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5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广西百色盆地古近系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鹤然  乜贞  刘俊英  王梅 《地质学报》2007,81(12):1692-1697
通过研究广西百色盆地地表斩龙颈剖面、百东河剖面、六吜剖面、那周剖面记录的沉积特征、沉积标志、粘土矿物组合类型及CaCO3指数的古气候信息,再结合ESR测年数据,确定了古近系古新统晚期六吜组一始新统晚期百岗组(63.1~33.7MaBP)地层时间序列,反应该区自晚古新世至始新世晚期气候由半干早、干旱—潮湿(偏凉)—温暖潮湿—潮湿(偏热)—温暖潮湿向偏干转化的6个古气候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盐湖水化学及其矿物组合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郑绵平  刘喜方 《地质学报》2010,84(11):1585-1600
青藏高原湖泊的矿化度与其湖泊演化所处的自然环境,特别是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根据取得盐湖数量和卫片解译,本区湖泊矿化度在空间上变化的总趋势是由北、西北向南、东南趋向下降,大体上与现代高原年干燥度(年蒸发量/年降水量)呈同步变化。高原盐湖的pH值既与水化学类型有关,又与湖水矿化度有关,即由碳酸盐型→硫酸钠亚型→硫酸镁亚型→氧化物型,其pH值趋于下降,而湖泊的pH值与矿化度大体呈反相关。根据库尔纳可夫—瓦良什科分类法及作者对碳酸盐型的细分,对青藏高原盐湖水化学进行了全面细致划分,从而取得了清晰的规律性认识:本区盐湖水化学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特点。不同的盐湖水化学类型,具有不同的专属性,碳酸盐型代表性成矿组合为硼砂(三方硼砂)或硼砂—扎布耶石,以及碱—芒硝组合;硫酸钠亚型代表性成矿组合为芒硝(无水芒硝)—石盐以及镁硼酸盐(库水硼镁石、柱硼镁石等)—钠硼解石—芒硝;硫酸镁亚型代表性成矿组合为硫酸镁盐(泻利盐、白钠镁矾)—石盐、镁硼酸盐—芒硝、芒硝—软钾镁矾—石盐以及大量石膏;氯化物型代表性成矿组合则为光卤石—水氯镁石—石盐、光卤石—石盐,个别盐湖共生南极石。由此可见,青藏高原各类型盐湖矿物组合基本上具有冷相组合特征,芒硝及与其共生的冷相盐类矿物,可成为研究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物。目前已检出青藏高原盐湖水含有59种元素,其中B与Li、Cs、K、Rb有密切共生关系,其含量随湖水矿化度增长大致呈正相关;B、Li、Cs、K、Rb最高正异常落在羌南碳酸盐型带(Ⅰ2)西段—昂拉陵湖区为中心地区;并与本区中新世火山沉积岩系和地热水B、Li、Cs、Rb等高值区并行不悖。以上有力证明B、Li、Cs等特殊元素物质与深部来源有关。据近期大量地球物理和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其成因与印度—欧亚陆陆碰撞引起的重熔岩浆作用有密切成因联系。南美科迪勒拉高原硼锂(铯)盐湖即生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两者均说明全球特定的活动构造带是造成天然水B、Li、Cs(K、Rb)高丰度及其成矿作用的主因。  相似文献   
4.
刘俊英  王海雷  袁鹤然 《地质学报》2010,84(11):1668-1679
研究了西藏色卡执盐湖一个670cm厚的钻孔SZK剖面中微体古生物包含的古环境信息,探讨湖区近22ka以来环境气候的演变。SZK孔剖面含有丰富的介形类,但分异度较低,计有4属8种。据其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8个组合。根据这些组合及生态特征,结合U系和14C测年,发现色卡执湖区在近22ka以来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气候和环境变动:①22060~15070aB.P.,湖水浅、水温低、气候较冷湿;②15070~12425aB.P.,湖面扩大抬升,水温回升,气候转暖湿;③12425~10010aB.P.,湖面下降,水温低,气候寒冷,其中10600~10010aB.P.期间,气候突然变冷,为全球新仙女木寒冷事件在本区的反应;④10010~7550aB.P.,湖盆水量增加,气候冷湿;⑤7550~6730aB.P.,湖水温度继续回升,气候转暖湿;⑥6730~5760aB.P.,湖面下降,气候趋于干冷;⑦5760~4750aB.P.,湖盆发育晚期、气候干冷。  相似文献   
5.
