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冈底斯地块南北缘是西藏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在该地块北部首次发现的甲岗钨-钼-铋-铜金多金属矿床是不同于其南部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新类型,该矿床的发现是藏北地区内生金属矿找矿的重要突破。目前,矿区内共发现规模大、品位高、易采易选的黑钨矿-辉钼矿-石英脉10余条。脉体赋存于区内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并以内带为主。通过对矿脉等的同位素、包裹体等的初步研究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喜山早期碰撞型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密切联系,属典型的岩浆气液充填型黑钨矿-石英大脉型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对进一步认识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成矿作用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基于3S技术的矿产资源评价数字化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项目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工作实践,提出以3S(RS、GPS、GIS)技术为基础的矿产资源评价数字化工作方法.针对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一般特点,从原始数据的获得与处理、地质工作的数字化、项目工作成果的表达等方面出发,就资源评价工作中常见的工作内容(如遥感解译、地质草图制作与修编、物化探、地质科研、成矿预测和远景区圈定等数字化工作)中RS、GPS、GIS应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操作过程、方法、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基于3S技术的矿产资源评价数字化工作将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我国随着矿产资源短缺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证程度的持续下降、开发深部资源和寻找替代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开发深部资源的直接对象是隐(盲)矿床,难识别矿床和已知矿床的超度延深部位,它是矿床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和矿产勘查的新内容.我国自建国以来对矿山已做了五十余年的勘查和开发,对上述三类对象有不少新认识,积累了勘查这类矿床的经验,特别是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即"危机矿山项目"的实施,"隐(盲)矿床的预测找矿和深部勘探"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列为攻克的关键技术课题.以下以最近刚刚取得找矿突破的重度危机矿山一内蒙古毕力赫金矿为例,介绍我们在开展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时的思路、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4.
为加强我国现代军事地质研究和我军战场地质环境建设保障体系,采用地质环境研究思维分析陆战场空间的结构特征、空间变化规律、物理化学界面和动态变化趋势,构建军事地质环境研究内涵与关键技术。提出军事地质环境包括作战环境和地质环境,研究要素分别为战场空间结构、军事地理环境、军事行动环境和地质体时空环境、地质体现状环境、地质体应用环境。军事地质环境研究内涵是将作战环境和地质环境整合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把握战场空间的结构特征和军事地理与军事行动环境背景,据此确定地质需求内容和军事地质应用主题;通过研究地质体背景条件、物理化学状态、空间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趋势等,分析一定区域地质环境的质量、容载和反馈能力,为军事作战应用地质条件提供利弊研判和优劣预测。适宜军事地质环境数据获取和信息表达的关键技术包括民用地质数据军事应用改化、境内快速立体调查、境外遥感地质解译和按需定制专题图。概括认为当前我国军事地质的主要探索研究方向有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下的作战环境质量评估与治理、地质客观规律的普适性与特殊薄弱点军事应用、隐匿军事目标靶区的地质环境定位预测、地质模型的军事地质环境信息表达。  相似文献   
95.
西藏冈底斯地块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冈底斯地块上的中新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是北部班公湖-怒江和南部雅鲁藏布两个特提斯演化及其后的陆内汇聚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等大地构造事件的完整记录.地块上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可划分为3个带,其中北部岩带岩浆岩形成于燕山期,其类型从早期的Ⅰ型到中期的过渡型演化为晚期的S型,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缝合-碰撞等构造条件下,是北部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演化的集中反映.中部和南部岩浆岩带则集中体现了雅鲁藏布特提斯时空演化的完整经历.其中,南部岩带岩体以燕山晚期为主,喜马拉雅早期次之,成因及形成环境与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燕山晚期),同时俯冲结束后的同碰撞条件下的岩浆活动在该岩带内也有明显的反映(喜马拉雅早期);中部岩带岩体以喜马拉雅早期为主,燕山晚期次之.岩体大部分为同碰撞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表征了随着洋壳板块向北俯冲程度的加深和强度的加剧,岩浆活动中心在不断向北迁移,并最终缝合碰撞的过程.因此该岩带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俯冲的晚阶段及缝合后的同碰撞条件下.喜马拉雅晚期的小斑岩体实际上广泛出露于整个冈底斯地块上,它反映的是该区在经历了碰撞造山后发生的陆内伸展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