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加褶皱的研究是以叠加机制和叠加类型为基础的。从变质岩构造研究中形成的叠加褶皱理论是以剪切褶皱为基础,而沉积岩的纵弯褶皱叠加机制和类型均与之不同。国外有学者分别指出再褶皱时的斜纵弯褶皱机制和早期褶皱枢纽的迁移机制以及四种基本叠加类型。我国有人论述了早期褶皱的枢纽、拐线的迁移是正纵弯再褶皱的一种机制,依此提出了正纵弯叠加褶皱的三种基本类型。本文对这些成果的主要认识和依据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米仓山西段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米仓山西段1∶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从元古界火地垭群中解体出后河岩群,属太古-早元古代。认为前震旦纪变质基底以穹盆构造、叠加褶皱、多期面理置换、韧性剪切带为特色,确立了光雾山推覆构造,提出盖层变形以层滑褶皱为主。对岩浆杂岩成功地进行了解体,认为侵入岩具多种成因类型并具多旋回演化特点,指出地台边缘的层序地层有别于陆棚边缘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4.
川北米仓山地区褶皱基底火地垭群中普遍发育倾竖褶皱或陡倾覆褶皱,区调及构造解析表明,它们为两期褶皱叠加而成,第一期褶皱为北西-北西西向,紧闭倒转,第二期褶皱为北东向,经非共轴重褶后形成U形或W形露头干涉型式。本区非共轴重褶的首次发现,对研究其构造样式及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南—米仓山区北东向构造及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南-米仓山区喜马拉雅期的北东向构造与四川盆地西部及荣经-峨边地区的北东向构造一起构成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本文论述了该带的组成、与其它构造的叠加现象、沿走向的延伸与变化、形成活动时期、剖面结构和整个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与基底构造和莫霍面形态的一致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纵湾褶皱叠加的褶移现象和移褶叠加褶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杜思清 《地质论评》1986,32(4):359-366
本文通过纵弯褶皱叠加的实例和模拟实验,认为纵弯褶皱叠加有别于剪褶皱叠加,前者特点是晚期褶皱形态和叠加的褶皱形态均与早期褶皱形态有关。当早晚期褶皱叠加时,早期褶皱轴向基本不变,但轴面发生弯曲,在早期褶皱轴面弯曲的凸侧发育晚期背斜褶皱,而在弯曲的四侧发育晚期向斜褶皱。早期褶皱轴的弯曲是由于其轴面在岩层中移迁的结果,这种迁移现象称褶移现象,由褶移而形成的叠加褶皱称移褶。移褶是纵弯褶皱叠加中所特有的叠加类型。  相似文献   
7.
汉南—米仓山区叠加东西向隆坳的北东向推覆构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汉南-米仓山存在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形成的东西向构造及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北东向构造。前者与秦岭造山带有关,以隆起坳陷为主,但向西向龙门山区同类构造联合成弧形。后者为斜交东西向构造的断裂、隆坳和褶皱,并与四川盆地西部和荣经地区的北东向构造相连,构成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其深部形态可依据现今不同地段的不同层位出露的构造形成予以恢复。  相似文献   
8.
米仓山推覆构造的结构样式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变形剖面和平衡剖面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米仓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得出该区构造样式为一大型东西向和北东向叠加的推覆滑脱构造,变形剖面总体格局为推覆—断展复式背斜,次级变形单元具叠瓦扇、逆冲岩席、断展褶皱、层滑褶皱等多种样式。推覆构造演化经历了断展隆起、逆冲推覆、逆掩滑脱和复合叠加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9.
米仓山地区构造演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米仓山地区构造变形序列和构造沉积、岩浆、变质同步事件记录了五大构造发展阶段演化历史。克拉通结晶基底的形成与古裂陷开合构造有关,褶皱基底形成于扬子古板块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澄江期基性超基性、碱性、中酸性侵入岩序列发育良好,与古大陆裂谷活动有关,克拉通沉积盖层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中新生代构造格局为大型推覆—滑脱构造。  相似文献   
10.
西昆仑山南侧沿北西向分布的变质复理石海相碎屑岩系,其时代主要属晚三叠世,是巴颜喀喇山群的西延部分,它的东段和西段岩石变质程度、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的不同,是同一构造带中不同的构造层次构造的反映,东段属下部构造层次,西段属深部构造层次和深熔花岗岩,它们形成于晚三叠世昆仑地块南缘的陆缘盆地,印支期褶皱变质,燕山期和喜山期的挤压,抬升和剥蚀,使东西两段出露了于不同深度构造层次形成的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