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部表土磁化率特征与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表土磁化率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是黄土古气候重建的重要内容,在黄土高原地区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青藏高原地区相对不足。在青藏高原东部系统采集了106个表土样品,分析了其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并通过表土磁化率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讨论了气候因子对高原东部现代表土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土磁化率特征主要受到温度和降水量的影响,水热组合差异影响表土磁化率值的高低。低频磁化率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较弱,总体上与温度的相关性优于降水量,可能表明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比较复杂;频率磁化率百分比与降水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该指标对降水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可以用于青藏高原东部的古降水定量重建。  相似文献   
2.
陈聪  陈慧  李晓娜  林江 《广东气象》2021,43(4):65-67
为增强天气短信用户黏性和产品吸引力,探索广东天气短信公众号的建设,介绍了公众号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品牌logo和名称标识、菜单栏、短信内容卡片式展示等,通过对短信接收数、菜单展示数和菜单点击数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天气短信公众号平均短信接收量为1 701万条/月,月短信接收量随时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天气短信用户量的下降趋势较为一致;短信平均月打开数为317万次,平均月打开率为18.64%,说明大量用户经常忽略查看天气短信;平均月菜单点击数为39 400次,平均月菜单点击率为1.27%,点击率在5月之后保持平稳状态,说明用户使用菜单形成固定习惯。  相似文献   
3.
从水压力、水管理、水污染、灾害风险及社会经济效应5个要素出发,构建水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并用均值法求得水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水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以人口数量为权重将分省(市、自治区)要素指标转化为流域尺度,对我国十大流域片进行水环境评价及5个单要素分析,指出地域间水环境差异及水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00124山西河津M4.8地震前,临汾地震台宽频倾斜仪记录到与实验室岩石破裂亚失稳过程类似图像,震源及附近地区也出现多项准同步性的短临异常。本文对这次地震前震源及附近地区多种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在发震断层黏滑失稳前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震前记录到的亚失稳现象并非单点单测项,而是具有多点多物理场的群体性特征;2)这些异常出现的时间与临汾宽频倾斜仪记录的亚失稳事件时间基本同步,其形态上以大幅突变为主,时间上多集中在震前45 d左右,空间上主要集中在距震中100 km的范围内,且具有随时间从外围向震中区集中的特点;3)震前不仅在多种地球物理场观测数据中记录到类似亚失稳现象,而且在震前1~6 d一些地球物理场观测仪器还记录到与发震断层失稳前预滑有关的小事件;4)震前临汾宽频倾斜仪记录到的亚失稳现象、震源及附近地区出现多项准同步性的短临异常,是在震源及附近地区的区域应力场增强、介质特性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的,可能与河津地震有关;5)震前多种地球物理场异常随时间推移显示出协同化的特点,即沿发震断裂方向有由外围向震中迁移和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2DSTMON(2-Dimensional spatio-temporal indexfor moving objects in network)二维时空数据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网络中移动对象的时空索引2DSTI及其时空查询算法。这种二维时空索引机制简单且易于实现,支持当前轨迹数据和历史轨迹数据的大量时空查询操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实现并验证了二维时空索引机制及其时空查询算法。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了海南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包括数字线划图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地名数据库以及元数据库五个子库的逻辑设计,以及数据库建库的步骤,包括数据入库前检查,数据库结构设计和数据入库。  相似文献   
7.
简单介绍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公众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总体架构,再从数据集、管理服务软件系统和支撑环境三个方面分别详细介绍了平台数据内容、功能服务以及软硬件、网络部署等内容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8.
介绍全国首个数字省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并从数字中国、数字省区与数字城市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简单探讨数字省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需要思考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代县水准、代县地电、定襄水氡和静乐水位等异常作为山西北部地震趋势预测主要依据,这些前兆异常起始时间跨度长、差异大,甚至同一观测台站不同观测手段的异常所表现的物理意义也不相同。以往前兆异常识别依靠的是单一手段的现场调查和震例研究成果,很少与其他前兆观测手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特别是从区域应力场的角度进行异常机理分析,因此,异常信度也相对较低。如何有效甄别这些异常的可靠性,必需依靠场上信息,从区域应力场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避暑型气候的地域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中国各地纬度、地形及海陆位置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避暑型气候。本文采用1993-2012年756个国家基本站和122个辐射站逐日气象数据,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模型计算各气象站点的人体感知温度,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避暑型气候的地域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和舒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避暑型气候主要包括西南高原型、中东部山岳型、东北山地平原型、西北山地高原型和环渤海低山丘陵型5种地域类型;各类避暑型气候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西南高原型避暑气候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较强;中东部山岳型避暑气候地势高、风速大,夏季舒适偏冷;环渤海低山丘陵型避暑气候地势低、湿度大,夏季舒适偏热且舒适度受海风影响明显;西北山地高原型避暑气候温度适宜、天气晴朗,但略显干燥;东北山地平原型避暑气候凉爽、风速不大、辐射不强、湿度适中,综合条件相对优越。从各类避暑型气候夏季人体感知温度的变化来看,环渤海低山丘陵型舒适期较短,其余类型舒适期相对较长,东北山地平原型和西北山地高原型人体感知温度曲线呈良好的单峰对称变化,其余类型大致呈单峰不对称形态。本文不仅丰富了避暑型气候研究的理论成果,而且也可为避暑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指导人们的避暑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