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金属在沉积物中以不同形式存在[1-5].人为因素引起的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积累主要以有效态的形式存在,而那些呈残渣态的重金属基本是自然界中地质过程的产物. 近年来,有些人对渤海湾重金属进行了研究.但对其在沉积物中的存在形式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分步提取方法,探讨重金属在渤海湾沉积物中的5种赋存形式,即可交换态、碳酸盐态、Fe-Mn氧化物态、有机态和残渣态,并与邻近岸段和渤海中部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2.
近10多年来,北京地区的各地质勘查单位、各地质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贯彻党的科技方针,围绕首都城市和经济建设及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开展了大量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和《北京市区域矿产总结》的编写出版、一大批专题研究成果的获得和不少重要...  相似文献   
3.
重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的重点并不在于直接干预和调整资源配置的结果,而在于优化重塑自然资源配置制度和手段。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在机构方面基本实现了"两统一",并在海域管理方面取消了过去的围填海年度计划。文章以此为背景,梳理了自然资源管理制度重构的基本逻辑,以围填海为例解析了自然资源管理模式调整思路。基于以上提出海洋自然资源利用年度计划的初步构想,包括将海洋自然资源年度利用计划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的基础性制度。并提出政策建议:坚持陆海统筹,加强计划管理对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和修复的约束与引导;探索"总量不变、盘活存量"的海洋空间资源供给思路;完善围填海"总量控制、中央统筹"的管理流程;聚焦解决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重要航线、节点及港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认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上丝路"),文章对"海上丝路"涉及的重要航线、节点及港口的地理位置、气候状况、水文特征、商业价值、人文背景等进行梳理。重要航线、节点及港口的使用与管理作为"海上丝路"建设的基础要素,是与造船能力并列的核心资源,三者之间环环相扣,构成"海上丝路"健康运营的完整体系。与沿"海上丝路"国家稳步推进航线、节点及港口的管理、开发与维护,打造坚实的战略支撑点、现代之"海上驿站",是成功实现我国资源多样化、产业走出去、贸易全球化的最佳路径之一,以此为契机,融入现有国际海洋法公约并在践行过程中制定利我的海上政策体制,助力"海之梦"、"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大数据思想,探讨国家海洋创新体系定义和范围;根据国家海洋创新体系的具体内容,选取对外海洋技术依存度、海洋仪器设备国有化率、海洋关键技术自主化率、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等作为国家海洋创新预测指标;在Bigtable+MapReduce框架内讨论适用于海洋创新指标的预测方法,探索国家海洋创新指标预测技术思路,为建立支撑海洋创新战略制定的预测体系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青岛西海岸新区区位条件、科技人才、海洋资源、生态与政策环境等优势明显,海岛数量多、资源丰富,为海岛旅游创设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海岛旅游仍处在传统观光型阶段,文章在介绍青岛西海岸新区海岛旅游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海岛存在基础资料不完善、开发方式粗放单一、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并给出要向休闲、娱乐、度假型生态旅游转型升级,重点在于注重规划、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夯实基础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地区范围,东起冀东卢龙县安山镇、西止唐山市唐家庄、南自滦南县城、北至卢龙县城,面积近1400平方公里,京山铁路横贯东西。区内前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床分布普遍,是我国重要的铁矿资源基地。长期以来,许多单位在本区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从而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束昱  王璇 《岩土工程师》1996,8(1):16-20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工业文明,同时以失去人类与之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为代价,也伴随产生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巨大破坏力,并引起了人类的普遍关注,成为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诸如人口问题、土地问题、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矿物资源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9.
汪蕴璞  林锦璇 《地球科学》1998,23(3):294-298
揭示了东海西湖含油气凹陷第三系沉积体系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重溯了其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演变的阶段和特点,论证了地下水现代经学主要是遵循浓缩盐化、正向变质作用方向演化形成的,且已演化成熟,并探讨了地下水成因和形成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开展区域水土资源耦合协调研究,旨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选取汾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6、2013、2018年多源遥感监测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再分析产品数据,构建了水土资源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地理探测器对研究区2006—2018年水土资源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识别其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06、2013、2018年流域水土资源耦合协调度以低度协调与中度协调为主,整体为[0.10,0.50]。空间上,高值区主要位于流域中上游区域,低值区集中于中下游区域,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多年演变趋势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2)研究期流域水土资源耦合协调Moran’s I值分别为0.274、0.266、0.195,总体经历高—高—低的下降过程,全局相关性水平下降,空间集聚效应降低,区域差异减小。局部自相关主要显示为高-高(H-H)和低-低(L-L)两类。(3)影响汾河流域水土资源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生活用水量占比、产水模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其中,年降水量与产水模数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最强。未来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