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30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北省白洋淀洼地环境地球化学物源判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河北省白洋淀洼地是一个大型天然平原洼地,在洼地的深、浅层土壤中均发现了以Cu、Pb、Zn、Cd为主的多变量地球化学异常。运用地球化学特征法、参考元素法及多元统计法,对深、浅层土壤Cu、Pb、Zn、Cd异常的性质和成因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深层土壤异常与特定的地球化学沉积环境有关,以自然地质作用成因为主,而浅层土壤异常具有典型的二元叠加特征,以人为源的输入为主。  相似文献   
2.
3.
4.
硒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藁城为研究区,利用HG-AFS及ICP-MS等对研究区不同介质中的硒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藁城土壤硒含量特征、主要成因及来源,并对该地生态环境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藁城表层土壤硒均值为0.32 mg/kg,富集系数达到1.68,在研究区南部普遍较高,约171.12 km~2达到富硒土壤标准;富硒土壤成因以人为成因为主,主要来源为燃煤和灌溉水;富硒区农产品硒含量远高于非富硒区,部分达到天然富硒食品标准,居民硒摄入量约为123.47 mg/d,处于合理水平;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PbCuZnNiAs,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Cd和Hg为主要危害元素,其余重金属潜在风险较低;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非致癌和致癌风险指数均处于安全范围内,口摄入是产生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儿童相较于成人更易受到危害。  相似文献   
5.
建立我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环抱首都北京,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严重,进行动态监测非常必要,“3S”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动态监测系统的运行需要有严密的制度保证、技术规范和必要的资金支持。可为政府主管部门及时提供矿山地质环境基础资料、实时信息和管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冀东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特征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系统的土壤深层(第Ⅰ环境)取样调查,研究并给出了冀东土壤中元素系列地球化学基准值及其基本特征,包括全区及不同景观区、不同流域、不同类型土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值,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资源与环境评价提供了实用的基础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河北平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是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采取保护措施的重要前提,本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河北平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北平原表层土壤环境质量优良,一、二级土壤分别占全区93.02%和6.62%。同时又根据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采用富集因子,有效地区分了重金属污染的自然影响和人为影响,结果显示,河北平原表层土壤人为污染的面积较大,但以轻微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8.
应用河北省平原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表层和深层土壤元素含量数据,对河北平原的第四纪沉积环境进行了分区。以SiO2、Na/Rb比值、Ca/Ba比值、Rb,U,Ga和Fe,Mg,Ni,V均一化累加和等地球化学指标作为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分区指标,共划分出山前残坡积洪冲积相、冲积扇堆积相、中部平原河道带相、古黄河泛洪相、风积相、海陆过渡相等6个沉积相及河床亚相、漫滩亚相及洼地亚相等3个沉积亚相。此项研究是多目标地球化学应用于基础地学研究的重大实践,取得了十分理想的研究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兴隆-遵化一带,密云和兴隆两个遥感巨型环形构造等,所反映的两个幔枝构造占有重要位置,且对该区的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起着严格的控制作用。两者的重迭部分是寻找金银及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因子分析将冀东平原多目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的54项指标凝缩为5个指标来研究区域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及其成因。5个指标即为5个因子:F1因子主要由Fe、Al、Si等造岩元素,Ti、V、Cr、Mn、Co、Ni、Sc等铁族微量元素及Th、Ce、La等稀土元素组成,代表成壤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元素组合;F2因子由Cl、S、Br、I、Na、Ca、Mg元素组成,为与海相沉积环境有关的元素组合;F3因子由碱土元素Sr、Ba及碱金属元素Na组成,主要反映了唐山市铁矿的地质背景环境;F4因子由C、有机碳(Corg)、Se组成,属成煤因子;F5因子由K和Rb组成,反映区内一中生代花岗岩体。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5个指标客观、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景观全貌,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单元是控制元素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该研究所揭示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及其成因对区域环境与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