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19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百色盆地古近系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鹤然  乜贞  刘俊英  王梅 《地质学报》2007,81(12):1692-1697
通过研究广西百色盆地地表斩龙颈剖面、百东河剖面、六吜剖面、那周剖面记录的沉积特征、沉积标志、粘土矿物组合类型及CaCO3指数的古气候信息,再结合ESR测年数据,确定了古近系古新统晚期六吜组一始新统晚期百岗组(63.1~33.7MaBP)地层时间序列,反应该区自晚古新世至始新世晚期气候由半干早、干旱—潮湿(偏凉)—温暖潮湿—潮湿(偏热)—温暖潮湿向偏干转化的6个古气候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2.
陕北奥陶纪盐盆的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文西  袁鹤然 《地质学报》2010,84(11):1565-1575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奥陶纪岩盐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以往岩盐的成因机制和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资料基础上,从区域古气候、古地理、古构造和岩相古地理方面综合分析认为,奥陶纪时期,陕北盐盆能够发育巨厚岩盐,并且岩盐沉积时的卤水达到钾石盐至光卤石的阶段,是由有利于成盐的干旱古气候条件,有利于蒸发岩发育的半封闭的区域构造、地质条件,以及区域上有利于氯化物盐类迁移富集的预备盆地发育的区域岩相古地理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刘俊英  王海雷  袁鹤然 《地质学报》2010,84(11):1668-1679
研究了西藏色卡执盐湖一个670cm厚的钻孔SZK剖面中微体古生物包含的古环境信息,探讨湖区近22ka以来环境气候的演变。SZK孔剖面含有丰富的介形类,但分异度较低,计有4属8种。据其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将其划分为8个组合。根据这些组合及生态特征,结合U系和14C测年,发现色卡执湖区在近22ka以来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气候和环境变动:①22060~15070aB.P.,湖水浅、水温低、气候较冷湿;②15070~12425aB.P.,湖面扩大抬升,水温回升,气候转暖湿;③12425~10010aB.P.,湖面下降,水温低,气候寒冷,其中10600~10010aB.P.期间,气候突然变冷,为全球新仙女木寒冷事件在本区的反应;④10010~7550aB.P.,湖盆水量增加,气候冷湿;⑤7550~6730aB.P.,湖水温度继续回升,气候转暖湿;⑥6730~5760aB.P.,湖面下降,气候趋于干冷;⑦5760~4750aB.P.,湖盆发育晚期、气候干冷。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青藏高原不同位置的17个湖区进行地质调查,并结合卫星照片和地形图解译,研究高原泛湖区形成的时间和范围及其古气候。青藏高原第四纪最晚的2次高湖面(溢流面)时间是约40~30ka BP和约65~53kaBP;在该时段高原为巨大的相互连通泛湖系所覆盖,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湖水总体  相似文献   
5.
本项研究对青藏高原代表性第四纪湖泊沉积区作了大范围调查,北自柴达木昆特依湖和昆仑山口、南抵江布-林芝,西起甜水海、东至迪庆.据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和地貌特点,将高原第四纪地层区划分为6个地层分区:藏南湖盆分区(Ⅰ)、羌塘高原湖盆分区(Ⅱ)(羌南湖盆亚区(Ⅱ-1)和羌北湖盆亚区(Ⅱ-2))、三江高山河谷分区(Ⅲ)、昆仑高山分区(Ⅳ)、柴达木、青海湖盆分区(Ⅴ)和阿尔金-祁连山高山区(Ⅵ).并对上述Ⅰ-Ⅴ分区第四纪湖相地层层序作了较详细划分和对比.从而指出青藏高原第四纪湖相沉积具有如下特点:①除了柴达木-青海湖盆分区外,其余各分区的湖滨剖面湖相碎屑沉积相对较粗,而同青藏高原属于全球第四纪最新隆起区相一致;②在湖盆区的湖相沉积常叠加或伴生冲洪积、风积相和冰碛或冰水沉积以及部分泥石流沉积、化学沉积与热水沉积.它们既反映青藏高原在第四纪隆升进入冰冻圈后湖盆沉积环境时有冷期发生,又反映高原隆升背景下,洪水期诱发山崩和泥石流堵塞成湖,或由于洪水泛滥,导致高原边缘内流湖决溃、湖泊消失(如Ⅲ、Ⅳ分区),还反映高原湖泊成盐过程与深部作用、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③除了柴达木-青海湖分区(Ⅴ)和羌塘高原湖盆分区部分大型湖盆自第四纪以来有连续湖相沉积外,其他分区第四纪湖相沉积多不连续;④由于全新世青藏高原口趋干旱,除了一些现代积水湖盆外,有相当多湖泊干化,而缺失顶部湖相沉积.综上所述,为了获取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连续环境记录,需选择高原内部或周边为数较少的新生代连续沉积盆地.