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518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399篇
地球物理   302篇
地质学   881篇
海洋学   347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8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6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是指从煤层气和煤炭为密切共生的不同物相的矿产资源这一基本事实出发,考虑其开采在时间顺序、空间布局、相互影响等关系,按照“采气-采煤一体化”、“地面与井下立体开发”的技术思路,在资源勘查、开发规划与设计、开采途径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统一部署,相互协调,以实现对这两种矿产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从煤层气的资源地位、煤矿安全生产需求和建设循环经济的需求等3方面阐述了协调开发的意义;并指出协调开发技术包括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同步勘探和协调开采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2.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与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郎山位于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白垩纪早期这两大断裂的拉张断陷导致峡口盆地的形成,随之主要有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在盆地中的沉积.白垩纪晚期上述两大断裂发生强烈挤压活动,峡口盆地逐渐隆升.新生代以来,峡口盆地在构造抬升中,产生大量张断裂和节理,加速了对岩体的切割,以及岩体被切割后的崩塌,导致了丹霞地貌的发育.江郎山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主要依据是其特有的壮观而独特的老年期孤峰-巷谷以及生动而逼真的象形石丹霞地貌特征、独特的地台活化现象与重要的岩石学科学研究意义以及该区特有的重要事件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意义.本文根据对江郎山亚峰垂直贯穿于丹霞地貌岩层永康群中辉绿岩脉标本K-Ar法的测年,揭示了当地峡口红层盆地抬升的时代为晚白垩世77.89±2.6Ma BP(K2),这也是我国目前丹霞地貌研究中所测得的可靠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993.
基于"五缘"优势的闽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闽台旅游合作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是闽台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以闽台"五缘"优势为基础,分析了闽台旅游资源的现状.将"五缘"优势融合到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中,提出了闽台旅游资源整合的"三力"整合模型:以血缘、商缘为内动力,明确闽台两地的相对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以旅游互动为闽台优势旅游资源对接的主要方式;以地缘、文缘为外扩力,实施闽台品牌旅游资源对接、黄金旅游线路组合与策划及"海峡旅游"品牌共推的策略;以法缘为保障力,提出闽台旅游资源整合所需的保障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4.
中国传统农区1820年耕地数据网格化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LUCC change with climate and ecosystem simulation, but the result could only be determined precisely if a high-resolution underlying land cover map is used. While the efforts based satellites have provided a good baseline for present land cover, what the next advancement in the research about LUCC change required is the development of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LUCC change, especially spatially-explicit historical dataset. Being different from other similar studie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ed region of China. Taking no account of the less important factors, altitude, slope and population patterns are selected as the major drivers of reclamation in ancient China, and used to design the HCGM (Historical Cropland Gridding Model, at a 60 km×60 km resolution), which is an empirical model for allocating the historical cropland inventory data spatially to grid cells in each political unit. Then we use this model to reconstruct cropland distribution of the study area in 1820, and verify the result by prefectural cropland data of 1820, which is from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statistical analyzing result shows that the model can simulate the patterns of the cropland distribution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in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ed region efficiently. 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471007; Innovation Knowledge Project of CAS, No.KZCX2-YW-315 Author: Lin Shanshan (1982–), Master, specialized in historical environmental change.  相似文献   
995.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217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uotuodun Site. Of them 63 samples from the section plane of the site layer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of foraminifera, plant debris and seed fossils, and four samples were used for 14C dating and relevant analysis. Through many kinds of experiments, we have drawn some conclusions. Firstly, benthic foraminifera, such as Ammonia compressiuscula and Ammonia cff. sobrina, are found in the 10th layer, indicating that between 7500 and 5400 BC, i.e. before the emergence of the Majiabang Culture, Luotuodun Site and its nearby regions had ever experienced a marine transgression event. Secondly, we have found 450 plant fossils in this site, such as Polygonum sp., Scripus sp., Najas sp., Physalis sp., which indicated lacustrine or swamp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96.
胡久常  刘伟  郭敏瑞  郑华 《地震学报》2009,31(5):589-593
2008年5月9日,我国有13个地磁台(纳入国家地磁台网中心的台站)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出现ldquo;双低点rdquo;异常.这些台站在空间上大致呈交汇的3个条带分布,其交汇处位于四川西部.异常出现3天后的5月12日,正好在四川西部的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地磁垂直分量日变ldquo;双低点rdquo;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区域地磁异常现象.其成因可能是产生地磁静日变化Sq的外空涡旋电流体系发生变化,或可能是产生地磁静日变化的内源感应涡旋电流体系与外源涡旋电流体系产生数小时的滞后所引.地磁垂直分量日变ldquo;双低点rdquo;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可能是前者反映了地球深部地震孕育状态的加速变化.   相似文献   
997.
皖西霍山戴家院西周-春秋晚期遗址发掘调查中,发现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裂缝,其中充填有粉细砂,初定为地震液化遗迹.从变形物质的定向微观分析中发现了大量显微级地震遗迹标志,如负荷构造,流动构造,截断面,有机质悬浮,等等.这些发现和认识从微观角度验证了遗址所在地区西周-春秋晚期曾发生两次地震事件.上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对我国东部地区史前地震事件的识别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由于受震源性质、传播介质特性以及近地表场地条件的影响,存在较强的区域性差异。收集1937—2015年发生在江苏及邻区的59个地震数据,利用长轴可转向方法得到120条等震线长短轴半径,采用椭圆烈度衰减模型,用多元稳健回归方法将等震线数据进行拟合,统计得到本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与汪素云等的研究及实际地震等震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结果与实际资料拟合程度较好,且在地震震级M_S6.0及震中距小于300 km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9.
基于GPS数据分析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1—2015年流动及连续GPS观测资料,借助多面函数拟合法建立渭河盆地水平速度场模型,并计算球面坐标下的应变特征参数。结合陕西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分析渭河盆地水平速度场及应变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盆地西部GPS速度场受青藏块体及鄂尔多斯块体共同作用明显,西部GPS速度场大于中东部,且GPS速度场有顺时针旋转的运动特征。(2)渭河盆地西部主应力场变化复杂,中部的西安地区主应变差异变化明显,与2009年11月5日高陵M_S4.4地震对应;渭河盆地西部出现最大剪应变及面应变高值区及差异变化高梯度带,在西安附近出现最大剪应变及面应变差异变化梯度带,高陵地震震中位于零值线附近。(3)2001—2010年的主应变、最大剪应变、面应变变化比2011—2015年显著,表明高陵地震发生后,应力场进行了释放调整,近期渭河盆地地震紧迫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00.
正2018年2月6日23时50分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24.13°N,121.72°E,震源深度11 km)发生了6.5级地震,截至2月7日晚24时,地震已造成7人遇难,260人受伤,67人失联。这次地震就发生在2014年5月以来在台湾东部海岸线附近形成的ML5.5以上地震条带内。张年明等~([1])曾对台湾岛及邻近海域发生的强震前的地震图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