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悠悠水磨沟     
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中心东北五公里的山麓间,有一处奇特的断层峡谷,这里因其风光秀丽的景色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以及自然环境,深受游客们的青睐,尤其是每逢盛夏时节,这里更是绿树成荫,凉爽袭人,引得无数游人到此休闲避暑。身临其境,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好意境仿佛就在眼前。这里就是乌鲁木齐著名的风景游览区——水磨沟公园。  相似文献   
2.
鲍军 《中国方域》2004,(4):17-17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有一座被边城各族人民视为骄傲和神圣的山峰,它就是被誉为乌鲁木齐市的象征和标志的“红山”。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新疆地名管理工作,促进地名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实现新疆地名标志设置的标准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档案资料馆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编委新机编字[2003]3号文件  相似文献   
4.
鲍军 《中国地名》2014,(4):30-32
在我国众多的爱情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无疑是流传最广的传说故事之一。千百年来,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播,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精品,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相似文献   
5.
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大桥西侧的人民公园(俗称“西公园”),是该市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大型公园之一,也是市区最主要的风景游览地之一。国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亭台楼阁,相互辉映。泛舟于鉴湖之上,倘徉于亭台之间,的确让人思绪万千,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6.
走滑断裂带对中国西部压扭性叠合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也是研究难点之一.基于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本文采用多种地震构造解析技术,瞄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开展了精细走滑断裂带解释和变形样式分析.在燕山Ⅱ幕构造活动期,侏罗系发育了NWW向左行压扭性和NE向左行张扭性两类走滑断裂带.它们都是由4组剪切断层复合而成,共同遵从左行简单剪切模式,但几何学特征和构造属性差异很大.NWW和NE向走滑断裂带不存在共轭剪切关系,而是在钝夹角区(135°左右)普遍具有弧形联合与归并趋势.在构造变形中,两类同期左行走滑断裂带弧形联合控制了变形区域旋扭形变和剪切破裂,构成了一个大尺度“面”状旋扭构造体系.旋扭构造变形样式对中亚陆内造山带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压扭盆地的油气勘探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鲍军 《中国地名》2014,(2):14-15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地理与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当地的空间位置、自然地理、所属类型,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当地的人文特征。虽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称,却可充分说明当地与历史、地理、人文的种种关系。中国地名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到省、市、自治区名称,小到镇、村、街道名称,每个地名都有一段故事,每个地名的来历都镌刻着文化的印记。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它的背后都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8.
鲍军 《中国地名》2014,(6):27-28
地名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用来识别地理实体的语言标记。地名的使用标准与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建设、文化交流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名作为人们从事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广泛使用的媒介,已经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成为传播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经济社会越发展,交通信息越先进,人们交往活动越频繁,地名使用的频率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9.
10.
鲍军 《中国地名》2015,(2):19-20
新疆地名学会自成立以来,积极依托民政主管部门和挂靠单位工作优势,充分发挥地名学会会员单位的优势资源和人才力量,积极参与了自治区一系列重大地名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新疆地名学会积极开拓工作领域,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在自治区地名政策、法规建设、地名标准化制定、地名规划、地名普查、地名理论研究、地名工具书编研、地名文化宣传、地名命名论证等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