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高州岩群分布于高州、化州、廉江一带,是被断裂所围限的古老构造地层单位。根据变形变质程度将其从下至上划分为三个组:(1)黄岭岩组,变形变质作用非常强烈,变质程度变麻粒岩相至角闪岩相,以片麻状混合花岗岩为主,见沉积变质岩残留体,地层层序已难予恢复;(2)莞塘组,变形变质作用强烈,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至绿片岩相,下部发生混合岩化,地层层序基本上可以恢复:(3)新安组,安形变质作用较弱,为绿片岩相,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2.
辽河群广布于辽东地区,为一套古元古代层状中浅变质岩系.由于原岩存在沉积相变,加之后期变质变形的改造,各地岩性组合差异较大.经多年野外实地考察,将辽河群大致划分为两区、四相段,并进行较深入的建造与改造的研究,不仅解决了辽河群层序划分和区域对比问题,而且也解决了与邻区同时代地层对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色尔腾山群"的解体及其原岩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外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表明,色尔腾山地区出露的“色尔腾山群”由片状无序变质岩带和变形变质侵入岩区组成,因而认为“色尔腾山群”主体并不具有层序地层特征,应将其解体为色尔腾山岩群和点力素太组及变质斜长花岗岩。文中阐述了色尔腾山岩群地质特征并根据地质特征及同位素测年结果将其划定为新太古代。  相似文献   

4.
陈跃军  孙春林  刘跃文  孙罡  王秀萍 《世界地质》2006,25(3):213-220,244
辽宁北部清河镇—吉林南部山城镇一带的一套变质地层最早被称为古元古代辽北“辽河群”,后来又称为早古生代清河镇群、太古宙沙河岩群 寒武纪开原岩群、中新元古代开原岩群等。最新研究证明,这是一套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内的、不同时代、不同属性的地质体的拼合物。以清河断裂为界,北部属于陆缘活动带,可划分为新元古代西保安岩组、寒武纪佟家屯岩组和晚二叠世尖山子火山岩;南部为华北板块辽北清原地体,除太古代TTG岩系和少量的表壳岩外,还有一套变质石英砂岩大理岩变质火山岩为主的地层,即一个新的特殊岩石地层单位。本文作者提出新命名为古元古代芦家堡子岩组。  相似文献   

5.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东段夹在南、北两条蛇绿混杂岩带之间的一套活动类型的上三叠统朗杰学(岩)群,许多地质工作者对其地层层序、沉积特征、变形变质、物质来源以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过研究。作者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对比了已往区调工作获得的实际资料,以(构造)岩石地层为基础,结合沉积古生物特征、变形特征以及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对该岩(群)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初步认为:朗杰学(岩)群地层层序自老至新为宋热(岩)组、江雄(岩)组和姐德秀(岩)组(章村岩组);郎杰学(岩)群的构造样式为一"Ω"型两翼不对称的复式背斜构造。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月潜山带一套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的潜山地层,本文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结合主频分析,从岩性组合特征、层序结构、化石等方面综合研究,依据该套地层以白云质碳酸盐岩为主、藻类结构发育、变质石英砂岩成岩作用强、火山岩呈夹层产出等特征,明确潜山地层时代和探井相对关系,首次确定海月潜山带潜山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大洪峪组至高于庄组。这一成果改变了以往将该套地层划为古生界奥陶系至石炭系的认识,为重建研究区潜山地层序列、明确该套潜山地层属有利勘探层系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晋北娄烦吕梁群变质相带的划分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保奇  王赐银 《地球学报》2003,24(4):325-329
晋北娄烦吕梁群由一套经受过两期不同性质变质作用的泥砂质岩、基性火山岩和酸性流纹岩组成。早期为吕梁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构造形迹总体上呈NE走向;晚期为西川河韧性剪切断裂所产生的区域变质作用,其结果使该区地层走向由早期的NE向扭转为近SN向,且使地层层序发生倒转,并与递增变质带的形成关系密切。选取该区中对变质温度和压力变化反映较敏感的原岩为泥砂质岩石的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地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对沿地层走向上连续分布的特征变质矿物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该区不同采样点的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对研究区进行变质相带的划分,确定各变质相带的变质温、压条件,并探讨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为等化学系列地层。沿该地层走向上:西川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北向南,特征变质矿物绿泥石、黑云母、石榴石、十字石和蓝晶石依次规律出现;西川河断裂以南地区,红柱石和夕线石依次规律出现。根据特征变质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次出现的地点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划分出5个变质带: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红柱石-夕线石带。