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50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194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597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0年代以来,广西小平阳岩溶区出现了大量的地裂缝。通过调查研究.这些地裂缝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其中包括构造、土体性质、水的作用、地形地貌、气候及植被等因素。在上述因素中.构造是主导因素,上体性质是基础因素.其它则为诱发因素,也是因地质环境要素变化所引起的因素。主导因素是通过诱发因素起作用的.并最终通过土体性质因素导致产土地裂缝。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探讨了利用地震矩反演断裂形变带运动学参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初步应用于鲜水河断裂形变带变形分析和运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呈现出走向拉伸、倾向压缩的形变格局,由地震矩反演的断裂带剪切形变速率(10.9mm/a)与用地质学估算方法(17mm/a)和现今地壳形变测量(8mm/a)的结果相当。同时,反演出的应变主方向能解释鲜水河断裂现今活动分段性特征以及多种滑动方式共存的现状,从而证明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区域运动学问题切实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根据最新调查获得的北黄海盆地海洋重力、海洋与航空磁力和多道地震资料,结合以往周边地区的资料,编制了北黄海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在重磁基础图件的基础上,通过解析延拓、任意方向导数计算、离散小波变换等处理,结合地震和地质资料,对北黄海北缘断裂带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北黄海北缘断裂带的存在,并对该断裂带的延伸长度、切割深度和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北黄海北缘断裂带是辽东隆起与北黄海盆地的界线,断裂带两侧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而且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对北黄海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太平洋委员会(SOPAC)迄今最大的一项海底测量计划已完成。欧洲联盟从分配给南太平洋委员会太平洋海洋资源计划三期的900万斐济元款项中抽出350万斐济元用于执行海底测量计划。最终测量报告和图件已递交给南太平洋委员会成员  相似文献   
6.
应用勘探层分析及石油资源专家系统对XH凹陷下第三系勘探目的层的三个勘探层烃资源量作出了综合预测,结果表明,凹陷内各勘探层,尤其是渐新统勘探层,烃资源量相当可观。提出在渐新统内的地层圈闭中可进一步作详细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7.
黄海海域陆相中生界油气远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海海域油气勘探已40余载,尚未实现油气突破,其找油前景引起石油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根据前人的认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邻区油气地化资料,探讨了黄海海域中生界地层生、储、盖特征,特别是白垩系,它分布广,厚度大,烃源岩达到较好生油岩标准,并且生、储、盖组合理想,中生界是该区下部油气勘探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光照、温度对小球藻(Chlorella sp.)吸收~(60)Co和~(137)Cs以及对生长的影响。实验是在~(60)Co,~(137)Cs混合示踪条件下进行的,结果表明:(1)小球藻对~(60)Co有着很高的累积能力,而对~(137)Cs的累积能力较低;(2)光照无论对藻吸收~(60)Co还是吸收~(137)Cs的浓缩系数的影响都是全光照>半光照>黑暗;(3)温度升高藻吸收~(60)Co的浓缩系数增大;(4)小球藻在全光照、28℃时的生长最好,而在黑暗、35℃时的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9.
蜈蚣藻离体再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 C. Ag.)是生长在潮间带或低潮带附近的一种红藻。它生长的繁盛季节是在夏季,因此,夏天到海边常见到蜈蚣藻的枝体或碎段随着波浪或潮流被漂到岸边。这些枝离破碎的藻体在海洋中有无再生能力,能否形成一个新的个体呢?近年来,科学工作者曾对海藻进行了切段再生和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的天然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最新勘探资料,在综合分析中国近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现状、资源潜力及其区域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近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及目前比较现实的勘探目标,展示了我国近海海域天然气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