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测绘学   206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230篇
地质学   648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8年   9篇
  1956年   3篇
  1940年   2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通过对胶州湾东北部滨海湿地5个站点盐渍土壤和其上生长的碱蓬中的微量碱金属、碱土金属Li、Rb、Cs、Sr、Ba的系统研究,发现盐渍土壤中Li、Sr和Ba的含量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Rb、Cs的含量特别是Cs的含量低于我国土壤的背景含量,盐渍土壤中Li/Cs比值和Ba/Sr比值较为接近,并且Li和Cs、Sr和Ba之间具有显...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胶州湾东北部滨海湿地5个采样点生长的碱蓬中10种重金属Cu、Zn、Pb、Cd、As、Cr、Co、Ni、V、Mo的系统研究,发现碱蓬对Cu,Zn的吸收明显高于其它重金属,这可能与Cu和Zn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关,碱蓬体内Cr、Pb、V和Ni的含量也相对较高。碱蓬对Mo的富集效果最为显著,对Cu、Zn、Cd...  相似文献   
993.
胶州湾滨海湿地盐渍土壤中重金属的聚集与分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胶州湾东北沿岸盐渍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滨海盐渍土壤对10种微量重金属的聚集/分散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东北沿岸盐渍土壤中Cu、Zn、Pb、Cd、As、Cr、Co、Ni、V、Mo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花岗岩的风化产物,Cu、Zn、Cr、Cd、Pb、Ni为“盐渍土壤聚集元素”,As、Co、V、Mo为“盐渍土壤分散元...  相似文献   
994.
西藏那曲南部早白垩世闪长玢岩LA-ICP-MS 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冈底斯带东部那曲地区存在中三叠世、中—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岩浆活动,却鲜有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报道。对北冈底斯带东部那曲地区的罗马区闪长玢岩进行了系统的采样研究,并对其中2件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16.1Ma±0.4Ma和115.9Ma±0.5Ma,在误差范围内几乎一致,应该代表了其形成的时代。表明北冈底斯带东部地区亦存在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这对探讨北冈底斯带早白垩世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随着莺一琼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2 700 m以下的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迫切需要提高,而改善信噪比提高成像质量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在改善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方面具有理论和技术应用优势,由于考虑了反射层的局部特征和第一菲涅耳带内的全部反射,对复杂地质问题的适应性得以增强,真正实...  相似文献   
996.
陈锐志  钱隆  牛晓光  徐诗豪  陈亮  裘超 《测绘学报》2022,51(7):1160-117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于2020年实现全球覆盖。在开阔的室外环境,北斗可提供厘米级的定位服务,正向着更泛在、更融合、更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迈进。目前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尽管苹果支持的超宽带技术在市场中拥有优势,但是5G、音频和蓝牙测角等可支持所有大众手机的技术在市场中也具备竞争力。室内定位目前主要面临部署成本高、定位精度低、信号覆盖范围小和系统泛化能力差等难题。多源融合定位技术是解决这些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地,融合低成本惯导定位源和高精度射频/音频定位源是目前具备实用价值的融合定位组合。行人航迹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定位源具有抑制积分误差累积的优势,但是由于用户手机握持姿态的复杂性和手机惯性传感器硬件的差异性,其在相对定位精度、手机泛化能力和多握持姿态支撑等方面也存在劣势,此外,受步频的影响,PDR定位源的位置更新率低于2 Hz。为了实现低成本、高精度和广覆盖的室内定位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数据与模型双驱动的多源融合定位新范式,其中数据驱动的PDR部分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测量值特征,学习速度变化矢量,推算高精度行人航迹,模型驱动部分为将数据驱动输出的相对航迹与高精度定位源输出的观测量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实现融合定位输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数据驱动的PDR方法可提供20 Hz的位置更新率,与高精度音频定位源融合,可实现0.23 m的动态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97.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是计算水汽转换因子和大气可降水量的重要参数。利用2007—2017年全球大地观测系统(global geodetic observing system, GGOS) Atmosphere Tm格网数据和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2 m温度数据,建立一种适合澳大利亚区域、顾及Tm残差季节性和日周期变化的Tm模型——qTm。此外,采用2018年的GGOS Atmosphere Tm格网数据和探空资料对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qTm模型在澳大利亚区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适用性,与GGOS Atmosphere Tm相比,qTm模型的年均偏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分别为-0.31 K和1.97 K,相对于GPT2w-1和GPT2w-5模型,RMSE分别提高21.8%和25.9%;qTm模型值与探空积分值更符合,模型的年均Bias和RMSE分别为-0.44 K和2.45 K,相比GPT2w-1和GPT2w-5模型分别提高10.2% 和11.8%。qTm模型可为澳大利亚区域提供精确的Tm值,为该区域大气水汽分析和厄尔尼诺现象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8.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威尔逊旋回"以关闭洋盆两侧板块的碰撞作为板块运动旋回的终结,然而板块构造学说"登陆"20多年来的实践说明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大陆弥散而宽广的陆内变形说明洋盆闭合两侧板块的碰撞并未终止板内构造作用。古亚洲大陆形成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广泛发育的板内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克拉通内盆地的形成都和古亚洲大陆南、北,印度洋和北冰洋洋脊的持续扩张、西太平洋和菲律宾洋壳的俯冲相关。本文拟厘清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形成与演化的重大事件、构造性质、形成背景及其时空展布:(1)晚海西—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关闭陆块拼合碰撞古亚洲大陆雏形形成;(2)晚侏罗—早白垩世蒙古—鄂霍茨克海闭合,陆-陆碰撞古亚洲大陆形成,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在陆内变形中形成高潮,西太平洋伊佐奈岐洋壳板块的斜俯冲叠加了自东而西的影响;(3)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加厚地壳-岩石圈减薄、转型,陆内伸展变形达到高潮,大陆克拉通泛盆地、准平原化;(4)始新世晚期—早中新世(40~23 Ma)太平洋板块运动转向对东亚大陆NWW向的挤压和印度洋脊扩张印—澳板块对古亚洲南部陆-陆碰撞挤压的叠加,形成中国东部新生的构造地貌;(5)中-上新世—早更新世受东亚—西太平洋巨型裂谷系和印度洋中脊扩张的叠加影响,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隆升、地壳减薄,陆缘、陆内伸展变形相继形成边缘海、岛弧、裂谷型盆地和剥蚀高原地貌;(6)早更新世晚期(0.9~0.8 Ma)—晚更新世末(0.01 Ma)中国东部大陆构造地貌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999.
1000.
本文应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测试分析资料,对直罗油田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结构及孔喉类型等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探明该储层储集性能,为该区的勘探工作打好基础。结果表明,以水下分支河道沉积为主体的长8油层组储集砂体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为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储层物性较差,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物源方向、沉积相的展布控制了储层平面上的物性;垂向上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有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