李金锁  刘喜方  牛新生  商斌  李国臣 《地质学报》2020,94(10):3130-3143
通过对西藏藏北高原多格错仁盐湖湖岸3101cm高度剖面进行地形地貌、地层沉积特征、矿物学特征及粒度、频率磁化率等气候环境变化指标的分析研究发现,整个剖面反映出大致6个较大的气候变化过程:233. 3kaBP~223. 5kaBP气候波动较大,总体趋势气候趋于干冷,期间出现过两次较温暖气候,之后气候逐渐变冷;在223. 5kaBP~213. 6kaBP总体变化为气温大幅度上升,但在期间有一次较大的相对冷干过程;213. 6kaBP~170kaBP之间总体变化气候趋于变冷,中间有2次明显的气候变暖湿过程及两次冷干过程;170kaBP~117. 1kaBP气候转为明显湿热;117. 1kaBP~75. 6kaBP气候变化趋势明显降低;75. 6kaBP~56. 7kaBP气候又明显上升达到湿热状态。以上气候波动规律与极地冰芯记录及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古气候波动规律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本盐湖区与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区的CH0310钻孔及青海湖南岸二郎剑阶地的 QH 86钻孔所揭示的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变化的分析对比,发现西藏羌北的多格错仁盐湖区与青海的察尔汗盐湖区及青海湖湖区在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迁存在极好的可比性,说明青藏高原的气候演化在中晚更新世以来基本具有一致性,在时间上的微小超前与滞后具有区域上的细微变化,说明气候变迁在不同的区域又具有各自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锂矿主要类型、分布特点及勘查开发现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作为21世纪能源金属的地位日益凸显。文章仅就2015年和2016年国内外锂矿主要类型、特点和找矿方面的主要进展和动向作简要概括,着重介绍近两年来世界范围内在卤水型、硬岩型以及其他类型锂矿勘探方面的找矿进展以及一些锂矿找矿热点地区的进展情况,并结合近年来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锂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动向,对中国的锂矿找矿与开发提出如下建议: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在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加强找矿工作,为建设大型锂资源基地提供资源保障;在突出卤水型和硬岩型重点类型的同时也关注新类型锂矿的找矿,多型并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相关行业转型升级;着手研究锂的循环利用和作为能源金属的高端开发利用,为占领技术制高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海雷  刘俊英  王成敏 《地质学报》2010,84(11):1680-1689
本文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日土地区RT-1剖面中介形类和孢粉种类组合的变化,结合三个光释光测年数据,探讨了该地区6510aBP以来古环境、古气候的演变。分析表明:日土地区在全新世中期曾有一个温暖湿润期(6170~5540aBP),之后气候环境频繁波动,逐渐趋向冷干,接近现代气候环境。43~30kaBP期间在鲁玛江冬错和班公错之间的古泛湖解体后,日土地区因为地势低洼,而在当时成为一个封闭的水体,并且一度与相邻的班公错相连。当时的水体一直持续到全新世,在经历了全新世暖湿期时短暂的湖涨期以后,逐渐萎缩,至约1570~1380aBP最终干涸消失,形成现今地貌。研究表明全新世大暖期在本地区也有反映,但是在高原深部,大暖期更为短暂,气候波动更为频繁。  相似文献   
8.
