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报道了云南玉溪市杯源机井使用地下水动态纤监测系统样机对井水混浊度微观定量自动监测情况,并对其结果与高精度水温,地电等地震前兆以及气温、气压、降雨等气象因素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混浊度异常与邻近井及本身的水温异常有良好的相关性,与地电等有关地震前兆和地震活动性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而与气象因素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云南玉溪市杯湖机井使用地下水动态光纤监测系统样机对井水混浊度微观定量自动监测情况,并对其结果与高精度水温、地电等地震前兆以及气温、气压、降雨等气象因素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混浊度异常与邻近井及本身的水温异常有良好的相关性,与地电等有关地震前兆和地震活动性有一定程度的相关,而与气象因素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滇南地区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及历史地震活动情况,重点分析研究了1965年以来研究区(N23°—24°50′,E102°—104°)七次M_s≥5.0级地震前各种异常的演变特征,如:地震活动图象、能量、频度、震兆窗等,发现震前研究区内地震活动性异常均出现在主震前10个月以内。进一步分析滇南地区中强地震前空间环境,发现该区76.9%的M_s≥5.0级地震均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峰年(M)至谷年(m)的下降段,且在(M+2)位相年上发震频次最高;地球自转相对减慢年段有利于滇南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地球自转减慢年段地震释放能量和均值是地球自转加速段地震释放能量和均值的9.94倍。滇南地区中强地震环境背景属“旱—震”型,且主震前两年内研究区部分气温、气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宁蒗及邻区1975年以来所发生的N_L≥4.7中强地震在时空分布和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分析,发现该区地震活动主要受NE向的木里——宁蒗——剑川断裂的控制;具有在中甸——洱源与木里——华坪来回跃迁的特点,为NE—SW向迁移的现象。震前M_L≥3.0的地震频度在三个月内小于或等于四次的背景下突然增强;缺震出现两个月以上低于2.96/月;应变将放能量低于0.48×10~6焦耳1/2二至八个月后,在几天至一个月内应变释放能量≥0.6×10~6焦耳1/2;b值低于0.84;断层面总面积≥2个月低于7.27焦耳2/3后出现1—2个月高峰值等短临异常指标。并通过定量的分析,认为宁蒗及邻区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具有正常——偏低——增强———发震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位处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抚仙湖周边地区是云南省潜在的强震危险区之一.该地区不仅历史上发生过5级(Ⅵ度)以上破坏性地震,而且曾多次受到相邻地区≥6级地震的波及.从地震地质构造分析和近年地震活动特征来看,抚仙湖及周边地区仍是未来7~7.5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因此,按照<防震减灾法>、<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玉溪市防震减灾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建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对在该区域老鹰地一带筹建的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和天文观测设施所在地,按照国家<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