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为解决灌溉用水分配不均、平均节水能力受限的问题,提出基于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模型。在ZigBee组网条件下,对模型节点进行入网处理,并根据详细的处理结果,对节水传感器进行具体选择,完成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模型应用背景环境的建立。利用灌溉参量计算KC节水系数,设定引脚数值的方式,实现模型的顺利应用。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节水灌溉模型相比,应用高效技术模型后,灌溉用水分配均匀度最大值可达90%以上,平均节水能力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绿洲城市道路积尘重金属污染风险,在新疆库尔勒市采集54个代表性道路积尘样品,分析其中Hg、Cd、As、Pb、Cr和Cu等6种元素含量,基于GIS技术与地学统计法,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道路积尘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库尔勒市道路积尘中Hg、Cd、As、Pb和Cu等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小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中的筛选值,但Cr元素含量平均值为相应筛选值的9.90倍。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道路积尘中Cr呈现重度污染,Hg、Cd、As、Pb和Cu呈无污染。道路积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负荷指数介于0.0142~0.0522,平均值为0.0266,处于无污染水平。从道路积尘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库尔勒市东北部和北部区域出现污染高值区。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经手-口摄入途径是库尔勒市道路积尘重金属日均暴露量及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儿童受到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库尔勒市道路积尘中Hg、Cd、As、Pb、Cr与Cu等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及致癌风险处于安全范围内,As对非致癌风险的贡献最大,Cr对致癌风险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0~2010年拉萨-林芝铁路沿线17个地面站的气象资料、2019年西藏统计年鉴和西藏自治区地理信息数据资料,运用自然灾害风险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以及GIS空间处理技术,分析了孕灾环境脆弱性、灾害因子危害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建立了拉萨-林芝铁路沿线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研究模型,完成了拉萨-林芝铁路沿线主要气象灾害风险等级区划。结果表明:拉萨-林芝铁路沿线闪电高发季节是夏季和早秋,占91.23%;暴雨高发季节是盛夏和秋季,占93.60%;暴雪主要发生在冬季,占87.06%;大风主要发生在春季,占74.59%。拉萨-林芝铁路沿线暴雪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林芝东南部和米林以东,大风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加查和朗县附近,闪电和暴雨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林芝市和山南市附近。   相似文献   
4.
5.
喀什—乌恰地区流动地磁测量数据处理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8年在喀什—乌恰地区32个测点的流动地磁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利用该数据建立了喀什—乌恰地区地磁场的曲面样条模型,绘制了区域地磁基本场分布图。以2005年中国地磁场球冠谐模型为参考场剥离了岩石圈磁场,绘制了喀什—乌恰地区岩石圈磁场局部异常分布图。表明岩石圈磁场局部异常与测区内地震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土壤盐渍化作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之一,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盐渍地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研究,是发展研究盐渍地动态监测与预报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对于及时掌握盐渍化程度与分布,合理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与生态改良措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区广泛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基于GIS和遥感变化检测方法,对渭-库绿洲1989、2001、2007年三个时期的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7年间重度盐渍地的变化程度剧烈,呈剧烈增加态势;中轻度盐渍地面积减少,主要向重度盐渍地和非盐渍地转化;非盐渍地有所减少,主要向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转化;绿洲内部盐渍化程度有所降低,而绿洲外围盐渍化程度加剧;盐渍地重心具有向绿洲外围东南方向转移的趋势;通过分析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表明盐渍地时空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同时受到自然和人文两大系统的驱动,人为不合理的灌溉是促使土壤盐渍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为盐渍地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普适性较强的实现方法,为构建盐渍地定量监测模型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鄂尔多斯维管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西鄂尔多斯地区几年的植物标本采集以及参考前人对该地区植物名录的记载,对西鄂尔多斯地区野生维管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及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西鄂尔多斯地区的野生维管植物共有64科、215属、433种;②植物的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占52.66%,其他为乔木占0.69%、灌木占14.09%、半灌木占6.93%、一或二年生草本占24.25%、草质藤本占0.92%,类短命植物占0.46%;③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包括强旱生、旱生和中旱生)为主,占49.42%,中生植物(包括旱中生、中生、湿中生)占47.58%,湿生植物占1.85%,水生植物仅占1.15%;④西鄂尔多斯地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组成复杂多样,在温带区系性质为主体的背景下,受欧亚草原区系、东亚森林区系、亚洲中部荒漠区系及古地中海区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生态脆弱性日益严峻,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了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鄂伦春地区从20世纪产业结构从狩猎业转变为农牧业以来,当地生态环境面临脆弱化的风险。本文通过对鄂伦春地区3期生态脆弱性评价,以期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 】以内蒙古鄂伦春地区为研究区,基于SRP模型,选取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和生态敏感性等3种类型14项指标,利用GIS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和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对鄂伦春地区2000、2010、2020年3期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时空演变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整体为良好—轻度脆弱状态,一般性脆弱区在3年的分布面积大致相当,中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阿里河镇南部、乌鲁布铁镇南部、大杨树镇和古里乡,生态环境总体呈现恶化趋势。(2)鄂伦春地区生态脆弱性在2000—2010年间生态环境呈向良好发展趋势,在2010—2020年间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破坏,生态脆弱性明显增加,2020年首次出现重度生态脆弱区面积达1...  相似文献   
9.
喀什噶尔河流域位于我国西部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南部,流域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92×10^8 m^3。针对流域各水系、各地州和各县的用效率及用水水平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流域存在总的用水效率偏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用水量超出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流域渠道防渗率、灌溉利用系数较低和地表水开发程度过高等问题,提出应在喀什噶尔河流域通过对各行业采取节水措施,降低用水总量,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保证区域水资源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喀什噶尔河灌区是个古老而悠久的灌区,属于全国特大型灌区之一。通过对灌区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水利信息化建设必要性进行分析,发现灌区管理方式还是沿用传统的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不高,致使灌区水资源浪费严重,供水成本不断增加大,严重制约了灌区的经济发展,为充分发挥灌区的项目效益,建设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有必要实施响应灌区的水利信息设施,开发完善喀什噶尔河灌区业务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喀什噶尔河灌区各类信息资源数字化、电子化的程度,通过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应用,有效促进灌区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