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4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沉积和储层特征及综合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东河砂岩是一套海侵初期的沉积产物,东河砂岩不是一个等时沉积体,相当于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沉积,具体沉积时间各地有差异。由于东河砂岩是覆盖广泛的海侵初期沉积,因此具有海侵初期填平补齐的特征,其沉积相决定于海侵的速度、沉积物的供给和海侵前的古地貌。塔北地区受塔北古隆起的阻挡,海水在古隆起周围滞留时间较长,又有较粗粒的物源供给,其沉积产物主要是滨岸海滩沉积;塔中地区由于地形复杂,沉积类型也比较复杂,底部砾岩段有河流相沉积,而块状砂岩段和砂砾岩段有河口湾和滨岸海滩沉积,不同段在成分、分选性和粒级上有较大的差异;而其它低平地区主要是海侵期快速的滨岸和陆架沉积。受沉积因素影响,东河砂岩有效储层的分布具有地域性;除沉积因素外,低的地温梯度和短期的深埋藏是优质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热水塘下二叠统位于滇西南澜沧江带西区,为一套弧前深水斜坡盆地环境的碎屑浊流、等深流沉积组合,其物源主要来自东侧的大陆火山岛弧。它们和更东的龙洞河组,形成澜沧江带海西期“弧前-火山弧-弧后”的构造古地理格局,表明思茅地块西侧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活动大陆边缘,标志着滇西南古特提斯洋板块自西向东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3.
滇西南澜沧江带砻洞河组沉积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进华 《矿物岩石》1995,15(2):35-40
  相似文献   
4.
南皮河群位于滇西南昌宁-孟连带西区,其地层序列已受到后期构造作用改造,总体呈无序状态,但其内部的各岩片地层仍保持相对连续的地层层序、据此,我们将南皮河群划分为下、中、上段,对其中各段的沉积特征和构造背景作了详细研究。甫皮河群下段为一套浊流、滑塌浊流、碎屑流和等深流沉积类型;中、上段为深水洋盆边缘沉积类型、其沉积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呈拉张状态的深水陆坡-洋盆边缘环境,物源区为西侧的保山-耿马地块。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呼鲁斯太剖面上石炭统包括靖远组、羊虎沟组和太原组,发育有堡岛、堡岛—台地和潮控三角洲三种沉积体系,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16 个海进- 海退层序旋回,每个层序旋回的时限为1 .1 ~3 .3 Ma ,平均1 .9 Ma ,相当于四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属高频层序旋回。每个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位体系域、晚期高位体系域组成,偶发育有强制海退体系域。晚石炭世早期海侵来自祁连海,太原晚期,祁连海与华北连通。研究区古海平面变化表现为先慢速后快速海侵和快速海退,少数为正常海退,并由此建立了古海岸平原的层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6.
礁滩体与建设性成岩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礁、礁丘、丘同属碳酸盐建隆,礁、滩是重要勘探目的层。但各自在沉积组分、组构、环境和时空分布,以及油气地质条件上迥然不同,因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勘探实践上,都有必要将其各成体系划分开来。礁滩自身为好储集岩,当建设性成岩作用叠加后可形成好的储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主要受沉积微相与建设性成岩作用两大因素控制。前者是基础,并以高能的礁滩相带为最好;后者主要包括破裂、白云石化和溶蚀三大类,并以白云石化或溶蚀为最优,其中的溶蚀分布最广泛、影响最深刻而对优质储层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礁滩储层中的古岩溶类型最为丰富多彩,包括同生期、准同生期、表生期和埋藏期热流体岩溶的所有类型,白云岩化礁滩体也不例外。其中,同生-准同生期岩溶的形成机制与礁滩沉积时高频层序旋回向上变浅序列的短暂暴露淋溶有关,表生期岩溶则受控于礁滩沉积后三级层序旋回Ⅰ型界面的暴露淋溶。由此,导致礁滩储层中除了可以也是(碳酸盐岩中)唯一保存原生孔隙外,还发育了次生溶蚀孔洞缝和大型溶洞。礁丘、灰泥丘尤其是丘间洼地中发育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它们自身没有有效的原生孔隙,但岩溶作用可以形成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7.
哈得逊油田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整装油田之一,储量规模超过亿吨.在其发现过程中,东河砂岩的沉积相及其相变规律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侵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砂(砾)岩,主体为滨岸海滩相砂体,在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从古地貌低部位向高部位持续超覆变薄,以陆源碎屑滨岸-浅海...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古近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古近纪是塔里木盆地由海向陆转化的时期。当时该区的海侵来自研究区西侧的古地中海分支,物源则主要是盆地北部的南天山以及南部的昆仑山,沉积中心在库车坳陷西部以及塔西南坳陷带的西部。古新世-始新世早期(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发育砾岩、砂岩、碳酸盐岩及膏盐岩,沉积环境有滨岸、漏湖、潮坪及扇三角洲等,塔西南坳陷以碳酸盐岩和膏岩为特征,从东到西发育开阔台地、近岸局限台地、蒸发盐台地、辫状河三角洲环境等,二者之间即在塔北隆起及北部坳陷带位置为宽阔的古隆起区。始新世晚期-渐新世(苏维依组沉积期)整个盆地以滨浅湖为主,发育粉砂岩与泥岩互层沉积,塔西南坳陷虽然仍发育多个海相层,但海水的影响明显比始新世早期弱,当时主要古地理单元有海湾渴湖、滨浅湖、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总体上,塔里木盆地在古近纪经历了早期以扇三角洲为主的浅水环境到晚期的滨浅湖及海湾溻湖环境,古近纪研究区的古气候以热带-亚热带的干旱气候为主。  相似文献   
9.
滇西耿马四排山地区地质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滇西耿马四排山地区弄巴组(原南皮可组上部)盛产化石抱粉,通过50多块样品的分析,获得了晚泥盆世末(Retisporalepidophyta)叶至早石炭世早期(Grandisporaspiculifera)孢粉组合。它们可以与西欧同期孢粉进行对比,并能部分地与澳大利亚同期孢粉对比。因原南皮河组岩性复杂,已经被刘本培等(1993)改为南皮河群。本文对原南皮河组上部地层进行了研究并命名为弄巴组,其时代为晚泥盆世末至早石炭世。通过抱粉相分析和野外沉积标志的观察以及对孢粉比较学的研究,从而获得了对该套地层沉积相和植物古地理方面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塔中地良奥陶系地层格架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中部地区奥陶系大致以Ⅰ号断裂为界分东北和西南两个地层分区,自下而上分白云岩段、灰岩段、泥质灰岩段、泥岩夹灰岩段、泥岩夹砂岩段、砂砾岩段、泥岩夹砂岩段、泥岩灰岩互层段和砂岩段等9个岩性段。早奥陶世,塔中地区以碳酸盐岩台地相为主,自西向东为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和深水斜坡相。中——晚奥陶世,塔中地区西部以混积陆架相为主,东部以深水斜坡相为主。中—晚奥陶世,塔中东部及塔东地区在构造上具弧后前陆盆地性质。中—上奥陶统地层完整地记录了该盆地从形成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即早期为深水斜坡相复理石活动沉积,晚期演化为浅海陆架相稳定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