这一完整的递增变质带可与苏格兰高地的巴罗型相媲美。矿物对地质温度计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测区变质岩系分布面积416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自下而上为迪口组、龙北溪组、大岭组,总厚11501米。麻源组和吴挡组未在区内出露。本文在综合研究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测区的变质岩系的构造和地层层序作一初步分析。在沉积岩区,通常是根据地层资料去控制构造。但在变质岩区,由于缺乏可靠的生物化石依据和成熟的地层层序资料,不可能这样做,相反,只有在查明区域大构造的情况下,才能基本查明地层层序。“查明变质杂岩之间的空间构造相互关系已成为确定变质岩层原来层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肃北县马宗山乡平头山北坡,出露一套变质碎屑岩。1968年,甘肃省区调二队将它划归蓟县系平头山群上岩组;1981年,缪长泉、高振家等在该群中采获叠层石,将其划归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1989年,甘肃省“地质志”将其厘定为大豁落山群下岩组,并确定与下伏平头山群的关系为平行不整合。因研究程度不够,均未正式命名。笔者依据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原则与北山地层系统,对该套地层重新进行了研究划分,确定了单位层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川、甘交界的文县、平武、青川区间(图1)出露一套优地槽中浅变质沉积岩、火山岩地层,前人称为碧口群和通木梁群。历年对两群分布范围、含义、构造、层序、时代认识分岐很大,难于统一。笔者在分析、综合、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85年又对文县、平武、青川实地调查研究。依据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层序及构造,认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赣南三百山盆地地层层序和岩石地层划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分歧的原因,提出前人建立的地层层序与野外新发现的地质事实不相吻合,三百山盆地不存在所谓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和推覆构造。依据地层层序律,将三百山盆地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砂岩层、长英质火山岩层、镁铁质火山岩层和砂砾岩层四套;通过地层对比,将第一套砂岩层划归上侏罗统武夷群双峰岭组、第二套长英质火山岩层划归上侏罗统武夷群鹅湖岭组、第三套铁镁质火山岩层和第四套砂砾岩层划归下白垩统罗塘群白埠组。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两个项目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在大青山—乌拉山及其邻区重建了早前寒武纪地层系统,将新建的美岱召岩群列入古元古代。对区内高级变质岩石地层进行重组,在麻粒岩系中划分了2个岩组,归并为桑干岩群,将乌拉山岩群划分为上、下两个亚岩群,下亚岩群片麻岩系,上亚岩群相当于集宁群,可称孔兹岩系。提出本区高级变质区的主期构造是穹形构造与穹间褶皱群构造组合样式(简称“穹—褶”构造),确立了大型顺层滑脱构造系统是决定高级变质岩石地层空间分布、组成特征和相互关系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研究高级变质岩石地层系统建立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3.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中、上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少量灰岩到大套白云岩所组成的地层序列;以娄山关群白云岩为代表的自北西而南东的进积作用穿时,代表了与二级海退作用相对应的碳酸盐台地进积作用的基本特征,从而形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域,特别是浅水台地背景之中,从厚度较小的含化石的陡坡寺组到厚度近千米的贫乏化石的娄山关群白云岩,给层序地层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而在较深水背景之中的中、上寒武统,沉积相序列的有序性正好弥补浅水背景中的不足。中、上寒武统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七个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序列。伴随着上述时间变化的同时,从北西向南东,古地理背景由浅变深,中、上寒武统由大套白云岩地层相变为泥页岩夹灰岩地层。在不同古地理背景的典型剖面的层序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三级层序的两大属性———“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可以建立研究区域能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区域的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表明:虽然地层的沉积记录较为复杂,但是建立在以“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与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为基础的层序地层研究,可以从复杂的地层记录之中寻找出更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上扬子区中寒武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形成的古地理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中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少量灰岩到大套白云岩所组成的地层序列。