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5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559篇
测绘学   332篇
大气科学   323篇
地球物理   434篇
地质学   1559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数字城市中大地水准面的功能与精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数字城市可将城市上每一点的各种属性和信息进行有机组织,所以在信息化时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大地水准面作为每一点高程的起算面,是数字城市能够准确提供基于地球空间坐标或城市空间坐标信息的保障,在一些应用领域由于需要知道点的海拔高也需要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的支持。所以,就大地水准面在数字城市中提供高程基准的功能以及精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介绍了典型的应用实例,并对构建数字城市的过程中有关大地水准面的精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中涉及的若干问题,其中包括基岩水平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的选择、震源深度对基岩水平加速度峰值及基岩反应谱曲线的影响、强度包络线函数及输入随机相位的选择、土体非线性特性参数和土层剪切波速值的选择、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标定等问题。在有关方面的研究中基于一个典型场地计算剖面,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模型并通过逐项变换某些研究参数的方法,研究了有关方面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误差和相应的规律,有关研究结果对合理确定设计地震动参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对INDEPTH Ⅲ台站的接收函数进行扫描,利用Moho界面产生的转换波和多次波的走时信息,估计台站下方的地壳平均波速比VP/VS和地壳厚度.结果显示:(1)沿着INDEPTH Ⅲ剖面,地壳厚度整体变化不大,均为65±5km,其中拉萨地块Moho界面埋深较羌塘地体要深约5~6km.结合其他研究资料,我们推断,在整个班公-怒江缝合带存在约10km的Moho错断,为拉萨地体北缘的地幔盖层向北俯冲到羌塘地体之下所致.(2)青藏高原地壳平均波速比整体都较高,可能与青藏高原地壳广泛存在的流体/部分熔融岩浆有关.拉萨地体北部异常高的地壳VP/VS可能与嘉黎-崩错右旋走滑断裂相关;而另一个泊松比异常区位于羌塘中北部(st36~st40),它可能是由热的地幔引起的壳内部分熔融所致.  相似文献   
994.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S波速度结构与泊松比及其意义   总被引:26,自引:25,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甘肃地震台网16个台站记录的远震资料,采用最大熵谱反褶积方法,得到了各个台站的接收函数. 采用接收函数扫描法和线性反演方法对研究区的壳幔结构进行了研究,这两种接收函数方法得出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厚度变化剧烈,祁连块体为50~55 km、柴达木块体和河西走廊为45 km左右(合作台除外),由北向南,Moho界面呈中央下凹的准对称状. 研究区地壳VP/VS介于166~185(σ=0215~0294,均值0254),其均值接近或略低于全球平均值;S波速度结构可见壳幔过渡带具有明显的突跳,结合其他地球物理学证据,推断该区可能不存在岩浆底侵作用和地壳部分熔融现象. 该区地壳VP/VS值与地壳厚度呈反相关关系,推断该区地壳的主要组成成分以中酸性岩石为主,其45~55 km厚的地壳可能主要是通过上地壳的叠置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5.
研究利用测震台网数字化宽频带速度型记录仿真加速度时程,并通过提取其相位信息和拟合场地设计反应谱(目标谱)的方法来获得场地设计地震波的有关技术途径与应用实例,所提供的具体算式采用便于编程和利用快速傅氏变换(FFT)技术进行计算的离散化傅氏正逆变换的复数表达式。有关研究结果可拓宽现有地震观测资料的使用价值,减少地面运动模拟中人造地震波与原始地震记录存在的差异,并可使所合成的设计地震波满足给定的目标谱,且能较好地反映其非平稳性特征,因此在地震工程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广州市2005年热岛强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12  
