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南洛河上游洛南盆地10 种植被类型下40 处样点表土苔藓开展孢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表土中孢粉组成能很好地反映植被类型.森林表土中乔木植物花粉含量平均值大于40%,且有较高含量的中华卷柏孢子;疏林草原、灌丛群落中乔木植物花粉平均含量分别为13.2%和16.6%,灌木植物花粉相对草丛群落含量较高;草丛群落和农田中乔木花粉平均含量均<10%,草本植物花粉>80%,灌木植物花粉<1%.洛南盆地表土孢粉总浓度平均为1.42×105粒/g,与植被覆盖度关系较弱,而与植被类型有一定联系,能辅助植被类型的辨识.聚类分析和PCA分析都能较好区分森林和非森林植被,前者能较好地区分松林和混交林,后者能较好地区分农田和灌、草丛植被,且比聚类分析更加稳定.松属、栎属等乔木花粉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能指示区域植被,松属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超代表性,栎属具有低代表性;蒿属花粉与植被覆盖度间的相关关系较差,具有明显的超代表性,其大量出现与人类的干扰有一定的联系,禾本科花粉具有很好的植被指示性和低代表性,藜科花粉的高含量主要指示了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中华卷柏孢子在地层中的大量出现具有指示森林或松林环境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准噶尔盆地西部46个样方的植被调查和表土花粉资料,估算了19种主要花粉类型的联合指数(A)、低代表性指数(U)、超代表性指数(O)、代表性系数(R)、区内无植被出现时某花粉类型百分比的平均值(Ma)、区内有植被出现时某花粉类型百分比的平均值(Mp)、样方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间相似系数(CC),定量描述花粉对植被的指示性。结果表明:第1组包括藜科,A值为1.0,O、U值均为0,R值为12.5,Mp远大于Ma,对植被指示意义明显;第2组包括蒿属和麻黄属,A值在0.1~0.4之间,O值在0.6~0.9之间,U值均为0,R值大于18.5,Mp与Ma相差3.6%~12.1%,对植被具较明显指示意义;第3组包括白刺属、百合科、唇形科、豆科、禾本科、菊科、蓼科、毛茛科、蔷薇科、伞形科、莎草科、十字花科、石竹科、旋花科、荨麻科和紫草科,A值小于0.6,U值在0.2~0.9之间,O值在0.1~1.0之间,R值小于4.0,Mp与Ma相差小于4.9%,对植被指示意义不明。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化石花粉资料准确恢复古植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三江农垦分局湿地植物群落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双指示种分析(Two 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方法,对位于三江平原的建三江农垦分局内的湿地植物群落的数据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的86个样地中共发现49科133属226个物种;TWINSPAN将样地划分为8种群丛,将优势物种划分为8组,分类结果可以在DCA排序图上很好地反映出来,且优势物种的分布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丛的分布格局;DCA的前两个排序轴提供了23.5%的信息量,其中第一排序轴提供了14.5%的信息量,主要反映出样地水分条件的变化;样地的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25个表土和苔藓样品的孢粉分析表明:(1)研究区植物孢粉共由47科属组成,以草本和蕨类植物占据优势,含量为23.62%~76.47%,其次是乔木[主要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含量为17.73%~74.05%,灌木植物花粉含量最低,为0~12.50%,显示该区植被退化严重;(2)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组合差别明显,与其相应的实际植被情况大致相同,基本反映了石漠化地区现代植被的基本状况,表明孢粉可以为该区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是研究植被与环境变化的理想区域。通过在保护区内从海拔1 042~2 426 m的山地草原化荒漠带、山地干草原带和山地森林带采集的33个表土孢粉样品,结合对每个样点做的植被样方调查,根据孢粉数据进行有序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探讨了表土孢粉组合特征与植被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3个孢粉组合带的特征与各垂直带植被总体上有较好的对应;藜科和麻黄属花粉含量与样方植物盖度无明显相关性,这两类孢粉呈现超代表性分布特征,应该是随气流从低海拔地带传播到山地高海拔地带的区域外花粉;桦属花粉和豆科花粉与对应的桦木林及锦鸡儿灌丛植被群落有较好的对应;A/C比值和孢粉总浓度大小在区分森林带与草原化荒漠植被带时有明显的指示意义;蕨类植物孢子与降水量和海拔高度正相关,豆科植物花粉与温度正相关。由于山地地形因素引起的土壤、水分及光照度差异,在相同海拔高度的阳坡与阴坡形成的森林植被和中山草甸植被交替的过渡植被,因此孢粉组合中出现较多的花粉混合,进而降低了云杉和桦属花粉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这类木本花粉与植被之间的数量关系较为复杂。该现象在植物生态学分析中具有普遍性,但对表土孢粉数据在植被与气候定量重建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影响。在运用山地表土孢粉数据进行植被与气候定量重建时,需要结合植被样方资料和沉积环境特征对表土孢粉数据进行校正和筛选。  相似文献   