本文论证了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较理想的研究高原晚新生代湖相沉积区,建议在柴达木盆地实施晚新生代资源环境科学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第四纪泛湖期与古气候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青藏高原不同位置的17个湖区进行地质调查,并结合卫星照片和地形图解译的基础上,笔者对高原泛湖区形成时间、范围和古气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青藏高原第四纪最晚的两次高湖面(溢流面)时间约为40~30/35ka和65~53ka;在该时段高原为巨大的相互连通泛湖系所覆盖,总面积约达360000km2,湖水总体积约达53×108km3,分别较现代湖泊的总面积和总体积大38倍和659倍。在该泛湖期之前晚更新世还有3次高湖面:132~112ka、110~95ka和约91~72/83~75ka。说明青藏高原晚第四纪气候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和快速变化的特点。约40~30ka高湖面还出现在青藏高原以北腾格里沙漠,说明该时期存在特强的南亚夏季风;岁差周期20ka的太阳高辐射变化对位于地球低纬地带、高海拔地区的青藏高原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30ka前后,伴随青藏高原的快速抬升和古气候变冷,青藏高原周缘泛湖突然外泄,在短时间内巨量冰冷湖水倾泄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该泛湖倾泄事件已造成高原周缘江、湖等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7.
广西百色盆地那读组轮藻化石组合特征及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英  袁鹤然 《地质通报》2002,21(10):646-647
百色盆地位于广西西部百色、田阳、田东一带,古近系、新近系发育,层序齐全,含脊椎动物、腹足类、双壳类、介形类、植物、孢粉、轮藻、沟鞭藻和疑源类等化石。尽管前人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已对盆地新生代地层做过研究,但是迄今地层划分对比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8.
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周期性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江汉盆地明钾1孔的孢粉数据进行了处理,发现在中、晚始新世时期孢粉植物群的波动存在各种周期成分。长周期有1.2Ma、2.0Ma及5.0Ma,中周期有0.2Ma、0.4Ma、0.6Ma、0.8Ma,其中1.2Ma及0.2Ma、0.4Ma、0.6Ma的周期成分在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演化中也存在,且与8.0Ma B.P.以来的构造气候旋回,亚旋回的准1.2Ma及0.4Ma周期相一致。这表明地球运动轨道变化对气候的制约作用由来已久。该孔孢粉时间序列的趋成分显示最少有4个水平,反映了孢粉植物群演化的4个阶段。曲线还揭示36Ma B.P.前后的波动周期及振幅都有明显的变异,可能预示了一次大的环境变革。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喜马拉雅一期运动和地球南半球一次大的海洋和气候变冷事件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水硅硼钠石于1987年在河南省泌阳凹陷发现,产于新生代第三纪含碱岩系油页岩中,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该矿物的空白。水硅硼钠石简约化学式为NaBSi2O5(OH)2。晶体特征是:球粒状及束状集合体,板状、柱状晶体;无色透明,二轴晶负光性;Ng=1.534、Nm=1.532、Np=1.512。水硅硼钠石对于解释所在碱矿床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钾盐区域分布与找钾远景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中国大陆是由不同古气候环境下的若干小陆块(克拉通)、微陆块和造山带拼合而成,既可与其他大陆块对比,又有其特殊性,因而导致中国海、陆相盐盆地构造环境和成盐成钾的某些特殊性,表现为:具有成盐多期性;成盐时代的差异性;成盐作用迁聚性;物质成分多样性;海相盐盆地规模较小;盐盆地后期变动大和液态矿产等特点。构造基底性质对钾盐盆地形成的具有关键性控制作用:稳定构造区在准稳定区有利聚钾;准稳定在局部稳定构造区利于聚盐成钾。中国主要的古代盐盆地多产于"准克拉通(陆块)"、特别是海相盐盆地均发育于前寒武纪为基底的陆块中,该区是找钾的关键地区。且规模较大的叠合结构可溶盐沉积多发育于较稳定的陆核中。按中国成盐盆地所在构造域特点,划分为华北盐类成矿域、扬子盐类成矿域、塔(里木)—柴(达木)盐类成矿域以及羌北—滇西盐类成矿带,并分别讨论其成盐找钾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