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贵州省喀斯特山区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已经成为决定西南地区环境、经济和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植被的生态恢复无疑是极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之一,物种选择又是重中之重.通过互联网搜索、文献阅读和野外实地考察,针对喀斯特分布极广且石漠化最为严重的贵州省,本研究调查和分析了喀斯特山区植被生态恢复过程中所选择的物种分布现状,对其恢复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希望能对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生态恢复,尤其是对即将全面铺开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表明:在贵州省78个岩溶县(市、区)的328个地点,共调查收集到用于植被恢复的物种87种,其中生态林物种26种(主要是松、杉、柏、香椿、杨树和车桑子等),经济林物种47种,包括26种药用植物(太子参、天麻等)和其他21种经济林物种(茶、油茶、梨、桃、李、板栗等),另外有牧草14种(白花三叶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这些物种聚集或零散种植在不同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区:A区(黔西高原山地)、B区(黔中丘原山地)、C区(黔东低山丘陵)和D区(无石漠化).就恢复效果而言,油茶、茶、中药材、花卉栽培及草地畜牧业均显示出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势头,板栗、核桃、花椒、桃、梨等经济林物种也在其生长适宜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然而,植被生态恢复中所营造的人工林,均存在树种单一、物种配置简单、经营粗放等问题,林分的整体功能和生态、经济效益较低,亟待进行改造;不同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物种配置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的原则、途径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作为一种土地退化的特殊景观现象,严重制约着西南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了该地区的贫困程度。近年来,在国家、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的齐心合力下,石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但石漠化的总体增长趋势仍未得到基本遏制,治理形势依旧严峻。本文尝试将现有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理论、原则和途径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就目前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注意事项。在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治理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治理要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经济与生态兼顾并重、因地制宜、分区域治理、技术与措施的可操作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年的石漠化治理实践,人们摸索出了许多成功、有效的治理途径,包括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沼气工程、生态移民、草地畜牧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然而,石漠化治理过程和治理之后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补偿,生态移民的安置及素质教育,石漠化治理范围的确定,沼气池的管护、维修和改造,草地畜牧业发展中牧场规模的大小、管理人员经济管理意识的培养、养殖技术的提高,"坡改梯"工程的设计、建造及梯坎的改良,"植树造林"项目中物种的选择及造林管林结合等方面,进一步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可对长期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