6.
选取位于珠江口万顷沙ZK316-2钻孔进行孢粉、硅藻和岩性等分析,重建了珠江口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海退旋回和古环境特征。孢粉和硅藻分析表明:晚更新世期间该区域主要经历了一次大的海侵海退,期间有2次小的海平面波动。晚更新世地层海相特征明显,孢粉组合指示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其植被以南亚热带常绿林为主,孢粉组合以青冈属、蕈树属、金缕梅科等亚热带种属为主,期间出现的海桑属推测为滨海相沉积,指示了当时海平面的位置。晚更新世的海相沉积尽管14C测年结果为老于30 ka左右,但经过区域孢粉组合、硅藻特征、海平面高度等因素的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下部海相层的年代更可能属于MIS 5期,而期间2次短暂的低海面记录可能与5b和5d海平面波动有关。钻孔上部13.9 m以上为全新世2 232 cal. a B.P.以来的沉积,孢粉分析表明植被仍以亚热带常绿林为主,但人类干扰因素的禾本科、松属、芒箕和火灾记录(炭屑)大量增加,指示了沿海人类活动增强和大规模农业的发展,这与全新世晚期海平面下降和三角洲的快速加积作用基本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五台山冰缘地貌植被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将五台山冰缘地貌植被分为13个群丛,13个群丛是不同冰缘地貌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与冰缘地貌生境有密切的生态关系。DCA样方排序结果和种排序结果表明,五台山冰缘地貌植物群落分布格局是土壤、水分、热量等综合环境因子决定的。而不同冰缘地貌上植物群丛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植物群丛类型的分布格局,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冰缘地貌类型及环境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孢粉学分析是古生态与古气候定量重建的重要指标之一,建立现代表土孢粉与植被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利用地层孢粉准确解释古生态与古气候变化的前提条件。基于华南亚热带中部山地垂直植被带采集的113个现代表土和苔藓孢粉样品,采用典型对应分析方法(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探讨研究区不同海拔表土孢粉种类散布规律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华南亚热带中部地区现代表土孢粉组合中乔木类以壳斗科栲属、常绿栎属、松属、杉木属和大戟科等种类占绝对优势,草本植物花粉以禾本科、蒿属、菊科和莎草科为主,蕨类孢子以三缝孢子、芒萁属、水龙骨科和单缝孢子为主。2)研究区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孢粉组合呈现以下变化规律:低海拔地区(0~702 m)孢粉组合以栲属、常绿栎属、松属、野桐属、枫香属、茜草科以及禾本科花粉为主;中海拔(703~1 299 m)山坡的优势孢粉为栲属、杉木属、松属和常绿栎属;高海拔地区(1 300~1 600 m)以栲属、常绿栎属、水青冈属、杜鹃花科以及松属花粉最为丰富,表土孢粉组合变化过程与现代植被群落优势种类有较好的一致性。3)CCA分析结果显示,控制研究区域主要表土孢粉分布的气候因子为年均降雨量(MAP)、最热月降水(Mpwa)和最热月温度(Mtwa);松属、杉木属、栲属、常绿栎属、山茶科、水青冈属和落叶栎属等高百分比含量的花粉所对应的气候特征较为明显。4)低海拔地区的优势种属栲属、常绿栎属等以及相对高海拔的松属、杉木属和水青冈属等能较好地反映气候因子对植被空间分布的影响。因此,文章揭示了华南亚热带中部地区表土孢粉在垂直植被带上具有明显差异,孢粉散布规律可能与研究区植被组成、生境、花粉形态与传播媒介等因素有关,能为利用化石孢粉数据进行古生态与古气候定量重建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北方草原区主要群落类型表土花粉分析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建立花粉与现代植被的关系是利用地层沉积物中的花粉记录恢复古植被、古气候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中国北方草原区39个表土花粉研究表明,蒿属、藜科是草原区花粉组合的主要成分,以禾本科为建群种的草原群落花粉组合以蒿属花粉为主,禾本科花粉多低于10%。禾本科花粉的低代表性可能与其分蘖繁殖、花粉产量低有关。草原区表土花粉浓度与植被盖度相关不明显。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花粉组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典型草原区藜科花粉百分比一般低于25%,荒漠草原区一般高于25%。DCA分析表明,草原区针叶树、莎草科、石竹科花粉代表较湿润的环境,蒿、藜科、锦鸡儿、柽柳、白刺花粉代表较干燥的环境,阔叶树、禾本科、菊科、毛茛科、蓼科、豆科、唇形科(百里香)、虎榛子+榛、蔷薇科花粉代表的环境介于前两组之间。DCA分析用于草原区花粉组合研究具有较好的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极点排序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排序法是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群落排序方法。通过以长汀县水土流失区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发现,两种排序结果比较一致,但也存在差异。极点排序第一轴的排序效果不如DCA排序,但第二轴排序效果优于DCA排序。极点排序最终结果是两轴共同作用的结果,而DCA排序则是以第一轴结果为主。就排序轴的生态意义而言,极点排序要比DCA排序更直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几种灌丛群落表土花粉与植被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中国北方20个典型灌丛群落主要花粉类型的百分比与植被盖度关系表明:除蒿及沙棘外,其它灌丛群落中,优势植物种的花粉百分比多低于20%。灌木花粉对植被的指示性研究表明:皂荚花粉为适中代表性类型,对植被指示明显。苦豆子、霸王柴、荆条、四合木、锦鸡儿、鼠李、绣线菊、虎榛子、榛、白刺、柽柳、柳等为低代表性类型(R值低于0.3),对植被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沙棘、蒿属、藜科花粉为超代表性类型(R值高于1或O值高于0.5),对植被也只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虎耳草科、豆科花粉对植被指示意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博尔塔拉河流域位于中哈边境,其植被和土壤具有十分明显的垂直分布和区域性差异,根据该流域一条自西向东沿着海拔高度从210 m 到3 235 m 长约200多km的样带上所采集的人为干扰较少的49 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式和现代植被样方调查资料,探讨了博尔塔拉河流域植被与表土花粉之间的关系。该区孢粉谱从上至下可划分为6个带,分别对应高山草甸带、亚高山草甸草原带、森林灌丛带、灌丛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荒漠植被带。值得注意的是第6个孢粉带因含有具湿地特征的隐域性植被类型花粉组分,故又分成2个亚带,即荒漠植被亚带Ⅵ1和荒漠植被亚带Ⅵ2。森林灌丛植被带上限的云杉花粉含量明显比该带下限的含量高,表明云杉花粉的传播在沟谷地区受山谷风的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将孢粉数据与气象数据相结合,分析结果得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云杉属(Picea)、桦属(Betula)、藜科(Chenopodiaceae)、麻黄属(Ephedra)等花粉,与降水量和温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浙江庆元百山祖地区拥有中国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山地生态系统完整的垂直带谱,基于对该区海拔高度300~1 700 m所采集的9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式,探讨该区植被与表土花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表土花粉谱按照海拔从高至低可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带,分别对应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带以及次生针阔混交林林和农田地带(人类活动干扰导致),以松属(Pinus)、栲属(Castanopsis)、栎属(Quercus)等木本植物占优势,以里白属(Hicriopteris)和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为主的蕨类植物也较多。该区冷杉属(Abies)花粉含量和产量都较低,可能与目前百山祖冷杉数量较低及其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有一定关系。此外,基于孢粉复合分异度指数的孢粉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人类干扰因素导致该区较低海拔的表土孢粉不能反映区域的地带性植被。  相似文献   

