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是探讨标记乳糖基白蛋白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LAC-HSA-SPIO)作为配体与肝细胞膜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特异性结合可能性;评价LAC-HSA-SPIO增强磁共振受体成像对大鼠微小肝癌灶的显示能力。方法:将Fe3+Fe2+混合液与LAC-HSA在碱性条件下制备出LAO-HSA-SPIO;应用 二乙基亚硝酸胺建立大鼠肝癌模型;电镜及Perls(普鲁士蓝)染色,观察LAC-HSA-SPIO在肝组织的颁;并比较LAC-HSA-SPIO增强前后大鼠肝癌的显示情况。得到结果是(1)Perls染色证实有LAC-HSA-SPIO分布到肝细胞浆内;电镜下也显示肝细胞膜表面及胞浆内有电子致密SPIO粒子分布;(2)注射小剂量LAC-HSA-SPIO可观察到明显明显肝脏强化效果,大鼠肝癌检出率由平扫36.8%(7/19)提高到78%(15/19,P<001)。结论:LAC-HSA-SPIO是一种新型的具有肝细胞ASG受体靶向性显影剂,对提高肝脏微小瘤灶检出率有章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鼠肝炎性假瘤模型的建立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可供于影像学研究的大鼠肝炎性假瘤(IPL)模型,并研究其影像学的特征。所用的材料和方法是将弗氏佐剂01ml/只作大鼠深部注射,10天后观察大鼠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取标本做病理检查。结果发现了IPL发生率为90%,大小分别是032±018cm。IPL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强回声结节;CT平扫为低度圆形影,无强化或仅轻微强化;T1WI则呈等或高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病理学证实局部肝组织片状坏死并有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结论是本文研究的大鼠肝炎性假瘤模型具有易建立、容易复制、成功率高、制备周期短和影像学的表现较典型等特点,对今后探讨大鼠肝炎性假瘤的形成机制及影像学特征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我国气象部门还有一部分台站是使用无线电台来传递气象情报。由于在联络工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干扰而降低了通信效率,因此,认真分析干扰的来源,灵活地运用抗干扰的措施,是报务员完成通信任务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是探讨乳化碘油增强CT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作用。方法采用乳化碘油:由碘化油、卵磷脂、甘油等经超声乳化而成: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法建立大鼠肝癌模型(n=4):观察静脉注射乳化碘油(0.4ml/只)后,正常大鼠(n=4),及大鼠肝癌病灶的强化情况,并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得到:乳化碘油能引起肝脾组织特异性显著强化:透视电镜证实肝细胞参与碘油乳粒的摄取:选取的4只大鼠肝癌模型中,共有14个瘤结,大小4、5±3.4mm;乳化碘油增强CT检出率85.7%(12/14)的瘤结,明显高于平扫时,病灶显示率(14.3%)。结论为乳化碘油是一种潜在的肝脾特异性造影剂,对早期肝癌的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