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310篇
测绘学   206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203篇
地质学   771篇
海洋学   17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2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74年   4篇
  1959年   5篇
  1947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瑞典藻类学家Kyin(1940)在研究索藻目Chordariales的过程中建立了球毛藻属Sphaerotrichia Kylin,模式种为Sphaerotrichia divaricata (Agardh) Kylin。Kylin(1940)在该属中建立了两个种,即S.divaricata(Ag.)Kyin和S.japonica Kylin,前一种分布于大西洋,原名为Chordaria divaricata A.,后一种分布于西太平洋。 日本藻类学家Inagaki(1954)在《Contributions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Chordariales from Japan Ⅰ)一文中,报道了日本的叉状球毛藻S.divaricata(Ag.) Kylin及其变型。前苏联藻类学家研究了部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球毛藻属Sphaerotrichia标本后将其划分为三种,即S.divaricata(Ag.) Kylin、S.firma(Gepp.)A. Zinova、S.dissessa(S.et G.)A.Zinova,她认为S.divaricata是大西洋的种,而S.firma和S.dissessa为太平洋的种。其中,中国有S.firma和S.dissessa。 Lu Bao ren等(1983)(C.K. Tseng edit.)在《Common Seaweeds of China》中报道了产于中国的硬球毛藻S.firma。 球毛藻属Spherotrichia是 Kylin(1940)从索藻属Chordaria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属。其与索藻属Chordaria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中央轴单管状且同化丝顶细胞膨大。目前,世界上球毛藻属 Sphaerotrichia Kylin有6个种。而中国的球毛藻属经过本文作者的研究后确定为三个种,即硬球毛藻Sphaerotrichia firma(Gepp.)A. Zinova、黄海球毛藻S.huanghaiensis Ding et Lu和日本球毛藻S.japonica Kylin。其中,日本球毛藻S.japonica Kylin为中国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99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AVO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VO技术是利用振幅随炮检距 (或入射角 )变化的规律 ,求取地下地层的岩性信息。鄂尔多斯盆地是典型克拉通盆地 ,构造平缓 (倾角不到 1°) ,断层不发育 ,非常适用 AVO理论假设反射层为水平层这一基本条件。根据工区的地震地质特征 ,在 AVO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钻井地质、测井资料设计的模型 AVO正演及反演的研究 ,总结了一套在现有地震分辨率条件下的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 AVO响应特征。即 :无论砂岩储层是否含气 ,其底部反射振幅随入射角增加均会出现从强到弱—极性反转—从弱到强的现象 ,只是反转的角度有所差异 ;在梯度剖面上 ,含气砂岩与不含气砂岩的亮点特征差异较大。据此响应特征预测了有利的储集区。  相似文献   
993.
凹顶藻类是近年来海洋红藻分类学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Garbary et al.,1998;Nam et al.,2000;Nam et al.,2001;Masuda et al.,1996, 1998a,2001)。从经典分类学方面来说,这个类群不仅形态学差异大,而且解剖学特征也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难度较大,所以长期以来其系统并不是十分明确。Saito(1967)提出的凹顶藻两亚属的分类系统应该说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各国的藻类学家对此意见比较一致(张峻甫等1985;McDermid 1988), 虽然有些修改或补充(张峻甫等1985;Furnari et al.,1993;Gil-Rodrigeuz et al.,1993),但Nam(1990)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营养性生长轴产生的围轴细胞数目比其他分类特征更稳定,因此建议修改凹顶藻类的系统鉴定特征。Nam等(1994)认为凹顶藻属应该划分成两个属:凹顶藻属和拟凹顶藻属Osmundea Stackhouse。随后,Garbary等(1998)认为新的凹顶藻属应该再划分成两个属:凹顶藻属及软骨凹顶藻属Chondrophycus。目前,早期的凹顶藻属被划分成了3个属:凹顶藻属、软骨凹顶藻属及拟凹顶藻属。作者赞同后者的观点。 长期以来,中国凹顶藻类的研究在海藻分类学中是比较薄弱的一个方面,除了Tseng(1943)、张峻甫等(1980,1985)对香港和西沙群岛有过较详细研究外,其他的都比较简略。而随着国际上凹顶藻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于1998年也开始了中国凹顶藻类的系统研究工作。目前作者发现仅在黄渤海分布着一个凹顶藻新记录种,即御前凹顶藻Laurencia omaezakiana Masuda。根据最新的凹顶藻类分类系统,此种仍然属于凹顶藻属。由于凹顶藻属物种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物质,因此,作为海藻化学研究的热点物种之一,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94.