分析2005年广州市市区和郊区的8个自动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得出,热岛强度(UHI)具有明显的日、月和季节变化。一般来说,广州市UHI夜间〉UHI白天;UHI干(10月-次年5月)〉UHI雨事(6-8月份);UHI春季〉UHI夏季。用不同的温度指标计算出的UHI略有不同:UHI最低气温为1.50℃、UHI平均气温为1.16℃、UHI最高气温为0.61℃。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兰州大尖山核试验监测地震台阵的勘址工作,包括本地区的地质背景、气象条件以及中心建筑(CRF)和各子台建筑的的工程地质情况。该台阵投入观测后表明:台阵所在地区的气象、地质条件等观测环境完全满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国际监测系统(CTBTO/MS)勘选台阵的要求。兰州大尖山地震台阵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甘肃省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微震活动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通过对8个澳大利亚TEM标准锆石和近百枚云南梅树村剖面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线M5层斑脱岩火山成因锆石进行了不同入射方位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对比研究。证实正常锆石拉曼光谱各峰的出现、强度与拉曼光束的入射方位有关,同时也发现晶化度差的异常锆石其拉曼光谱各峰的出现、强度与拉曼光束的入射方位无关或有很小的关系。这类异常锆石在四个不同方位上并不产生特征拉曼谱峰,就是有其强度也非常小。可以认为这些异常锆石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与其晶体结构及蜕晶化的程度是有密切关系的。笔者等发现:①产在新鲜的火山灰M5层中约有80%的锆石因为高铀钍含量已发生不同程度蜕晶化,5%的锆石为滚圆状的继承老锆石,均为不适合铀一铅离子探针质谱(SHRIMP)和热电离同位素质谱(ID—TIMS)定年的异常锆石;②因为低铀钍含量该M5层中仅有15%的锆石没有发生蜕晶化,为适合SHRIMP和ID-TIMS同位素定年的正常锆石,只有这类锆石的年龄才能代表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线的年龄。首次提出火山成因锆石晶化度与锆石拉曼光谱的定量关系。使用这项显微拉曼光谱新技术方法可以对寒武系底界M5层火山灰或其它火成岩和变质岩锆石晶体的晶化状况作出了快速判断。对U-Pb定年来讲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十分有效的重要制约手段。  相似文献   
999.
瑶坑岩体位于闽浙交界沿海地区,是闽浙沿海晚中生代 A 型花岗岩带中的一个典型碱性花岗岩体。锆石 LA-ICP-MS U-Pb 同位素定年表明,该岩体的形成年龄为91.3±2.5 Ma(MSWD=3.7,2σ),属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发育特征的微文象结构和晶洞构造,含有典型的碱性铁镁矿物钠铁闪石。地球化学上,该岩体富硅、碱,贫钙、镁,富 K、Rb、Cs、Th、U,贫 Sr、Ba、P、Ti、Sc。其 Nb、Ta、Zr、Hf 和 Ga 等元素的含量也较高,(Ga/Al)×10~4值变化于3.64~4.41,并具显著的铕负异常(δEu=0.15~0.20)。与闽浙沿海 A 型花岗岩带中的其它岩体相比,瑶坑岩体具有偏高的ε_(Nd)(t)值(=-0.7~-1.4)和偏低的二阶段 Nd 模式年龄(t_(2DM)=0.95Ga~1.01Ga),指示幔源组分对该岩体的形成具有更重要的贡献。在 A 型花岗岩亚类的判别上,瑶坑岩体以较低的 Y/Nb 比值和较高的 Nb/Ta 比值相似于 Eby(1992)区分的 A_1型花岗岩,而明显有别于岩带主体属A_2型的特点。岩石产出构造背景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多组深断裂交汇,进而引发多量幔源组分参与成岩过程,是导致瑶坑岩体元素-同位素组成与区内其它同类岩体有较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安徽狮子山矿田南洪冲岩体形成时代及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南洪冲岩体是狮子山矿田内一个隐伏岩体,通过 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获得~(206)Pb/~(238)U 年龄为141.2±1.6Ma,与矿田内其它岩体形成时代较为接近,说明南洪冲岩体是晚侏罗—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的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主量元素以富碱(Na_2O>K_2O)、准铝质和高钾钙碱性为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 Rb、Ba、S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HLE)和 Th、U富集,Nb、Ta、Ti 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LREE 与 HREE 分馏显著((La/Yb)_N=21.07~24.28),无明显的 Eu 异常(δEu=0.92~1.03)。岩体的(~(87)Sr/~(86)Sr)_i 值偏高(0.70792~0.70793),ε_(Nd)(t)值偏低(-9.5~-9.1),Nd 模式年龄为中元古代(1.67~1.71Ga),与铜陵地区,特别是狮子山矿田内岩浆岩的 Sr-Nd 同位素初始组成和 Nd 模式年龄相仿。上述研究表明,南洪冲花岗闪长岩与矿田内乃至铜陵地区的燕山期岩浆岩具有相近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成岩物质起源于富集型的岩石圈地幔,在中国东部地壳由挤压向伸展-减薄过渡的构造转换期,岩浆上升侵位,以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方式产生了大量岩体。但南洪冲花岗闪长岩的形成主要与分离结晶作用有关,反映了岩浆作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