14.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大西沟表土花粉散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大西沟垂直植被带表土孢粉分析及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大西沟垂直带的植被与表土孢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表土孢粉百分比含量可划分出4个孢粉带,其对应的植被带分别为高山垫状植被、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和云杉(Picea)林带。孢粉百分含量基本上反映了大西沟地区垂直植被带分布的特征。云杉、麻黄(Ephedra)、藜科(Chenopodiaceae)和蒿属(Artemisia)等植物花粉明显表现为超代表性。山谷上升气流在天山山地垂直植被带的表土孢粉散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东部表土花粉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陈辉  吕新苗  李双成 《地理研究》2004,23(2):201-210
柴达木盆地东部荒漠区 8个样地、 2 3个样点的表土花粉分析较好地揭示了荒漠区花粉组合的特点及其与植被、环境的关系。研究发现 ,荒漠区表土花粉以藜科 (Chenopodiaceae)和蒿属 (Artemisia)为主 ,并以前者占优势地位 ,麻黄属 (Ephedra)亦较常见 ,禾本科(Gramineae)、菊科 (Compositae)植物在群落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花粉百分比含量DCA排序与相关分析发现 ,荒漠区不同植物群落下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各不相同 ,而且与相应的植物群落及其所代表的环境特征相一致。荒漠区表土花粉蒿 /藜 (Artemisia/Chenopodiaceae)比对干旱程度具有指示作用 ,比值越小 ,越干旱。  相似文献   

