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河南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71%。其地貌形势、山系大局远在300万年前开始的第四世纪就已基本形成。考古证明,在40~50万年前河南境内就有人类存在。至5000~6000年前,已是我国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域。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出现农牧结合的原始农业。在河南环境演变中,人类和原始农业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前 言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平原,包括冀、鲁、豫、皖、苏五省和京津两市的300个县(市),面积30万平方公里,耕地2.7亿亩,农业人口为1.6亿,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有效的防治本地区的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据我们在这个地区的调查研究和试验工作,对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开发的水利措施提出一些看法供领导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卢氏县是河南省28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作者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卢氏县的贫困原因及该县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针对性地提出了该县“烟牧果富民、矿工农兴村和壮工强县的发展思路,促使其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4.
河南城市发展与经济布局,是全省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组成部分。其总体构想是否合理,不仅涉及城市自身的发展和城镇体系的建设,而且直接影响全省乃至中原地区今后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因此,选择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并设计可行的总体经济布局,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及其丰富程度和分布状况,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首先是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挥其优势基础上实现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除了取决于当时所处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外,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的状况,如土地的多少和肥瘠,矿产、水利和森林等资源的蕴藏量,以及气候的好坏等。显然,自然资源的优劣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然,不是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今是名牌角逐的年代,企业靠名牌生存,经济靠名牌发展,实施名牌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了实施名牌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实施名牌战略的主要措施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水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等,在地球表层形成了一个连续闭合的圈层——水圈。水是生命的源泉、生活的资料和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因此,水同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历史证明,水资源的保证程度是一个地区开发的中心问题,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之一。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愈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