异枝凹顶藻Laurencia intermediaYamada广泛地分布于东亚西太平洋沿岸的中国、朝鲜半岛(Namet al.,1984)及日本(Yoshidaet al.,1998)。在东南亚的菲律宾(Silvaetal.,1987),太平洋的斐济岛(N Yeurtet al.,1996),东非、印度次大陆及印度洋的斯里兰卡、肯尼亚、坦桑尼亚及R啨union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冷冻切片技术,通过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对采自我国东海沿岸浙江南麂列岛的大型海洋红藻珊瑚藻目(Corallinales)的有节类群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经鉴定,共发现珊瑚藻目有节类群2属5种,分别为珊瑚藻科Corallinaceae叉节藻亚科Amphiroideae叉节藻属Amphiroa的带形叉节藻A.beauvoisii;珊瑚藻亚科Corallinoideae珊瑚藻属Corallina的鳞形珊瑚藻C.confusa、粗枝珊瑚藻C.crassisima、珊瑚藻C.officinalis和小珊瑚藻C.pilulifera。通过较为清晰的解剖学特征图片,对该5种有节珊瑚藻外部形态和内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与描述。结合近年来国际上有关上述部分物种的分类地位变化,对我国现存的带形叉节藻A.zanata、粗扁节藻Bossiella cretacea和大边孢藻Marginisporum crassissimum的归并问题展开了详细分析与讨论,以期促进对珊瑚藻目海藻分类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6.
为了避免灾情误判和误报,准确探测和剔除滑坡形变监测数据中的粗差已经成为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方法主要针对单一传感器数据独立处理,且过度依赖数据变化本身的突变-平滑关系,难以有效区分粗差和外界因素突变引起的奇异值。介绍了一种知识引导的滑坡监测数据粗差剔除方法,通过粗糙集属性约简筛选具有相关关系的多源滑坡观测数据,并结合多元统计理论挖掘粗差影响因素间的时空约束关系,利用不同类型滑坡监测数据变化间的相关性规律,将多因素影响下的滑坡形变抽象为多模式的组合,根据不同模式自适应选择多因子模型以此引导卡尔曼滤波模型更新,从而实现滑坡形变监测粗差的定位与剔除。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甄别因环境变化引起的突变,并且能显著提高滑坡形变监测数据粗差自适应剔除的准确性、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997.
针对传统航标布设作业对人工经验的依赖,提出集成定位数据、测深数据和航道流向信息的航标布设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测深数据计算漂流半径,将漂流半径与流向信息联合确定欲至位,以欲至位与目标位的空间关系实现抛标船引导。同时,分析传统浮标法获取流向图的不足,提出以ADCP断面流向采集并插值加密的方式获取流向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集成GPS、测深仪和流向图的航标布设辅助定位系统,实现了不增加硬件成本前提下的航标布设引导自动化,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998.
大柴旦温泉沟泉的地球化学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柴旦温泉沟泉水作为柴达木盆地出露的典型富矿水体,对于揭示柴达木盆地成盐、成矿至关重要。为了研究泉水的地球化学成因,开展了热泉水、冷泉水和八里沟河流水体的元素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对比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对其水体的来源、水文过程形成了较为细化的新认识:温泉沟的泉水来源于冰雪融水,而与雨水关系不大;八里沟水体相对富集B、Li,且具有类似于泉水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其成因与断裂带密切相关。对于岩浆水与泉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999.
凹顶藻类是近年来海洋红藻分类学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Garbaryet al.,1998;Namet al.,2000;Namet al.,2001;Masudaet al.,1996,1998a,2001)。从经典分类学方面来说,这个类群不仅形态学差异大,而且解剖学特征也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难度较大,所以长期以来其系统并不是十  相似文献   
1000.
三十二年八月一日,由迪化南出,过红盐池。道在三叠纪地层中蜿蜒。及至芨芨槽子(1220公尺)距迪化十八公里,有断层。其西之岩作东西向;其东者则作东北两南向。二者相对倾斜。过此越分水(1350m)东南下坡入一槽形谷。谷最宽约百里,少亦有三十里,长则东南直抵达坂城西北渐收缩,趋乌鲁木齐之上源。与伊犁之崆吉斯河隔一分水,全长计约四百里。糟中亦非平坦无垠者。由芨芨槽子而东南低冈起伏,尽为红色岩层,层理清浙褶辍上指,似一被覆,掩於博格多山之西端之黑紫色斑岩上。二者界线割然,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