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的地质调查,渐新统一上新统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四种沉积相、六种亚相、十种微相;具有盆地演化早、晚期碎屑成熟度较低,盆地演化中期碎屑成熟度较高的特征;通过物源分析得出盆地演化早期碎屑物质来自盆地南部,晚期碎屑物质来自盆地西部,碎屑物质均来源于再旋回造山带构造背景区,并具有早期南高北低、晚期西南高东北低的古地理格局;盆地分析表明新疆库木库里盆地从渐新世形成大致经历了渐新世一早中新世盆地萌芽、中中新世一晚中新世盆地的生长发育、上新世盆地萎缩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砂砾岩型铜矿带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东昆中断裂北侧新生代陆相盆地中 ,与西部且末县嘎其哥洛德和克孜勒小型砂砾岩型铜矿组成近2 0 0km长的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化带。铜矿化赋存于石马沟组上段 (E3 S1)砂岩中。围岩中铜含量一般低于地壳丰度值 ,南部火箭山地区发现有斑岩型铜矿化、昆中结合带也发现规模巨大的铜矿化带 ,它们可能是本区铜矿化的矿源层。铜矿化呈透镜状、似层状 ,剖面上已发现三层铜矿化 ,其中上部铜矿化较好。地表氧化矿石矿物组合简单 ;矿石构造为条带状、浸染状、团块状 ,填隙结构。铜矿化受湖泊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的近岸砂坝、远岸砂坝的砂体控制。  相似文献   
3.
对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内部和陡坡地貌带2个花岗岩体10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高原内部大红柳滩—郭扎错逆冲断裂上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8±4.9~14.0±1.3Ma,此外,一个玄武岩烘烤的热事件年龄为7.9±0.8Ma;而陡坡地貌带的西昆仑中间逆冲断裂上盘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9±0.5~0.9±0.3Ma。进一步的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内部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2期隆升-剥露,分别是渐新世—早中新世(30~16Ma)和上新世以来(≤5Ma),而陡坡带只记录了晚中新世以来(≤8Ma)的隆升-剥露,暗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热演化历史。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野外地质现象,认为现今高原边缘陡坡地貌带可能是自晚中新世以来(≤8Ma)高原边界断裂伴有向塔里木盆地后展式叠瓦逆冲产生的构造抬升的结果;现今高原面有可能是由高原边界断裂系于大约5~2Ma以来强烈活动逐渐形成的,其隆升-剥蚀幅度>2000~3000m。这对自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提供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的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4.
在巴颜喀拉盆地西段黄羊岭组中发现了一个长约3km、厚约1295m的玄武岩 碳酸盐岩的隆起建造,具有3个由玄武岩基底加碳酸盐岩盖层组成的双层剖面结构。隆起建造中海相沉积物由下至上从深海相渐变为浅海相,生物化石由浮游生物组合演变为浅海造礁生物组合。通过与现代海山的对比,证实巴颜喀拉西段发现的隆起建造属古海山堆积,根据化石的时代确定其为中二叠世的古海山,暗示巴颜喀拉盆地在中二叠世以前存在一个古大洋,其后古大洋逐渐俯冲消减,演化为残留洋盆地,这对巴颜喀拉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的研究和构造属性的厘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镇安县桂林沟钼矿化花岗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安桂林沟分布蚀变花岗岩型钼矿体,呈脉状或囊状,辉钼矿呈浸染状分布。含矿岩石为二长正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化学类型为过铝的钙碱性花岗岩类。与四海坪岩体具有紧密的成生关系,其构造环境为印支期晚碰撞花岗岩,显示为"I"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群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认为前人所建立的的祁漫塔格群或滩间山群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浅变质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岩及基性-超基性岩。根据在东昆仑原划奥陶系祁漫塔格群第一亚群(下部碎屑浊积岩)中采集到早志留世笔石化石组合(这是首次证实东昆仑地区存在志留系地层)及同位素测年资料(鸭子大板火山岩年龄),其时代包含了奥陶纪、志留纪和三叠纪等,根据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和地层清理,对祁漫塔格群进行了解体,将其重新厘定为奥陶纪滩间山群(OT)、志留纪白干湖岩组(Sb)弧后盆地复理石沉积和鸭子泉组(Sy)岛弧火山岩、石炭纪鸭子大坂硅质岩(S i)、三叠纪鄂拉山组(T3e)、蓟县纪狼牙山岩组(Jx l)和南华—奥陶纪阿牙克库木湖蛇绿混杂岩[(N h—O)aΣ]。该成果对于祁漫塔格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划分对比、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新证据。  相似文献   
7.
