与差距后,提出了我国海洋天然活性物质开发新技术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马寨璞  井爱芹 《海洋科学》2006,30(10):25-29
以相关性为基础,详细研究了估值类数据同化方法中背景场的确定问题,并以渤海3月份到7月份的温度场为例,具体说明了如何确定背景场:当要素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可以进行分离变量时,背景场的确定可以通过单独确立水平相关性与垂直相关性完成。研究表明:(1)当没有温跃层时,温度在垂向上的相关是沿着整个深度的;(2)当有温跃层时,温度在垂向上的相关应该限定在上准等温层的下界;(3)在温度的垂向分布方面,其相关性与温跃层有着对应关系,对比相关性与温跃层可以看出,垂向相关性与温跃层位置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0.
以 CG2 0潜山为例 ,从建立地质模型入手 ,包括地层模型、构造模型、储集模型、储盖组合模型、速度模型等 ,认识到各套地层分布和储层物性的差异均与地震响应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利用地震波的信息 ,预测潜山储层的发育及分布情况。在对 CG2 0潜山进行精细全三维构造解释的基础上 ,探讨性地应用了测井约束反演、吸收系数、相干分析及三维模式识别等技术 ,对潜山储层进行了预测 ,从而提高了潜山勘探的效益 ,并为类似断阶型潜山带的勘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