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海平面变化和海陆变迁的研究中,需要对海岸平原沉积物中所含的微体古生物(如硅藻、有孔虫等)和贝壳进行鉴定,统计出各个层位不同种属的百分含量。再根据各层位不同的微体古生物或贝壳的组合,区分海陆相沉积及恢复海岸平原的古环境。由于微体古生物或贝壳的鉴定较为复杂并受分析鉴定者熟练程度的制约,或沉积物中的微体古生物或贝壳还常因保存不好,往往难以得到连续系统的鉴定结果。因此,近年来,在国外一种操作简便的判断海岸平原沉积环境的方法———沉积物的粘土混浊水导电率的测定方法被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对样品的要求不高,无论是新…  相似文献   
2.
李应硕  介冬梅 《山地学报》2006,24(6):691-697
对采自千山、医巫闾山及两山之间辽河平原的9个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分析表明该地区孢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占优势,草本植物孢粉含量相对较少,这与区域内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但由于该区域人为影响严重,所见植被基本为次生植被,因此孢粉与植被之间并未形成良好的对应关系。孢粉聚类分析表明,联合指数A,超代表性指数O,低代表性指数U结合起来能够反映出孢粉对植被的指示程度,分析表明研究区内松属、栎属、榛属孢粉对植被的指示意义较明显,而草本植物孢粉对植被的指示程度均较低,其中地榆属、唇形科、伞形科的指示意义最差。DCA排序把9个样地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千山区,第二组为医巫闾山区,第三组为辽河平原区,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DCA排序能为恢复古环境、古气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