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连喜  秦其明  张晓煜 《气象》2003,29(10):3-7
根据国内外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和遥感灾损评估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水稻低温冷害遥感监测的可行性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低温冷害遥感监测方面需要开展的相关研究领域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宁夏冬季负积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宁夏20个测站1961—2004年的冬季负积温EOF分析表明,冬季的冷趋势具有明显的大尺度特征,在近40 a逐渐变暖。据累积距平显示,l986年出现了突变,之前,冬季气温偏低,具体表现为冷冬年全部分布在此时段,之后偏暖,90年代以后出现暖冬的频次明显增加。≤0℃持续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01—2004年比60年代平均减少了13.5 d。在80%保证率下,全区≤0℃持续日数和负积温依地势自北向南增多,引黄灌区最少,中部干旱带次之,南部黄土丘陵区相对最多。  相似文献   
3.
利用宁夏22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宁夏人体舒适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9a区域气候变暖对宁夏人体舒适程度的影响总体是有利的,主要表现在舒适日数增加,冷不舒适日数减少。近49a中,2001—2009年是相对最舒适的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舒适日数开始增加,冷不舒适日数明显减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冷不舒适日数基本相同,冬季冷不舒适程度下降。宁夏冬季很冷日数呈下降趋势,冷日数呈上升趋势,冷不舒适程度下降。春季舒适日数增加,夏季和秋季的舒适度日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酿酒葡萄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中国北方地区183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逐旬气象资料,结合北方六省区酿酒葡萄取样化验结果和其它区划指标,采用主导因子法以7~8月水热系数为一级区划指标,以7~9月≥10℃积温为二级区划指标,另外考虑了年≥10℃的活动积温、冬季1月份月平均气温,将中国北方酿酒葡萄适宜区划分为4级,即最优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利用MCAPS系统图形分析功能,制作了中国北方地区酿酒葡萄品质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图,提出各区域酿酒葡萄发展的限制气候因子和生产建议,为中国发展优质酿酒葡萄产业化发展和基地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44 a宁夏严重干燥事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利用1961—2004年宁夏20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44 a来不同时间尺度严重干燥事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发生严重干燥事件的频次高,持续时间长,自北向南逐渐减少。冬季出现频次远高于其他季节,跨季节出现最多的是秋冬两季和秋冬春三季;在川区春小麦和山区冬小麦生长的农事关键期,严重干燥事件频发对其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夏季偶发的严重干燥事件会导致严重的旱灾发生;小波分析表明,严重干燥事件存在8 a左右的振荡周期。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发生严重干燥事件的次数明显增多,尤其是n≥90 d的严重干燥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显进入增多阶段,目前正处于高发时段,进一步印证了极端干旱气候事件频发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宁夏热量资源气候变化的EOF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宁夏20个测站1961-2004年大于等于0℃、5℃、10℃积温的EOF分析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宁夏积温增加,生长季延长。大于等于0℃、5℃积温的时空变化基本一致,1997-2004年表现为连续偏多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大于等于0℃积温偏少,之后偏多。大于等于5℃积温转折时间推迟到90年代中期,之前积温偏少,之后相反。大于等于10℃积温分两种,60.1%的年份表现为整体偏多或偏少,31.6%的年份以中宁、盐池一线为分界线,南北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生长季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生长季呈逐渐延长的趋势,每10年增加3.8天,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头4年的平均值比20世纪60年代增加14.9天。  相似文献   
7.
利用小麦干热风观测资料和产量统计年鉴,结合民政部门灾害历史资料,运用产量逐级分离模拟和给定初始聚类中心的逐步筛选聚类分析方法,分别确定了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两类干热风灾害等级判别指标,并建立了各自的等级判别方程;通过小麦抽穗扬花前的气候模拟,分离出灌浆期间两类干热风影响的产量;根据不同时期小麦受不同程度的灾害对产量的综合影响建立了综合灾害等级查询表和灾损评估模型,代入灾害综合等级,实现了监测和产量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8.
膨润土混合物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工业污染日益严重,所以在对虾养殖中经常大量换水有时会带来更大风险;同时,虾池中因残饵、排泄物等有机质的腐败使水质、底质状态不断恶化[1];大量使用漂白粉、硫酸铜、各种抗生素等药物,不可避免地要杀死一些有益生物,破坏虾池的生态平衡。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黏土(岩),含有多种生物生长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优良的吸附交换性能[2]。1992年,作者选用了主要以膨润土和化学增氧剂组成的混合物进行了养成池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主要仪器药品膨润土的混合物主要由膨润土(山东胶州产),适量化学增氧剂(江…  相似文献   
9.
周素红  刘玉兰 《地理学报》2010,65(2):191-201
近年来,中国城市交通拥挤现象日渐突出,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的单一交通供给已经很难满足交通日益增长的需求,交通需求管理成为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又一出路。因居民居住与就业地空间分离而产生的日常通勤是构成高峰小时交通需求的主要原因。以广州市为例,采用追溯式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分析1996-2007年居民居住与就业地区位选择与变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机制。研究发现,体制转型对居民居住与就业地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街区,居民的居住地与就业地相对稳定;市场化改革后新建或改建的街区,居民搬家和换工作的频度较高。在1996-2007年期间,居民居住地与就业地距离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以商品房小区最为明显,价格、环境与岗位属性是影响居民搬家和变换工作的主要原因,在与短距离通勤无法兼得的情况下,很多居民选择以长距离通勤为代价换取更好的居住与就业条件。其次,保障性住房政策下形成的典型街区内部居民分化明显,形成原住户、转售后的商品房住户、转租房住户等三类为主导的住户结构,前两者存在较明显的居住与就业空间不匹配现象。此外,区位和个人属性也影响着居民居住与就业地的选择两者的空间距离。在区位方面,城市中心区的就业吸引力仍较突出,靠近中心区的住户居住与就业距离较短,且呈近距离重新择居或择业;由于居住外迁和产业外迁而分别引发的长距离向心型和外向型通勤共同存在,尤其是前者;在个人属性方面,中等收入水平的阶层是搬家和变换工作相对频繁的阶层。宏观层面上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的不匹配、城市空间拓展、单一功能外迁下的用地结构、社会经济转型与政策性福利以及阶层分化背景下引发的个性化选择等是影响居民居住地与就业地空间关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震预测中定量计算的困难性,利用地震前兆异常高维数据特征,研究一种基于粒子群聚类算法的地震预报模型。该模型输入为条带、空区、短水准等14项异常指标数据,输出为震级分类。模型设定聚类平均距离为粒子群算法的评价函数,发掘分析地震前兆数据与地震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根据地震前兆数据预测地震震级,与传统聚类k-means算法模型相比,稳定性强,预报准确性更高。历史地震数据实例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充分利用了粒子群算法的高鲁棒性、高适应性和群体智能的协同策略,是改进地震预报效能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