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谢景武  娄晓黎 《地理科学》2004,24(2):150-156
对长春市产业空间结构的现状分、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运用实地考察和数字分析等方法,描绘了长春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产业聚集分散状态对长春市产业空间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入手,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认识长春市产业空间结构特征,指出了今后长春市产业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3.
娄晓黎  林凡珺 《地理教学》2013,(24):11-13,6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逐步认识到在提升教学有效性过程中必须关注学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依靠主观经验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起点不清晰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昼夜长短的变化”一节为例,以大学生教育实习中教学设计指导为基础,说明学情分析的具体过程与方法,探讨了如何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进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旨在以此为广大地理教师科学进行学情分析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国际地理教育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行组织者”是一种提高教材可理解性的重要教学技术。它常被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促进新旧学习材料的连结上。在地理教学中,恰当根据学习课题的特点.设计与呈现“先行组织者”.可在已知与未知、具体与抽象、简单与复杂、实际与理论之间为学生架设“认知桥梁”,提供同化新知识的“认知停靠点”,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迁移,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