降低交叉反应的鱼类病原菌检测抗体芯片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体吸附法对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荧光假单胞菌(Psedomonas fluo-rescens)和海洋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6种养殖鱼类病原菌的兔抗血清进行吸附,以减小抗血清与其它菌株的交叉反应;吸附纯化后的抗体作为捕获抗体构建了病原菌检测抗体芯片。实验结果显示,与未经过吸附的纯化抗血清构建的抗体芯片相比,血清吸附实验能有效减少交叉反应,降低抗体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细菌检测的特异性。同时,以迟缓爱德华氏菌为例,采用吸附纯化后抗体制备的抗体芯片检测人工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和自然发病的牙鲆,均观察到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特异性显色反应,得到了较理想的检测结果。本文结果说明优化后的病原菌检测抗体芯片可用于水产养殖鱼类常见的上述6种细菌性疾病的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8.
一种适用于网箱耐流特性有限元分析的网目群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殖网箱耐流特性是网箱工程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探求对这一问题的数值解法在近几年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是,由于深水抗风浪网箱箱体规模大,如果在有限元分析中单纯以网衣网目脚为单元进行数值计算,其计算量相当庞大。文中介绍1种可供网箱箱体有限元分析的网目群化方法,根据保持群化前后网衣水中重量和投影面积相等以保证网箱网衣总体水动力相同的原则,将若干个真实网目群化为1个虚拟的计算网目,以达到有效减少计算单元、提高运算效率和节省运算时间的目的。通过不同群化条件下数值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比较,验证网目群化方法的可行性。在一般条件下,8×8群化或6×6群化能够有效实现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的兼顾。  相似文献   
9.
在塔里木西南缘发现多条变质辉长岩脉,经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辉长岩岩脉具有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通过锆石SHRIMP法U-Pb测年,6个点207Pb/206Pb加权年龄平均值为(2675±12)Ma(MSWD=0.20);根据9个点获得的不一致曲线上交点年龄为(2671±13)Ma、下交点年龄为(287±16)Ma(MSWD=0.91)。2675Ma权重年龄或不一致曲线上交点2671Ma年龄代表变质辉长岩的结晶年龄;下交点(287±16)Ma年龄代表变质年龄。塔里木西南缘新太古代变质辉长岩脉的发现,证实塔里木西南缘存在太古宙古陆核,提供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古陆核裂解的岩浆活动记录,为该区地层划分对比以及古陆核早期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4年4月在威海刘公岛南部毗邻海域获取的生物样品,研究了该海域叶绿素a浓度分布趋势,以及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优势种和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调查海域表层叶绿素a浓度平均值(9.51μg/L)高于底层(8.97μg/L),表层叶绿素a浓度分布趋势呈现为由近岸向外海逐渐增加。本次调查共记录浮游植物25属41种,其中硅藻21属3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87.8%;甲藻4属5种,占总种数的12.2%。调查海域硅藻(3.16×105 cells/m3)和甲藻(0.52×105 cells/m3)的平均丰度分别占浮游植物总丰度(3.67×105cells/m3)的85.9%和14.1%。硅藻在浮游植物物种数和丰度上都占显著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长菱形藻(N.longissima)、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该海域浮游动物共记录18种、浮游幼虫7类,合计共25种。其中浮游动物成体分别隶属于刺胞动物(3种)、甲壳动物(桡足类9种,端足类3种、糠虾1种)和毛颚动物(2种)。调查海域桡足类在浮游动物种类和丰度上占优势,平均丰度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40.3%。浮游动物优势种为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 bifilosa)、腹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abdominali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钩虾(Gammaridea)和长尾类幼体(Macrura larv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