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431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IntroductionTheBohaiGulfisinfestedbyiceinthewholewinter,andoffshorestructuresthereexperiencenotonlywind ,waves ,currentsandearthquake ,butalsoiceloadswhicharecomplicatedbecauseofthedynamicinteractionbetweenicesheetsandstructures.Duanetal.( 2 0 0 0 )hadacomprehensivere viewofthelatestadvancesonice inducedvibration ,fatigueandfractureofoffshorestructures ,payingmuchattentiontothedifferencesinicebreakingmodeanddynamicsofstructuresindifferentice in festedwaters .Theypresentedcriticallythelates…  相似文献   
2.
南海西沙海槽地区的海底热流测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解南海西沙海槽区的地热特征,利用Ewing型地热探针在该区开展了地热测量,并利用TK04热导率仪测量了相关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热导率,获得了7个站位的热流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7个站位的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88~1.06 W/m.K,平均为0.96 W/m.K,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为85~120℃/km,热流值变化范围为83~112 mW/m2,平均达到95 mW/m2。分析表明测量结果与20世纪80年代中美合作在西沙海槽的地热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说明研究区仍具有高热流特征,推测高热流特征可能与本区高热背景、莫霍面埋深较浅、断裂发育、晚期岩浆活动和基底起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海洋四号船于1995年6月在南海北坡海山区进行了首次多波束地形地貌探测,获得了近1000km~2的测探资料。通过船上SGI和基地SUN工作站Sea View后处理软件系统对水深资料进行的资料质世评价、资料编辑处理和图件绘制,表明此次Sea Beam系统调查获得的北坡海山区全覆盖的地形资料精度高,水深测量误差小于±6.5m。绘制的各种一维、二维和三维成果图,不仅能精确地反映测区宏观地形地貌特征,而且也清晰地显示了区内复杂的微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4.
民和盆地储怪物性较差,普遍具有低孔、低渗或低孔、特低渗的物性特征,通过对上侏罗—下白垩统储集层的沉积相特征、砂体展布、岩石结构类型、物性特征及期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发现高地温场、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与胶结作用是造成盆地物性差的主要原因.古埋藏浅、次生孔隙发育、易形成裂缝的环凹陷周缘斜坡带及凹中继承性隆起带储层物性相对有利,为盆地下步勘探目标优选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非开挖技术规划、管理方面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非开挖管理、评价系统的思想。经过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白洋淀洼地环境地球化学物源判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河北省白洋淀洼地是一个大型天然平原洼地,在洼地的深、浅层土壤中均发现了以Cu、Pb、Zn、Cd为主的多变量地球化学异常。运用地球化学特征法、参考元素法及多元统计法,对深、浅层土壤Cu、Pb、Zn、Cd异常的性质和成因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深层土壤异常与特定的地球化学沉积环境有关,以自然地质作用成因为主,而浅层土壤异常具有典型的二元叠加特征,以人为源的输入为主。  相似文献   
7.
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学与岩相组合,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古流向测定,室内砂岩的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以线状或点状物源为特征的一套近源快速堆积的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于盆地由快速拗陷转入逆冲负荷沉降期间。长8沉积期盆地西南部的古水流与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南方向,其次为西北和东南方向。长6油层组沉积期,盆地内部底床下沉作用减缓,湖盆开始收缩,湖盆西岸除北部有少量扇三角洲沉积外,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盆地东北部与东部的沉积作用大大加强,致使在盆地东部形成一系列大型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至盆地西南部相变为半深湖-深湖相与浊流相沉积。长6沉积期古水流除来自西南、西北和东南方向外.还有来自北东和正东方向的次要物源,它们在盆地西南部悦乐-玄马-板桥-固城-合水-带汇合,使该地带成为混合物源区。  相似文献   
8.
OWS(OGC Web Service)为空间数据共享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但如何在浩瀚的互联网上快速、准确地查询到符合用户需要的OWS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在对Web搜索方法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全文检索搜索引擎搭建OWS索引服务的思路,并采用Google实现了OWS索引服务中心的原型系统,该系统可以为互联网用户提供OWS搜索服务。  相似文献   
9.
历来对半胶结泥质岩风化等级划分都带有许多主观性,从而影响提承载力,有的规范要求可不对半胶结岩石进行风化程度划分,但有时要对这些岩石进行工程地质细分,从而准确确定各分层的承载力与摩阻力。统计了合肥、六安、淮南、安庆地区等大量实践资料,用标准贯入击数、重型圆锥触探实验击数等原位测试手段来划分泥质岩风化等级,并对泥质岩的承载力与摩阻力等工程地质性质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以1:5万地质填图和钻探验证为基础,经分析研究塔里木托云盆地的地层特征、聚煤期、古地理环境,从而建立起该区的沉积模式,总结出该盆地煤层发育于下侏罗统康苏组上段地层之中,含煤11层,煤层为不稳定发育,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对进一步找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