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日新  吴立广 《气象科学》2016,36(3):291-300
热带云团是台风生成的前兆,虽然一些研究将近20 a来台风不活跃与大尺度环境场相联系,但是还没有人分析台风不活跃期热带云团的活动特点。本文利用目前仅有的1989-2009年全球热带云团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云团近20 a的变化特征。1998年以后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减少主要发生在7-10月,集中在南海(13~23°N,110~120°E)和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区域的东部(13~23°N,145~170°E)。热带云团除1月外各月都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与台风生成显著减少区域相联系的热带云团活动具有显著的增加趋势。通过对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发现,1998年后热带云团活动增加与环境风垂直切变增加有关,而增强的垂直切变不利于台风生成。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模拟飑线的低层温度偏差问题,选取2009年6月14日发生在江苏省北部的一次飑线个例进行分析。通过WRF模式对此次飑线过程的模拟发现,WRF模式模拟的低层日最高气温滞后实际观测2~3 h,且模拟的傍晚低层气温的降温幅度低于实际观测2~3℃。对比试验证实,通过改变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可以减弱边界层与自由大气的温度交换,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拟结果,即模拟的飑线强度和低层温度均与实际观测更加相近;在不改变边界层方案的情况下,将地面自动加密观测站数据加入模拟中也可起到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季风低压对台风生成影响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文玉  吴立广 《气象科学》2015,35(3):237-247
选取2007年和2009年发生的4个季风低压个例, 利用FNL资料和CMORPH卫星反演的降水资料, 采用多尺度环流分析法, 对西北太平洋季风环流的多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 研究季风低压对台风生成的可能影响。分析发现:季风低压生成于季风槽中, 其天气尺度波列的气旋性环流中。虽然以季风槽为特点的低频环流为台风生成提供大尺度气候条件, 但是季风低压通过进一步提供较大的正相对涡度, 可以有效减小Rossby变形半径, 促进热带低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合并, 有利于台风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24h台风路径预报难点及其大尺度环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琼琼  吴立广 《气象科学》2015,35(4):389-397
主要分析了2005—2012年中国24 h台风路径预报误差较大的样本及其对应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基于850 hPa风场的低通滤波等分析发现:去除占总数3.9%的预报误差最大样本后,平均预报误差可以减小8.5%。这些预报误差最大的样本中有近60%呈现为移向误差较小、移速较观测慢的特点。与之相对应的大尺度环境场可分为气旋性环流、弱背景场和副热带高压西侧3类。气旋性环流包含近3/4的样本,其中又有一半受季风涡旋的影响。平均移动速度分析表明,这些台风起报时刻前后,平均移速的突然增加是预报移速较慢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台风24 h路径预报的主要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2004年台风“艾利”与“米雷”路径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4年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台风"艾利"和"米雷"开始都是向西北方向移动,当快要进入东海时两个台风的路径均发生变化,"艾利"转向西南方向,形成倒抛物线形的路径,而"米雷"突然向东北方向转折。通过对这两个台风的不同时间尺度环境场及其与台风相互作用的分析表明,对于西南转向的"艾利",副热带高压(副高)西伸明显,台风位于副高的南侧,天气尺度风场对副高低频分量的涡度平流,使得台风西北侧出现负涡度,同时由于罗斯贝波能量频散,台风东南侧出现负涡度,与负涡度相联系的天气尺度异常环流导致台风西北侧和东南侧的天气尺度引导气流的作用相互抵消,台风主要在低频环流引导下向西南方向移动;对于突然向东北转向的"米雷",副高位置偏东,转向时刻只有东南侧增强的天气尺度西南风,天气尺度引导气流导致台风向东北转折。  相似文献   
6.
2005—2010年台风突变路径的预报误差及其环流背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倪钟萍  吴立广  张玲 《气象》2013,39(6):719-727
本文主要分析了2005-2010年西北太平洋上台风突变路径的预报误差及其相联系的环流形势.通过分析北折和西折两种突变路径发现,中央气象台对西折突变路径的24和48 h预报接近平均预报水平;北折突变路径突变时刻,24 h预报的距离误差达到145.6 km,比平均预报误差增加了29.3%,48 h预报的距离误差达317.3 km,比平均预报误差增加了68.3%.从突变路径的物理机制方面分析突变路径预报的难点.将台风附近气流分解成低频和高频两部分,合成分析发现两类突变路径的风场区别不仅表现在低频尺度上副热带高压的西伸程度,还表现在天气尺度上台风附近的风场分布.  相似文献   
7.
