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松辽盆地是叠置于古生代基底之上的大型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沉积盆地,其北部构造演化经历了张裂、断陷、坳陷和反转4个阶段,自下而上构成了3个大的构造层。反转构造作用形成了大量的反转构造。笔者通过对该盆地北部反转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研究,认为这些反转构造受盆地基底深大断裂、断陷半地堑和区域应力场下的盆地变形作用所控制,主要属于正反转构造,具有东西分带、平面呈一致性的特点(可划分为5条反转构造带,24条反转构造亚带,78个反转构造)。反转构造作用东强、西弱,反转构造带总体走向为NE、NNE向。反转构造作用有利于深部还原流体及富铀组分上移,形成剥蚀天窗,改变地下水循环状态,有利于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形成。钻探表明,铀矿化、异常的产出明显受控于基底断裂和反转构造带,据此预测了3处铀成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据松辽盆地的演化过程和演化阶段,将盆地盖层结构划分为断陷期、坳陷期、反转期和新活化期4个构造层;通过盆地盖层结构特征分析,认为嫩江组1,2段区域性泥岩层构成松辽盆地的特殊构造,由此形成了上部渗入水动力系统;两套水动力系统形成3种铀矿化类型:渗入水层问氧化带型铀矿化(I型)、渗出水改造型铀矿化(Ⅱ型)和混合型铀矿化(Ⅲ型)。  相似文献   
3.
本运用水成铀矿成矿理论,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第三系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构造背景、岩性—岩相分布、后生蚀变作用、水地质特征、古气候、铀源等基本条件进行分析,认为第三系泰康组和大安组发育层间氧化带,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坦途—保安和甘南—龙江两片值得进一步工作的铀成矿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