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变形体进行监测的时候会得到一系列不同时间的观测结果,比如对滑坡的位移监测,得到一系列的坐标,通过与首期观测数据的比较可获得变形量,然而测量中不可避免的含有误差,如何将变形信息和观测噪声分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变形是一个连续过程的假设下,以给定的验前方差为约束条件,通过三次连续逼近样条函数建立变形曲线,达到变形信号与噪声分离的目的,文中通过对某滑坡多年监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PS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是目前国际上遥感领域发展较前沿的研究课题,而PSInSAR技术是InSAR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分析了制约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的因素,介绍了PSInSAR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PSInSAR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InSAR复数影像配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数影像配准是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对目前影像配准最常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基于幅度影像的配准方案,并证明该方案配准精度高,适应能力强,运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自动化处理观点出发,介绍了设计沉降监测专家分析系统的咨询新理念和主体思想,探讨了开发选用的数学模型与开发过程,以期为相关变形监测与分析提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结合地质工作特点,概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地质科研、地质教育、成果汇报演示以及地质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成果,展示了多媒体技术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合成孔径声呐是一种新型高分辨水下成像声呐,尤其是其干涉测量是一种高精度测量海底地形的先进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尚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声呐合成孔径干涉测量近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情况。该文在声呐合成孔径干涉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比较了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的不同,重点阐述了相关理论和设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同时分析了现在声呐合成孔径干涉测量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介绍了目前声呐合成孔径干涉测量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2015年5月黄海及东海北部大型水母分布及生物量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涛  王俊  吴强  袁伟  栾青杉 《海洋与湖沼》2016,47(1):195-204
2015年5月搭载“北斗”渔业调查船、使用渔拖网的采样方式,在整个黄海及东海北部进行系统的走航式大面调查,记录了30°N—39°N海区内的大型水母种类组成、伞径大小及生物量分布,估算和比较了大型水母与其他渔业生物的生物量。结果表明,5月整个调查区,大型水母的总生物量估算值5.9万t,绝大部分由黄海中部的多管水母和洋须水母生物量贡献所致。出现的大型水母种类伞径分布呈单峰型。不同种类的水母分布具有明显地理区域和水文偏好性。其中,洋须水母主要分布于黄海中、北部50m水深以深水域,多管水母主要分布于黄海中部50m水深以浅的西侧以及整个东海北部;沙海蜇多为幼体,分布于黄、东海交汇区31°N—33°N间;霞水母较为集中出现于31°N以南、123°N以西近海。各水母种类的高密区的底层水温按洋须水母、沙海蜇、四叶小舌水母、霞水母呈升高趋势。东海多管水母分布区的底层水温与沙海蜇相近;黄海多管水母分布区的底层水温较洋须水母略高。沙海蜇和四叶小舌水母较其他水母的适温范围宽。霞水母和洋须水母处于相对高盐区域。  相似文献   
8.
华南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及演化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详细研究盆地中各类沉积体系的沉积构成和演化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成因地层对比,建立了残留海湾—前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根据沉积体系的时空组合及其与相关等时性地层面的配置关系,划分出了3个构造沉积幕,每个构造沉积幕都是盆地基底荷载挠曲变形至弹性回跳过程的沉积响应。海平面升降变化和盆内软沉积物压实沉降虽然不能触发和主控盆地基底的构造挠曲旋回,但对各构造沉积幕的地层构型和持续时间有重要影响。盆地基底荷载挠曲变形与海平面升降或压实沉降过程以不同方式叠加,产生各种类型的构造沉积幕,与前陆盆地共生的还有后陆盆地和残留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9.
2013年春季崂山湾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环境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 年春季(3、4、5 月)对崂山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理化环境进行了3 个航次的调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40 属75 种, 硅藻是调查区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 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为1.27×106个/m3,3 月份的平均丰度显著高于4、5 月份(P<0.01); 优势种主要为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opsis glacialis)、加拉星平藻(Asteroplanus karianus)、密联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 浮游植物群落演替明显, 由3 月份硅藻控制逐步过渡到4、5 月份硅/甲藻共同控制; 相对较低的硝酸盐水平是导致4、5 月份浮游植物丰度显著低于3 月份的主要原因; 物种–环境数据的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 温度、硝酸盐含量是控制崂山湾春季浮游植物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构建合理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是专业认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得以真正实施的基础保障.以江苏海洋大学国家一流专业测绘工程的《海洋测绘》课程为例,探讨了海洋测绘课程质量达成度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应用分析.为课程质量达成度评价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