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206篇
地质学   443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珠母贝、亲贝人工促熟培育与催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3 ~24℃开始,每4~5d升高水温1℃,终至26~27℃,并用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artriconrutum)及辅助饲料投喂培育,促进珠母贝[Pinctadamargaritifera(Linne) ]亲贝性腺发育成熟。用阴干刺激、异性产物刺激及浓扁藻液结合诱导,催产率达100%。  相似文献   
992.
昌邑市在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整顿和规范活动中,突出重点难点,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资源节约和保护,有效地遏制了无证开采和乱采滥挖资源现象,实现了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规范经营和对资源的节约利用,整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资源整合全面完成,全市原有的254处采矿企业(点)整合为90处,其中溴盐化工53处,石料23处,铁矿10处,石英矿3处,矿泉水1处。  相似文献   
993.
教学评价是提升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又是实施教学评价的关键性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评价的指向和功能的发挥.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多方面、内在的分析,提出需要建立一种符合社会最终需求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导向性,即以学生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能的人才作为教学评价的目标,并对相应解决方案进行了有针对性地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选择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Aerosol Optical Depth)和气象参数为影响因子,建立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BN(Deep Belief Nets)的PM2.5预测模型,对PM2.5进行有效预测,并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对比,最后形成整个京津冀地区的PM2.5预测专题图。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置信网络对PM2.5浓度预测效果比BP神经网络更佳,预测精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95.
我国对水质的评价大多局限于各项指标与饮用水源标准的比较,关注的是超标情况,而对相关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关注甚少。本文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鲁中南地区的双村岩溶水系统中2种化学致癌物[As、Cr(Ⅵ)]和7种非致癌物(Hg、F、CN-、NO-2-N、NH+4-N、NO-3-N、酚类)引起的健康风险作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个别采样点的NO-3-N、NO-2-N含量超过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由基因毒物质通过饮水途径所致的个人年健康风险表现为Cr(Ⅵ)As,由躯体毒物质通过饮水途径所致的个人年健康风险表现为NO-3-NFNO-2-NHgCN-NH+4-N酚类,且致癌毒物质的危害远远超过非致癌毒物质,Cr(Ⅵ)为首要污染物。研究区地下水的个人健康总风险值介于5.0×10-5~10.0×10-5a-1之间,风险等级为Ⅳ级(一般),其作为饮用水源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996.
江西相山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山火山盆地主体岩石为一套由熔结凝灰岩、流纹英安岩、碎斑熔岩、流纹英安斑岩、粗斑花岗斑岩及似斑状花岗岩组成的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体,具两个岩浆活动亚旋回。岩石具有富硅、富碱、低钙和低镁的特征,轻重稀土分异显著,稀土配分曲线呈四组分模式,具明显的负铕异常。各岩类之间具有相似的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指示了杂岩体各类岩石之间的同源性。流纹英安岩、碎斑熔岩、粗斑花岗斑岩及似斑状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T_(2DM)较为接近,分别为1.67Ga、1.66Ga、1.66Ga和1.63Ga,略低于残留锆石~(206)Pb/~(238)U年龄(1787.9Ma)和华夏地块出露的最古老岩石(斜长角闪岩)内的岩浆锆石SHRIMP U-Pb年龄(1766±19Ma),SiO_2与P_2O_5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合岩相学特征和Sr-Nd的二元混合模式,推算出杂岩体的物质来源主要为上地壳中元古代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的结果,有少量幔源的参与(平均含量为22.82%)。每期亚旋回不同岩类之间随着成岩先后顺序,Na_2O和K_2O含量逐渐增高,但SiO_2含量逐渐降低,表现出反序演化特征,可能表明岩浆房内发生过正常的分异作用,反映岩浆房内酸性成分在上偏基性成分在下的分布状况,第一亚旋回的末期或者暂歇期又有酸性岩浆的重新加入。第一亚旋回分异程度较强,以分离斜长石和钾长石为主,第二亚旋回以分离钾长石为主。燕山晚期江西境内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并不是一致的,有由南向北逐渐演化为板内裂谷的趋势。相山地区在141~132Ma之间表现为陆内造山后的伸展阶段,在125Ma附近逐渐演化为板内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997.
甘肃省物化探工作起步早,资料丰富,成果显著。文章力求全面系统总结物化探方法在甘肃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中的技术进步和成果,反映物化探工作程度。文章提出,随着科技发展,物探仪器实现了数字化,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自动化,工作效率和勘探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逐步朝着仪器轻便化、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方向发展。工程物探转向城市无损桩基检测、地下管线探测、地下采空区和地裂缝探测、边坡稳定性评价、地下水污染检测等领域;低密度地球化学测量在甘肃北山地区进行试验研究;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构造叠加晕方法在西秦岭铅锌、金矿区进行试验,取得新进展;1:5万矿产远景调查中物化探方法得到大量应用,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成为找矿突破重要方法工作。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构造了一套覆盖中国南海的40年(1980—2019年)温盐流数值产品OCEAN_SCS。OCEAN_SCS的变量包含了温度、盐度、流速、流向以及海表高度。OCEAN_SCS的水平空间分辨率为0.1°×0.1°,垂向分层40层(0~5 000 m),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包含潮汐信息。利用独立的观测资料对OCEAN_SCS进行了初步评估,评估对象包括温度、盐度、海表高度、海流、潮位和增水。在不包含资料同化的前提下,OCEAN_SCS的模拟精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准。OCENA_SCS的构建将为南海海洋环境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并服务于南海海洋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999.
影响气候变化的大气成分,依据其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分为长寿命的温室气体和短寿命的气候强迫因子(SLCFs)。考虑到SLCFs在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中的重要作用,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首次有了专门针对SLCFs的章节(第六章)。本文解读IPCC报告关于SLCFs的主要结论,特别强调AR5以来的最新结论,包括:SLCFs的定义、SLCFs排放和大气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辐射强迫和全球气候的影响、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情景下SLCFs对未来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可能的影响,以及COVID-19疫情期间减排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文末也讨论了结论的不确定性以及结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解读最近发布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Sixth Assessment Report,AR6)关于空气污染-气候相互作用的主要新结论。在大气污染物的气候效应方面,AR6估算了大气污染物或其前体物排放变化导致的有效辐射强迫值(Effective Radiative Forcing,ERF),对评估大气污染治理可能产生的气候效应具有启示性意义。AR6也估算出1750—2019年间人为强迫导致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Glob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GSAT)变化为1.29(0.99~1.65)℃,其中,均匀混合温室气体、臭氧、气溶胶导致的温度变化分别为1.58(1.17~2.17)℃、0.23(0.11~0.39)℃、-0.50(-0.22~-0.96)℃。气溶胶历史变化的气候效应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由SO2排放变化通过气溶胶-云相互作用所产生的ERF (高信度),从而部分抵消了人为排放温室气体所引起的变暖(高信度)。在气候变化影响大气污染物方面,AR6首次评估获得了地表臭氧浓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在偏远地区为-0.2 ~-2 nL·L-1·℃-1、在污染区为0.2 ~2 nL·L-1·℃-1。在大多数陆地区域,关于气候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PM2.5,目前模式结果结论的一致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