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考虑到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站点数量较多,为应对全年观测数据存储文件数量大、占用空间大,解决观测数据实际使用多样性的需求,采用TEQC命令实现常用编辑处理和自动化批处理,有效减少重复劳动,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
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与城市化耦合协调互动关系,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文章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城市化与ESV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主导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 1995—2018年,黄河流域ESV发生了很大的改善,整体增加了33.05×109元,且以调节服务为主导,草地、林地、耕地服务价值对总ESV贡献率较高。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PE)呈现南高北低、中游高上下游低的空间格局。(2) PE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CCD)逐渐改善,轻度耦合协调增加了27.12%,严重失调类型减少了45.46%,耦合亚型从城市化滞后型转变为ESV滞后型;从空间上看,CCD呈现南高北低、中游优于上游和下游的空间格局,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高-高和低-低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ESV高且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中游和下游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ESV较低的上游地区。(3) 1995—2018年主导障碍因素未发生明显改变,ESV系统以调节服务为主,而城市化系统以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为主。基于此,应厘清ESV和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关注城市化进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和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实现流域整体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形图是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重要数据源,同时近几年空间插值方法在建模精度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因此将等高线离散化成高程点进行空间插值构建高质量DEM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操作的易行性及空间插值的原理出发,基于ArcGIS软件设计了6种离散化方法;并以江南某丘陵地区为实验区域,以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数据源,探讨了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各离散化方法构建DEM时的差异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生态福利绩效(EWP)的提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福利视角出发,构建指标体系,基于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2006—2019年黄河流域59个地级城市EWP进行测算,运用空间探索方法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对流域EWP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EWP值普遍较低,平均存在19.7%的提升空间。(2)黄河流域城市EWP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热点”高-高型城市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较低的上游地区;“冷点”低-低型多为黄河中下游经济发展较快、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3)降水量、教育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对城市EWP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口密度、经济强度及金融发展水平对城市EWP的改善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降水量、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对城市EWP的边际效应较大。研究结果弥补了EWP影响因子“时-空”非平稳性分析的不足,可为有关部门制定城市EWP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