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南地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西南地区城市化率是19%~33%,比全国的城市化率(38%)低,与世界差距更远。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西南地区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观赏石的分类与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观赏石是自然形成的具有观赏价值的石质艺术品这一认识出发,将观赏石分为造型石、图纹石、矿物晶体石、古生物化石、纪念石和特殊石6大类。又以观赏石的地域审美观为指导,从色泽、形态、图纹、质感、组合、使巧、命名和意境8个方面对观赏石的审美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城市地质灾害种类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西南中、高山地区;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岩石易于破碎风化的地区、暴雨中心地区以及深切割的高山、中山地区;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分布面积32.7 km2.西南地区有102个市、县、区(镇)遭受到滑坡、崩塌的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滑坡、崩塌灾害频次明显增多、危害加大.其防治对策包括开展城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城市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实现地质灾害的动态预测和监测;开展城市地质灾害预警示范调查研究,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预誊系统;加强城市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4.
5.
简单介绍了旅游地学学科的产生及研究会的创立,并从开展学术活动、学科理论建设、科技服务及人才培养等几方面详细阐述了四川省旅游地学研究会的突出成就,最后还对研究会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龙门山地质公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龙门山突出的特色是内陆推覆造山。本文就其间最具代表性的龙门山中段建立地质公园进行了论述。将公园内半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分为三大类23亚类。按景观、景点、景区和旅游区四个级别进行分区;以导向性景观、重要性景观和配套性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笔者认为龙门山中段具有建立以导向性景观为主体,以重要性景观为重要内容,开展多功能、多层次为目的的地质公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扬子地台西南缘铜金铅锌银成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地台西南缘位于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和秦祁昆成矿域的结合部位,是中国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具广阔的找矿前景。本次采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并结合区内的成矿系列和成矿特征,共预测出Ⅰ级成矿带6个,Ⅱ级成矿远景区带6个,Ⅲ级重点普查区12个。在此基础上,依据矿种急缺度、成矿条件有利度、预测依据充分度、预测矿床规模大小度、预测靶区可利用度、交通方便度、区位条件有利度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度8原则,且分别赋值进行半定量评价,从而优选出十佳找矿靶区并进行了排序。这些找矿靶区都转入普查,经过部分工程验证,得到了证实,开拓了科研找矿,理论找矿,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博乐怪石峪是目前国内已知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发育最奇怪的怪石群,是由花岗岩石蛋形成奇特象形石景观的集中分布区。怪石景观规模宏大,造型神奇巧,自然天成,融典型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它既不同于桂林等地的岩溶景观,不同于干旱沙漠中发育的蜂窝状风蚀穴地貌,也不同于国内外其他花岗岩地貌景观,而是一种特定的干旱地区气候环境条件下发育在遭大面积剥露的风蚀为主的花岗岩石蛋地貌,独具风格,自成一体,被命名为"怪石峪式"。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地下热水点的分布与挽近构造体系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布的地理位置不难看出,在川东热水点出露多集中在华莹山中南段;川南多出露于筠连,兴文一隅;川西大致分布在北西向的鲜水河与南北向的安宁河为界以西的广袤高原和深切峡谷中。温泉的总体分布与挽近构造体系复合部位;几组断裂交汇部位;断裂控制的第四纪盆地的边缘和隐伏断裂带部位;以及岩浆侵入地壳后所形成的穹窿构造等有关。温泉常从张性、张扭性、扭性断裂及裂隙中流出。温热  相似文献   
10.
论四川挽近构造体系及其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最强烈的挽近构造活动时期至少有三次。第一幕在新、老第三纪之间,第二幕在新第三纪与早更新世之间,第三幕在早、中更新世之间。它们各控制多种构造带或构造体系的活动,经过错综复杂的演变过程,最后铸成四川复杂的地质构造轮廓和山川地貌景观。挽近时期进一步活动的构造型式有:东西向构造带、南北构造带、棋盘格式构造、新华夏系、青藏系及旋扭构造等。各构造带的发生演变及成生顺序所反映的构造应力场及其转变方式颇有规律。总体看来,南北向挤压作用在先,东西向挤压作用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