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地下水年龄和滞留时间包含了地下水循环和演化的重要信息,被广泛用于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的研究.使用多级次地下水流系统演示仪,实验模拟了三级水流系统模式中地下水年龄及滞留时间分布.研究发现,盆地底部、区域流线的下游、盆地滞留区最晚响应;浅部的局部水流系统稳定后的浓度值相对较低;中间水流系统相对深部的区域水流系统也较低,滞留区...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2016年湄洲岛、漳浦红屿和东门屿人为活动监视、植被监测、海水监测和潮滩沉积物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东门屿植被面积覆盖率最高,湄洲岛次之,漳浦红屿较低;除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外,其余各监测要素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3个海岛潮滩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对海岛监视监测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逐步壮大和固化调查监测队伍;适当增加监测站位及监测要素;明确监测资金渠道,保证资金投入,更新技术装备,加强海岛调查与监测技术研究水平;完善海岛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海岛调查、管理、监测相衔接的监督机制等意见建议,以期完善现有的海岛监视监测体系,为海岛环境、海岛资源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亦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更为详实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进行河水与地下水温度示踪研究时,若采用长滤网井监测温度,在井中存在垂向水流运动(简称井中流)的情况下,井中监测到的温度不能代表实际深度处的温度,而长滤网监测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针对此,开展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以探讨井中流对温度示踪结果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砂槽模型模拟野外实际不同情况下的水流及温度变化条件,在均质、各向同性、完全饱水的稳定流条件下进行了三组地下水补给河水的对比实验,分别为空白实验1、监测井影响实验2以及井中流影响实验3。随后,利用获取的水位及温度数据对比分析了井中流对温度示踪河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结果产生的影响及影响机理,并根据一维垂向热运移解析解计算对比了地下水流速。结果显示实验2与实验1的所有结果基本一致,而实验3井中水流的垂向运动导致温度示踪结果与实验1所代表的实际情况发生偏差,计算流速比实际流速大83.72%。据此得出结论:在垂向水流占主导时,井中流的影响不可忽略,建议在野外研究中截断井中垂向水流通道以避免井中流对温度示踪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年龄和滞留时间包含了地下水循环和演化的重要信息,被广泛用于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的研究。使用多级次地下水流系统演示仪,实验模拟了三级水流系统模式中地下水年龄及滞留时间分布。研究发现,盆地底部、区域流线的下游、盆地滞留区最晚响应;浅部的局部水流系统稳定后的浓度值相对较低;中间水流系统相对深部的区域水流系统也较低,滞留区盐分积累,浓度值相对较大。盆地内部所有监测点的地下水年龄分布曲线都为单峰,区域水流系统的循环时间大于中间水流系统以及局部水流系统。在排泄区监测的滞留时间分布显示不同级次补给会产生早、中、晚峰,并且峰值与地下水流系统的级次性完全对应,可以通过排泄区的峰值判断地下水是从局部、中间或区域水流系统补给而来,以此判断污染物的来源。本研究成果对于地下水的循环演化和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普通班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没有动力的特点,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尊重他们,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制定可行的目标,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