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1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北宋恒星观测精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盛炽 《天文学报》1989,30(2):208-216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早在东汉就明确发现了月亮运动的迟疾现象,在隋代以前的六部历光(乾象历,景初历,元嘉历,大明历,正光历,甲子元历)中就列有月行迟疾的有关数据。在本中对这些数据的精度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表明,它们与利用克普勒方程运算得到的数据之间的均方偏离为0.3古度左右。利用这两类数据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比较,其均方偏率也只有0.4古度左右。它们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按近点月日期的平均值更为接近,其均方偏离只有0.2古度左右,表明这些数据是当时月亮平均运动的反映,显示了当时人们对月亮运动的观测精度已经相当高了。但是六部历法中推求月亮运动的方法会产生较大积累误差,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比较可短,在一个近点月左右的时间内,这种积累误差最大值有时可达8古度左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庐山博物馆保存的“璇玑玉衡”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它有可能是古代的计时仪器,其功能相当于星晷和日晷,但由于其结构简单而粗陋,其计时精度很低,它也有可能不过是表现天地情况的象征物。不宜对其作出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明代崇祯日晷、星晷结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崇祯年间曾制作过平面日晷和星晷。日晷使用了三角开的表,其斜边指向北天极,观察其在阳光下影子的位置就可在不同季节确定时刻,解决了我国古代地平式日晷长期存在的问题,该日晷还能确定当时所处的节气,星晷采取了重盘的结构,按照当时所处节气调整盘间的位置后可观测两颗特定的恒星,以有效地确定时刻。这两台计时仪器是徐光启学习了西方有关知识后的创造性仿制,是东西方化交流的结晶,在中国古代计时仪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对中国古代的三大宇宙学说--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在天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讨论,认为浑天说以其“地在天中”的观点而显得比较成熟,与古希腊的宇宙学说相比毫不逊色。但盖天说、宣夜说的“天在地上方”的观点比较原始,不宜对其给予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中国天文学会图书信息出版工作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19~21日在安徽黟县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陕西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和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天文馆的2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上共宣读了16篇论文。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在天文学知识创新工程业已启动的条件下图书信息出版工作的定位问题。代表们一致肯定了图书信息出版工作在知识创新工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图书、信息、出版历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建设,也是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的重要窗口。在当前知识创新工程中,科研更离不…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中国古代星表数据的各种误差进行了讨论。指出利用现代的数据处理方法剔除数据中的明显差错后,大部分系统误差可以通过现代的星表处理方法得到削弱,从而能对星表的精度水平有一个相对客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常州市天宁禅寺两台清代大型日晷的有关情况,对其结构、原理进行了探讨,并将其与中国古代传统的赤道式日晷进行了比较研究。还详细地叙述了对其进行复原设计的指导思想、具体过程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历代二十八宿距星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古代各个时代所采用的二十八宿宿度数据为依据,对相应的距星进行了证认,给出了不同时代距星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