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170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477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proves the favorable factors of utilizing the ports and the railways in Northeast China for the Asia-Europe land bridge transportation. It will be more beneficial to Dalian Port and HaDa (Harbin-Dalian) and Binzhou (Harbin-Manzhouli) railways in Northeast China to the Siberia railway in Russia than 1) to other port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ailways in China, 2) to the Nakhodka Port in Russia and the corresponding railways and 3) to the Chongjin Port in North Korea and the corresponding railways.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measures to adopt the ports and the railways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in China for the land bridge transportation and the problems in transportation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systems.  相似文献   
2.
3.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台站的冬季逐日冻结深度资料, 采用动力学Q指数和小波分析方法, 研究了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发现: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各站点相互间的动力学Q指数在高原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小, 仅在高原南部部分站点值较大, 表明在高原上总体来说季节性冻土的动力学结构是一致的. 各站季节性冻土1980年代前后的Q指数在高原主体也都比较小, 只是在高原东南部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地区Q指数较大, 表明在高原大部分地区季节性冻土变化的动力学结构特征没有发生突变.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均值突变, 突变以前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在93 cm左右, 突变以后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下降了10 cm左右. 高原季节性冻土冬季平均深度有准4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4.
沈文杰  林杨挺  孙永革  徐琳  张华 《岩石学报》2008,24(10):2407-2414
首次报道了浙江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中黑碳的含量及其碳同住素的变化特征。黑碳含量在26层存在一个明显的峰值,含量高达0.51%。黑碳与总有机碳比值从25层底部开始持续升高,在26层达到最高,稳定在0.40以上。黑碳的碳同位素在24层和25层之间有一个陡然的降低,降低幅度达2‰,在25和26层中则存在一个幅度达3‰的缓慢降低,总降低幅度达5‰。黑碳是动植物和化石燃料燃烧的天然记录,浙江煤山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黑碳特征反映了二叠纪末期陆地生态系统发生了突然的衰退,发生了强烈的天然大火。根据事件层大火燃烧的长期性或频繁的特征,以及黑碳同位素大幅度陡然降低和缓慢降低,认为燃烧源除了陆地植被外,还有其他富含轻碳的化石燃料,即大火的燃烧源除了植被外,还可能有煤和甲烷水合物等。浙江煤山剖面的黑碳记录,反映了二叠-三叠纪之交地球陆地环境的剧烈变化,有助于理解和揭示生物大灭绝的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一座波力试验电站——珠江口岸式波力电站于1990年2月15日试发电成功。该电站位于珠江口大万山岛的南岸,面向浩瀚南海。设计波况H1/10=1.5m,T=6.5s.计划装机容量为8kW,第一台为3kW无刷爪极式发电机组,输出110V直流电,第二台为5kW无刷单相交流同步发电机组,输出220V交流电。目前投入试发电的是3kW机组。本文将介绍该电站气室性能模型试验,空气透平与气室性能匹配设计,岩坎爆破施工,实海条件下电站气室性能试验和发电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陆架第四纪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北部湾中部和珠江中的外的工程地质钻孔为典型剖面,对第四纪地层进行祥细的划分与对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获得本区第四纪地层在纵向和横向的区域特征和分布规律以及第四纪地层厚度变化,并讨论了各统的底界问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用光学方法对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叶绿素-a、黄色物质、石油)进行测量的光学系统,该系统可同时测量海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陆缘大陆架是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主要分布区,1:100万广州幅(F49)南半幅一海南岛幅(E49)范围内包含了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等。本文是该图幅矿产图及其说明书的基础上系统介绍和油气盆地分布、沉积、油气资源概况,地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油气资源勘探、远景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藏雄村铜(金)矿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勘探开发区划分为小区块评价单元,从地质灾害基础因子、响应因子、诱发因子分析入手,选定地形地貌、植被、岩性、地质构造及周边地震活动、地质灾害现状、预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人类工程活动为雄村铜(金)矿地质灾害综合分区定量评估因子,由此求得各区块的灾害因子综合量值.按危险性分区阀值将各评价区块最终归并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等和小3个级别分区.  相似文献   
10.
用气象站地温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土壤热流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董文杰  汤懋苍 《高原气象》1992,11(2):115-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