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文中回顾了1974年提出的“块、带、源、兆、触、报”六字预报思路,并基于近20年来的研究对此进行了补充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1988年在全国地球物理灾害会议上,我们曾指出,在1922年、1937年和1969年我国汕头和香港地区的巨大风暴潮(它们分别造成七万,一万多和数千人的死亡)前,在广东分别有三次6-7(1)/(4)级大震发生,即1918-1921年的南澳6-7(1)/(4)级大震群,1936年灵山6(3)/(4)地震和1969年阳江6.4级地震。  相似文献   
3.
节气与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节气是我国古人的创见,它属于东方科学观点,在农时上具有重大意义。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它在灾害预测上也有价值。我们曾发现上海的龙卷风以及与我国同纬度的美国的龙卷风的发生在节气日占优势。今年以来我们对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作了检验,发现绝大多数也发生在节气日或其附近,其余多在期望日或其附近。现列举于下:  相似文献   
4.
地震成因的核反应堆假说地震成因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我们应从各个方面去探讨,自1965年中国科学院西北地震考察队成立我国第一个震源物理组以来,我们已从力学、热学、电学、磁学诸方面讨论了震源物理问题,在该短文中我们简要讨论核物理在震源物理方面的应用。如所...  相似文献   
5.
再论滑坡与泥石流的定级在1992年出版的《未来灾害学》、1993年《西北地震学报》第三期和1994年韩景卫等的地质灾害国际会议论文中,对滑坡和泥石流的静力级别皆用对其体积取两次常用对数再乘10来表示。对于动力级皆用对其动能或位能取两次常用对数再乘10...  相似文献   
6.
震中迁移与前兆穴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5月,在昆明举行了西南地震工作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作者在会上宣读了震中迁移与前兆穴位的论文。本文就是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写出的。我们发现在过去震中迁移的始发点上的前兆手段一旦观测到短临异常,则台址附近有震或历史上震中迁移所至之处有震(误差约60公里)。另外过去地震幕的开幕点上的前兆也具有类似的情况。我们称震中迁移始发点为震迁穴,称开幕点为开幕穴。为了理解上述现象,我们可把震中迁移广义化为构造事件的迁移。这种构造事件速度快者为地震,次快者不发射地震波,但可引起其他前兆。据此可把甲地向乙地的构造事件迁移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快速事件(地震)→快速事件(地震) 2.次快速事件(前兆)→快速事件(地震) 3.地震(快速事件)→次快速事件(后效) 如果一个迁移带上已表现过第一种情况,则第二和第三种情况也可能表现。其中第二种情况具有前兆定向预报的意义,是本文讨论的重。对于震迁穴上的前兆为什么属于短临前兆的问题,我们可用立交模式和调制模式相结合来解释。从调制模式的角度来看,地震迁移始发点和开幕点一旦呈现后,若历时又不很长,则它们是容易被调制的地点(简称易调点)。易调点被外因调制后可触发下岩石圈中的蠕滑断层传播,从而引起其他地段的大震发生。我们认为前兆穴位可分两种:一种为静态穴位,如由构造条件和台址条件决定的穴位;另一种是动态穴位,如由地震活动图象决定的穴位。本文还提出了构交穴、库渗穴、震后穴、垂烈穴和址良穴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上讨论的是用前兆资料结合历史上震中迁移资料预报地震的方法。这只是预报方案之一。另一方案是前兆观测点附近有震,其发震日期仍按调制公式计算,其震级可按前兆范围半径R与震级M的关系式计算。从组合模式出发,作者和秦保燕得出以下公式: 若取近似式,则为: logR=0.5M-1.4 式中R以公里为单位。如用单台前兆资料,则不同的R相应不同的震级。  相似文献   
7.
地震科学不只是一门多边的边缘科学,而且是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断学科”。《地震对策》一书就是这个“横断学科”的体现。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地震对策》一书的基本特点:它是中国第一部地震对策方面的著作,对地震对策作了较系统的总结;以地震预报为主线;突出救灾;列举不同地区对策实例,并按地震地区的地形、地貌、人文、经济、地震发生的季节、时间等特点较全面地撰写对策;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普遍参考价值;读者对象适用性强;体现社会经济效益,可望在未来的大震活动高潮期中将起到一定的减灾作用。文章继而指出今后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包括今后应对地震对策的理论和定量化作进一步探讨;对对策条例和规范作进一步提炼和归纳;随时间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充实;针对地震活动高潮期与低潮期对策的不同特点,今后应不断补充、修改,使其规范化和条例化。文章最后指出,鉴于地震预报对策是整个地震对策的核心,对以下六个方面应予以重视:①地震前兆异常是宏观的量;②前兆场是散点布成的不规则“场”;③震源是地壳中既能集中应力又能很快释放应力的“开放系统”;④模式综合分析和数学综合分析是互不代替、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⑤重演是相对的,可变的,要从发展上综合解析震源;⑥测震指标与其它前兆相结合,可取长补短有利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从统计物理学的角度简论大震前的震源区及其外围地区这一整个系统的不稳定性,以预测系统的突变,即预测大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地震与沙漠化和沙尘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漠主要是由于气候干燥而形成的 .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 ,遇到强烈的大风 ,天气就容易形成沙尘暴 .大地震在地表造成的岩石、土层破裂和沙土颗粒粘聚性的破坏加剧了地表的沙漠化 ,为沙尘暴的形成进一步提供了物质来源 .在全球范围内 ,除了北非和阿拉伯半岛大沙漠中无强震外 ,其他诸如前苏联、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美国、中国、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的沙漠中都曾有大震发生 .有的沙漠边缘与山脉交接处为大震多发带 ,有的沙漠内部就有大震活动 .在中国也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而且沙漠逐渐向平原区和城市逼近 .如华北平原的一些局部地区已形成沙漠…  相似文献   
10.
断层旋性与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建  吴瑾冰 《地学前缘》2001,8(2):247-252
文中以“平行同旋走滑断层减震”的观点论证了兰州、北京、昆明这些位于强震活动区的大城市今后百年内不会发生 6 .5级以上地震。以“平行异旋走滑断层加震”的观点解释了西南棱形块体北边界和南边界在发生大震方面相互促进的现象。对于由构造分段求震级来说 ,在遇到不同的横交断层作为分段点时 ,还需考虑将来发震时始破裂点的位置以及发震断层的旋性 ,不然就会造成对震级估计不足 ,继而成为抗震建设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在主震后为了预报余震的强度 ,可应用物理学中的科里奥利力理论 ,应用时必须知道断层类型和旋性。对于走滑断层来说 ,左旋余震弱 ,右旋余震强。例如 1997年藏北玛尼 7.5级地震 ,余震仅为 5 .3级 ,震级偏小 ,因主震为左旋的缘故 ;1976年唐山 7.8级地震 ,余震可达 7.1级 ,因主震是右旋。对于逆断层来说 ,上盘错动方向在当地子午面左侧者余震强度大 ,在右侧者余震强度弱。据此讨论了 1999年台湾南投 7.6级大震余震强度达 7.1级是因为主震为逆断层 ,上盘向西错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