在西北部的台地内部,中寒武统由较薄的产三叶虫化石的陡坡寺组砂泥质白云岩与化石贫乏的巨厚的娄山关群白云岩下部的地层一起所组成,几乎见小到灰岩的踪迹;在过渡区则由凯里组和甲劳组泥页岩系夹灰岩地层所组成;在东南部深水背景之中,相变为一套黑色页岩系到泥灰岩的地层,包括都柳江组和杨家湾组下部。,有序的沉积物时间变化序列与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形成了1个独特的层序地层格架,从而在研究区的中寒武统之巾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该层序地层格架不但展示出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而且表现出中寒武世时期浅水背景下强烈白云石化作用的特点,并且意味着一个受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控制的有序的加深与变浅过程。系列岩相古地理图和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较为系统地表现出各个三级层序的沉积物的时间演变序列与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以及三级层序形成时期大致的古地理背景。更为有趣的是,在早中寒武世之交的海退事件之后的更大幅度的海侵作用过程的初期,似乎在生态空间拓展的同时,在较深水背景之中发育了早寒武世末期的“台江生物群”和中寒武世早期的“凯里生物群”,这两个生物群所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事件可能反映了寒武纪早期的“小壳化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所代表的生物大爆发之后的又一次生物大爆发。因此,海侵作用与生物多样性事件、海退作用与生物灭绝事件之间的复杂关系将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陕、甘、川交界处摩天岭区,主要分布有碧口群。由于该区地质构造复杂,缺少生物化石等,其层序、时代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近年来在研究碧口群层序和时代时(地质矿产部秦巴项目资助),于该区东部的勉略宁区发现有4处以小陆核状产出的晚太古代地层,为碧口群的古老基底。其中尤以陕西略阳县阁老岭—鱼洞子地区出露的面积较大,被命名为鱼洞子群(原属碧口群的一部分,称为鱼洞子组),为一套中度区域变质及部分混合岩化的变质岩系,原岩为海相火山岩—沉积岩系,含有变质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床。构造线总体呈东西向展布,本身造成一向北倾斜的复式背斜,南翼倒转。沿轴部分布有混合花岗岩。经初步划分,鱼洞子群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岩组:(1)斜长角闪岩、角闪混合岩组;(2)浅粒岩夹少量斜长角闪岩组;(3)斜长角闪岩夹浅粒岩、角闪磁铁石英岩组;(4)浅粒岩夹绢云片岩、绿泥片岩与磁铁石英岩组。  相似文献   

16.
西天山科克苏河一带中新元古代碳酸盐岩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特克斯县科克苏河一带中—新元古代地层碳酸盐岩极为发育,但研究程度低,长期以来以群代组。通过1∶5万区调工作对本区基本层序调查和相分析,将该套地层解体。指出中—新元古代地层碳酸盐岩形成于“构造碳酸盐台地”的沉积环境,同时对角砾状灰岩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疆特克斯县科克苏河一带中—新元古代地层碳酸盐岩极为发育,但研究程度低,长期以来以群代组。通过1∶5万区调工作对本区基本层序调查和相分析,将该套地层解体。指出中—新元古代地层碳酸盐岩形成于“构造碳酸盐台地”的沉积环境,同时对角砾状灰岩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肃北县马宗山乡平头山北坡,出露一套变质碎屑岩。1968年,甘肃省区调二队将它划归蓟县系平头山群上岩组;1981年,缪长泉、高振家等在该群中采获叠层石,将其划归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1989年,甘肃省“地质志”将期厘定为大豁落山群下岩组,并确定与下伏平头山群的关系为平行不整合。因研究程度不够,均未正式命名。笔者依据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原则与北山地层系统,对该套地层重新进行了研究划分,确定了单位层型与界线层型,并命名为野马街组。本文描述了该组层型剖面及延伸变化,并对时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青海可可西里巴音查乌马地区的上三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巴音查乌马、巴音莽鄂阿地区的一套轻变质碎屑岩、火山岩及碳酸盐岩地层,根据岩性组合可细分为3个岩组。笔者依据首次在该地层中采集的双壳、水螅、放射虫及有节类化石,将其划归为上三叠统,并建议采用“柯南群”代表这套地层。地层展布严格受西金乌兰湖—平树大断裂控制,具有山超基性岩、基性岩、枕状熔岩、放射虫硅质岩及碳酸盐岩共同组成的“蛇绿岩套”之特征。因此,深入研究这套地层特征,将会给探讨青藏高原地壳构造的演化历史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内蒙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寿山沟组地层发育良好,岩性相对稳定,变质、变形程度较低,是研究区范围内早二叠世地层层序研究的理想地区。该课题逐层实测了寿山沟组剖面,从剖面的岩性地层人手,着重分析了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的岩性组合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旋回特征;同时根据古生物化石类型和组合,推断该区域形成的地质时代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寿山沟组剖面厚度为9598.98m,根据岩性和粒度的大小,可分3个岩段:一段为滨浅海一浅海陆棚沉积;二段、三段为一套浊流沉积岩系,发育特征性浊流沉积构造,为典型的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