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州湾西构造带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古近纪莱州湾凹陷大规模断陷、郯庐断裂右旋走滑和垦东凸起大规模隆升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莱州湾西构造带断裂系统发育,根据断裂性质及发育规模将断裂划分为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组合,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及保存都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莱州湾地区油气成藏规律并结合渤海其他区域近年勘探成果综合分析,莱北1号断层、斜坡区东西向反向正断层和走滑末端雁行式断层三类大规模调节断层对于油气成藏影响作用较大,这三类断层所控制的圈闭也是莱州湾凹陷及围区下一步勘探获得突破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三都县37年(1960~1996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倒春寒共出现42次,其中3月上旬19次,中旬14次,下旬9次,4月无发生。经普查选取预报因子,建立倒春寒预报方程,拟合率为75%,采用指标法对3月中,下旬出现的倒春寒进行预报,效果较好,采用14时压,温,湿曲线图建立倒春寒开始期预报模式,拟合率为62%。  相似文献   
3.
北黄海东部坳陷中生界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生界砂岩以细砂-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砂砾岩,岩石学类型以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及裂缝为主,孔喉结构为细小孔隙、细喉-微细喉,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对物性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裂缝、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是控制本区砂岩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域油气藏分类方案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已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构造油气藏占较大比例,根据圈闭形成机理,将渤海海域油气藏划分为披覆背斜、挤压背斜等9种类型。渤海海域油气分布规律较为明显,平面上约78%的油气储量分布在凸起或低凸起上,而在纵向上约有61%的油气储量分布在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因此,近期凸起或低凸起仍是精细勘探的主要目标,同时不断开拓新领域、新层系也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正断层联接及其转换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辽东湾坳陷发育的大量正断层通过硬联接和软联接的形式发生了相互作用,并形成了丰富的转换带。根据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将正断层软联接类型分为同向、对向和背向叠覆型三类,其形成的转换带类型相应分为转换斜坡、斜向背斜和地垒。发育在正断层叠置段内的转换带传递了正断层之间的伸展应变量,使其在三维空间里保持应变守恒。辽东湾坳陷转换带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孤立正断层、转换带形成、转换带复杂化和转换带破裂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和深入理解渤海海域大油田的形成特征,以QHD32-6大油田为例,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分析了研究区生烃史、断裂活动史、馆陶组砂体特征,最后系统全面论述了"网毯式油气成藏"、"新构造运动"的最终决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QHD32-6油田油气主要来源于渤中深洼沙三段烃源岩和沙三与沙一二段混源岩,西次洼的沙三和沙一二段烃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但是渤中深洼和西次洼源岩的成藏过程不同。2馆陶组砂体不仅是油气的侧向运移通道,也是油气临时存储的场所。"网毯式油气成藏"加之"新构造运动"的最终决定作用,促使QHD32-6大油田的形成。3新近系优势运移路径控制了大油田形成的最终位置。QHD32-6构造是渤中深洼和西次洼生成油气的主要聚集方向。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KL11 2地区盐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利用最新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盐构造几何形态、形成演化及其控制机理进行分析。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含有较厚的岩盐和膏盐层,并在KL112地区发生聚集隆起,形成典型的盐底辟(盐枕)构造。KL112地区盐构造外部形态在不同地区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南向北,逐渐由过成熟底辟向成熟底辟和盐枕变化,南部的盐构造已进入底辟后演化阶段,而北部的盐构造仍处于盐枕阶段。受盐体塑性流动影响,盐构造周缘还发育有盐撤凹陷和阶状反向断层等盐相关构造。KL112地区盐构造的形成主要受伸展作用、重力滑动、浮力、沉积差异负载、基底构造以及郯庐断裂带的走滑作用等因素影响,主控因素为伸展作用背景下的重力滑动作用,但郯庐断裂带的走滑作用对盐体的塑性流动及其最终定位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KL11-2地区盐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利用最新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盐构造几何形态、形成演化及其控制机理进行分析。莱州湾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含有较厚的岩盐和膏盐层,并在KL11-2地区发生聚集隆起,形成典型的盐底辟(盐枕)构造。KL11-2地区盐构造外部形态在不同地区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南向北,逐渐由过成熟底辟向成熟底辟和盐枕变化,南部的盐构造已进入底辟后演化阶段,而北部的盐构造仍处于盐枕阶段。受盐体塑性流动影响,盐构造周缘还发育有盐撤凹陷和阶状反向断层等盐相关构造。KL11-2地区盐构造的形成主要受伸展作用、重力滑动、浮力、沉积差异负载、基底构造以及郯庐断裂带的走滑作用等因素影响,主控因素为伸展作用背景下的重力滑动作用,但郯庐断裂带的走滑作用对盐体的塑性流动及其最终定位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的富烃凹陷之一,近几年勘探发现原油超过2×108m3,天然气超过100×108m3,成果显著。但成功的背后,仍存在众多疑问:地质条件良好的构造上竟然钻了干井,同一个油源的相似构造,钻井结果有的以油层为主,而有的井含气层位多;同一深度段的油层,在不同井中原油密度却存在较大差异。为解决这些疑问,笔者运用差异聚集原理,首先对黄河口凹陷渤中28-2E空圈闭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本区油气运移的模式。在此模式的指导下对渤中29-4构造开展了评价,准确预测了该构造含油气区域的分布范围,结果证明黄河口凹陷的油气运聚符合差异聚集原理。该原理能够很好的指导本区下一步的勘探,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王应斌  黄雷 《地质学报》2013,87(12):1811-1825
营潍断裂带是指郯庐断裂带的渤海段,限于资料原因,一直是郯庐断裂带研究的薄弱地带,本研究利用渤海油田现有的大量勘探资料就断裂带的空间展布、新生代控盆模式等尚存争议的问题做一较系统的研究,以期促进对郯庐断裂带的整体认识。总体认为营潍断裂带在渤海可分为东西两支,平面上可分为3段,两分支断层分别在各段均具有不同的构造表现形式,对新生代盆地构造格局、沉积盆地发育等具有完全不同的控制作用;整体特征反映出营潍断裂带在渤海新生代盆地的演化中,右旋走滑活动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