西藏聂尔错镁硼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喜方  郑绵平 《地质学报》2010,84(11):1601-1612
聂尔错镁硼矿为新近发现的一处镁硼矿床。本文通过对其区域地质资料、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并与国内外矿床进行对比,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总结了成矿模式。聂尔错镁硼矿床赋存于中上全新统,有三个含矿层,中、上含矿层为主要可采矿层,下含矿层为次要含矿层;矿石类型包括粒状集合体库水硼镁石矿、含芒硝库水硼镁石矿、蜂窝状/块状柱硼镁石和混和类型矿石等4种,前两种为主要开采矿石,后两种为次要开采矿石。矿床对比研究表明,聂尔错镁硼矿床与其北部相邻的扎仓茶卡镁硼矿在有工业价值的硼矿物组合和形成矿床的地质环境等方面相同,属同类型矿床,但不同于国内外其它硼矿床。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新近纪火山岩。印度板块与亚洲版块碰撞,在靠近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聂尔错盐湖南部形成大面积富含B、Li、Mg、Na等成矿物质的新近纪火山岩,地热水及大气降水将大量成矿物质带入湖中,在干冷气候条件下,湖水浓缩成富含钠盐的饱和成矿溶液,并沉淀了库水硼镁石、柱硼镁石等,形成聂尔错镁硼矿床。  相似文献   
9.
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周期性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江汉盆地明钾1孔的孢粉数据进行了处理,发现在中、晚始新世时期孢粉植物群的波动存在各种周期成分。长周期有1.2Ma、2.0Ma及5.0Ma,中周期有0.2Ma、0.4Ma、0.6Ma、0.8Ma,其中1.2Ma及0.2Ma、0.4Ma、0.6Ma的周期成分在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演化中也存在,且与8.0Ma B.P.以来的构造气候旋回,亚旋回的准1.2Ma及0.4Ma周期相一致。这表明地球运动轨道变化对气候的制约作用由来已久。该孔孢粉时间序列的趋成分显示最少有4个水平,反映了孢粉植物群演化的4个阶段。曲线还揭示36Ma B.P.前后的波动周期及振幅都有明显的变异,可能预示了一次大的环境变革。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喜马拉雅一期运动和地球南半球一次大的海洋和气候变冷事件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第四纪重点湖泊地层序列和湖相沉积若干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项研究对青藏高原代表性第四纪湖泊沉积区作了大范围调查,北自柴达木昆特依湖和昆仑山口、南抵江布-林芝,西起甜水海、东至迪庆.据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和地貌特点,将高原第四纪地层区划分为6个地层分区:藏南湖盆分区(Ⅰ)、羌塘高原湖盆分区(Ⅱ)(羌南湖盆亚区(Ⅱ-1)和羌北湖盆亚区(Ⅱ-2))、三江高山河谷分区(Ⅲ)、昆仑高山分区(Ⅳ)、柴达木、青海湖盆分区(Ⅴ)和阿尔金-祁连山高山区(Ⅵ).并对上述Ⅰ-Ⅴ分区第四纪湖相地层层序作了较详细划分和对比.从而指出青藏高原第四纪湖相沉积具有如下特点:①除了柴达木-青海湖盆分区外,其余各分区的湖滨剖面湖相碎屑沉积相对较粗,而同青藏高原属于全球第四纪最新隆起区相一致;②在湖盆区的湖相沉积常叠加或伴生冲洪积、风积相和冰碛或冰水沉积以及部分泥石流沉积、化学沉积与热水沉积.它们既反映青藏高原在第四纪隆升进入冰冻圈后湖盆沉积环境时有冷期发生,又反映高原隆升背景下,洪水期诱发山崩和泥石流堵塞成湖,或由于洪水泛滥,导致高原边缘内流湖决溃、湖泊消失(如Ⅲ、Ⅳ分区),还反映高原湖泊成盐过程与深部作用、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③除了柴达木-青海湖分区(Ⅴ)和羌塘高原湖盆分区部分大型湖盆自第四纪以来有连续湖相沉积外,其他分区第四纪湖相沉积多不连续;④由于全新世青藏高原口趋干旱,除了一些现代积水湖盆外,有相当多湖泊干化,而缺失顶部湖相沉积.综上所述,为了获取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连续环境记录,需选择高原内部或周边为数较少的新生代连续沉积盆地.本文论证了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较理想的研究高原晚新生代湖相沉积区,建议在柴达木盆地实施晚新生代资源环境科学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