TROPICAL CYCLONE DAMAGES IN CHINA UNDER GLOBAL WARM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ver the past 25 years, an annual average of 6 to 7 tropical cyclones (TCs) made landfall on China mainland and Hainan Island with an average intensity of 29.9 m/s at landfall and maintained at least tropical storm intensity for 15.6 hours over land, leading to 505 deaths and 37 billion yuan in direct economic loss, which accounted for 0.4% of the annual GDP of China. Although there was little change in the overall landfall frequency, intensity at landfall and overland duration, the annual total direct economic lo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25 years. Under global warming, the intensity of TCs that made landfall on Hainan decreased but the overland duration and frequency of TCs that made landfall on Fujian and Zhejiang increased. At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the ratio of the direct economic loss to GDP and casualties caused by landfall tropical cyclones decreased, sugges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自动站与基础站降水观测资料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2006年夏、秋季自动站降水资料为例,对逐时、逐日自动站降水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为降低资料插值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对插值方法进行了修正。由南京、扬州、无锡和常州基础站降水资料与相应自动站降水修正资料的对比可以发现,弱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且无论对于5mm/hvX内的逐时降水还是10mm/dvX内的逐日降水,自动站与4个基础站均有显著差异,因此对江苏省自动站降水资料进行系统订正具实际意义。另外,对阵性降水和锋面降水的分析发现,无论降水量级大小,基础站降水大于自动站降水的几率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自动站网的建设进行完善。由于自动站与基础站有一定的差异,建议对自动气象站的资料质量进行系统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台湾岛附近海洋对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模拟2009年登陆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莫拉克"的基础上,利用AVHRR/AMSR和SODA再分析数据和模拟结果,初步评估了GRAPES-ECOM海-气耦合模式(上海台风研究所基于GRAPES-TCM区域台风模式和ECOM海洋模式开发而成)模拟台风期间海洋响应的能力,并分析了台风期间台湾岛周围海域的海温、上升流、中尺度冷涡等的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GRAPES-ECOM耦合模式较好地模拟了表层海温对台风的响应,与深水海洋响应比较,揭示了近海对台风响应的一些新特征:(1)在台湾以东海域,台风活动改变了黑潮海域海水的垂直运动,诱导黑潮南部沿岸上升流,而北部先于台风存在的上升流减弱,导致不同水深海温的最大降温位置都出现在路径左侧,与深海偏向路径右侧不同;(2)位于台湾岛东北面的彭佳屿冷涡因其形成与大陆架和黑潮有关,当台风在台湾以东洋面活动时,冷涡位于台风右前方,黑潮表层海水辐合流向大陆架,冷涡中心温度上升,强度减弱,当台风转折北上,冷涡位于台风东南侧,表层海水辐散,加强底层冷水上涌,从而增强了该冷涡的强度;(3)台风不仅加深了台湾海峡的混合层深度,还使得海水的垂直热力结构改变,并使整层海温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0.
干空气影响热带气旋活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西洋地区热带气旋的活动不仅受撒哈拉干暖空气层(SAL)的影响,还受副高下沉干空气的影响。通过模拟2006年大西洋地区SAL的活动以及热带风暴Debby等热带气旋的活动,着重研究影响Debby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干空气源地。研究发现,从对流层中层进入热带风暴内核地区的干空气,除了以上两个源地外还包括来自中纬度对流层低层的干空气,以及来自中高纬度下沉气流的干空气。在Debby生成之初,中层有35.7%的格点气团来自干空气,其中51.9%来自SAL的干空气,剩余的干空气分别来自副高下沉气流及中纬度对流层低层运动的干空气。随着Debby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来自SAL的干空气逐渐减少,来自中高纬度下沉气流的干空气逐渐占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