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作为阐述地球岩石圈块断结构及其运动的假说—断块构造学说,是以地质力学分析和地质历史分析相结合、建造与改造以及边界断裂的力学机制与褶皱的伴生关系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方法。因此,各断块间的相互运动方式和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无疑是断块构造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断块运动的结果必然集中表现在断块的边缘或结合地带,并在沉积作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倡导构造解析法研究区域变质构造。所谓构造解析法:就是指以野外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测量、分析和解释地质体内部结构规律及其演化的方法。它是从反映构造形变的面、线构造要素的发生、发展、复合及转化等入手,通过力学分析和测量统计,逐步建立构造事件发展的序列和相应的构造型式。同时研究构造形变与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其成矿作用的关系。对野外所测量的各类面、线构造要素,可以使用费林图解的方法,进行组构分析,从而取得区域褶皱构造的统计优选方位及进行运动学解析的有关信息。1982—1986年我队苏北变质岩专题研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至1984年,以黄汲清教授为首编制的全国1/400万大地构造图上,华北地台与扬子淮地台之间划出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一秦岭褶皱带(1962年称秦岭地轴),向东延到大别山东侧郯庐断裂带为止。东延部分去向不明。其后,各家大地构造图上,都基本沿用此画法。最近出版的《大陆岩石圈动力学图》仍维持上述画法。秦岭褶皱带的武当一大别隆起被郯庐断裂切割以后东延去向不明是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徐嘉炜于1964及1978年首次提出郯庐断裂带巨大平移的33条对比标志中,其中有一条是淮阳即大别山变质地块与苏北、胶南变质地块的对比以及磷矿层位的对比。地质界遂卷入郯庐断裂带的巨大平移之争,而平移标志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苏北东海前震旦纪变质杂岩中榴辉岩的宏观变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竞雄  薛林家 《岩石学报》1992,8(2):161-167,T001
由变质侵入岩和变质层状岩组成的东海地区前震旦变质杂岩中,榴辉岩十分发育,且构造变形复杂。从露头尺度所见七个变形世代,反映了榴辉岩退变质变形序列,初步揭示了该区变质杂岩在不同构造层次因压力、温度及时间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构造变形特征。这为深入研究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变形规律及大地构造背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苏北郯庐断裂以东,淮阴—响水口断裂以北,为江苏省前震旦系较集中出露区。自从刘季辰等于二十年代建立一套地层系统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区内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以海泗断裂为界,人们将断裂西北的一套地层纳入华北地层区,称“胶东群”或“胶南群;断裂东南的地层则纳入扬子地层区,自下而上划归朐山组、海州群锦屏和云台组。当本文认识到本区是淮阳隆起的东延部分,并将测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后,又重新厘定了区域变质地层层序。一、变质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