16.
山西云顶山亚高山草甸群落生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 (TWINSPAN )和除趋势对应分析 (DCA )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云顶山亚高山草甸生态关系进行了研究,将该草甸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及优势种的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轴反映了海拔高度、放牧强度和群落土壤湿度的梯度变化,表明海拔高度和水热条件是影响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物种多样性在群落类型分化中有重要作用,同时放牧对亚高山草甸演替过程的干扰明显。  相似文献   

17.
库姆塔格沙漠第四纪孢粉及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92°经线上南北2个典型剖面的孢粉分析,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和地层年代的测定,对库姆塔格沙漠第四纪环境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沙漠地层沉积特征不同,剖面孢粉种类、数量差异较大。南部ZH剖面长期受季节性洪水冲击而成,地层孢粉含量相对贫乏,只有21科属植物183粒孢粉,孢粉组成以藜科、禾本科为主,属典型的荒漠植被和草原荒漠植被类型;北部沙漠干湖盆剖面地层沉积包括了上游的冲积、洪积物和沙漠北部的风成相沉积物,地层剖面孢粉有39个科属植物孢粉1 767粒,孢粉以荒漠植被藜科占优势,并涵盖有莎草科、黑三棱属等湿生草甸类植物花粉。库姆塔格沙漠第四纪环境经历了干热、干湿交替到干旱的变化过程,代表干旱环境的藜科植物孢粉含量由南部的30.6%增至北部的50.5%,早期的ZH剖面曾出现过多次干湿交替的变化过程,表征干旱环境的麻黄属/蒿属比值在1.0%~2.0%之间变化,晚期的沙漠干湖盆剖面至少出现过一次干旱化过程,麻黄属/蒿属比值为1.80%。依次推断库姆塔格沙漠自第四纪以干旱环境为主,干旱化程度总体在加剧。  相似文献   

18.
在野外实地调查基础上,采用TWINSPAN和DCA对乌鞘岭旱泉沟流域次生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从植物群系组成、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方面,研究石羊河上游封山禁牧区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用以确定该区植被演替序列,并给予合理的环境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2)对于特定的研究区域茶树沟,制约群落类型、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和热量;(3)D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第一轴基本上突出反映了湿度变化,沿第一轴从左到右,湿度逐渐增大;第二轴主要表现了温度梯度,沿第二轴从下到上,温度逐渐降低.(4)次生林的演替序列为山杨树→桦树→青海云杉,其自然演替顶级为青海云杉.  相似文献   

19.
东北平原海伦空气孢粉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我国温带地区的空气孢粉 ,在东北平原黑龙江省海伦农业生态站离地面以上1 0 m处 ,装置库尔风标花粉仪 ,收集了一年的空气孢粉样品 ,分析结果表明 ,全年空气孢粉有 72个植物的科属 ,其中木本植物 1 8个 ,草本植物 5 2个 ,蕨类植物 2个。最主要的孢粉是桦属、杨属、柳属、栎属、蒿属、藜科 ,禾本科。全年空气孢粉浓度有两个高峰期 ,4月中至 5月底为木本植物花粉高峰期 ,8月初至 9月中为草本植物花粉高峰期 ,全年空气孢粉最高值在 5月中旬 3 4 .3万粒 / 1 0 0 0 m3 空气 ,其次 8月底 3 0 .7万粒 / 1 0 0 0 m3 空气 ,全年空气孢粉最低值在 2月初 ,为 1 0 0粒 / 1 0 0 0 m3空气。本地区引发呼吸道疾病的致敏花粉 ,主要有春季型的桦属和杨属花粉 ,秋季型有蒿属、豚草属、藜科和禾本科花粉。  相似文献   

20.
临界侵蚀风速与植被盖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青松  陈晓辉 《中国沙漠》2007,27(4):534-538
应用粗糙边界层中阻力分解规律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描写临界侵蚀风速与植被盖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给出:地表土壤的临界侵蚀风速与植被盖度之间呈指数依赖关系,即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大,临界侵蚀风速呈指数增加。这一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理想盖度和警戒线盖度两个概念,并给出了它们在评价环境良好程度和环境破坏程度方面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