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中国金矿床(I):成矿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中国近年来金矿床学领域研究工作,综合讨论了金矿床成矿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它们集中体现在①大型-超大型金矿床;②区域成矿学与成矿系统;③造山带成矿与造山型金矿:从俯冲(增生)造山到碰撞造山成矿的显著发展;④成矿系列、成矿谱系到成矿体系研究;⑤热点、地幔柱及其多级演化:从边缘成矿到板内成矿;⑥成矿时代:从模糊到精确;⑦现代金矿成矿的实时模型;⑧从板块构造演化、超越板块构造到成矿地球动力学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72.
甘肃文县阳山特大型金矿田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阳山金矿田位于川、陕、甘交界的金三角地区,是近年发现的特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目前发现的4个矿段(床),均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组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中.矿田受安昌河-观音坝断裂带控制,矿体产于断裂带内褶皱翼部的次级剪切带或断裂中.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Au、As、Hg、Bi等元素在阳山矿田表现出强烈富集的特征.矿石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阳山金矿田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相关分析揭示矿区微量元素主要有Au-As-Sb-Hg和Ag-Mo-Zn两种组合,Au与Hg、As、W、Sb等元素呈明显正相关.空间上Au与Hg、As、W、Sb等具有明显共消长关系.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岩;Au-Hg-As-W-Sb可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元素比值特征显示矿体整体剥蚀较浅,目前地表出露应为矿体头部或中上部,且由东向西剥蚀程度逐渐加深,反映向深部矿体应还有较大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73.
滇西北地区广泛分布以富碱为特点的岩浆岩。这些富碱岩体(脉)主要形成于50~30Ma。由区内近平行分布的近EW向构造控制,空间上可以划分为多个近EW岩带,各岩带内又可划分为多个岩体(脉)集中区;富碱岩体(脉)由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火山岩组成,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是由同源演化产物组成的富有特色的岩浆岩系列。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岩体产出于经多次板块开合作用之后形成的统一但不稳定的陆块内部、古深大断裂于喜山期重新活动引发的张性环境中,岩浆源于壳幔混合带,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断裂上升至混合带内并引发该区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4.
滇西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滇西北地区广泛发育一套以喜马拉雅期为主,以富碱为特点的斑岩体(脉),空间上具有以岩体(脉)集中区为单元,不同单元组成岩带,多岩带近平行产出的特征。富碱岩浆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大断裂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激发其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金矿成矿与岩浆成岩一脉相承,形影相随,具有与富碱岩体完全一致的时空分布特点,体现了其成岩成矿受区域构造控制的一体化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地幔,矿质则地幔与岩浆源区兼而有之。岩浆和岩浆活动是金矿成矿作用中深部矿质上升的载体和不断聚集的动力。由(近)EW向构造活动一地幔富碱质流体上升-壳-幔混合带内岩浆形成-富碱岩浆分异演化一流体成矿构成了统一的区域成矿系统,称之为该区与喜马拉雅期富碱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构造)-壳-幔(流体-岩浆)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75.
西藏申扎县崩纳藏布和甲岗雪山两个地区出露的岩浆岩体一直被认为是两个较大的花岗岩基,但实际地质调查表明,这两个岩体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分解为多个不同岩性的小岩体,K—Ar同位素年龄表明,这些岩体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90.55Ma-114.67Ma)和喜山早期(58.75Ma)。对其中部分岩体开展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Rb—Sr和Sm—Nd同位素的地球化学初步研究表明,两地出露的花岗岩体虽然形成于不同时代,但具有相同的以壳幔混合带为主的源区。另一方面.痕量元素的含量及同位素的组成特征也同时表明了形成于不同时期的岩体具有含量、配分、趋势变化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其具体的成因和分异演化过程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76.
熊耳山地区内生金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良胜 《贵金属地质》1994,3(2):114-122
  相似文献   
77.
滇西北地区与富碱岩体(脉)有关的金矿床受控于喜山期区域近EW向隐伏构造,体现出成岩成矿构造控制一体化的特征.研究表明,富碱岩浆源于深部的壳幔混合层,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大断裂上升并激发源区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生成于经长期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但不稳定的陆块内部.成矿流体亦主要源于地幔,矿质则地幔与岩浆源区兼而有之,流体致浆、岩浆形成之后的分异演化及至侵入就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含矿流体与岩浆从相伴、相融、上升到分离、流体中矿质不断聚集从而演变成含矿热液并最终成矿的过程.  相似文献   
78.
晋东北燕山期岩浆活动与金多金属成矿作用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东北燕山期岩浆活动受区域性构造控制,具有北东成带,带内成区的分布规律,时间上可划分为150~160Ma、130~140Ma和85~127Ma三个高峰期。岩浆岩可划分为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中细粒-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等和以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为主体的两大岩石组合,后者与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关系密切。主要岩浆岩为过铝质碱性岩类,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亲和性;成因上属于I型,具同源演化关系。其形成可能与华北板块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所引发的壳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相对应,区域金多金属成矿也具有集中分布和多期成矿的特点。在类型上,主要包括斑岩型Mo-Au矿床、矽卡岩-热液脉型Au、Fe矿床和爆破角砾岩-热液石英脉型Au或Cu-Ag,Ag-Pb-Zn等矿床。有时在同一个成矿集中区内可见有多型一体的复杂组合,并在空间上具有明确的元素分带关系;在时间上,150~160Ma,主要与(二长)闪长岩或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有关,形成以钼-金为主的矿化;130~140Ma,主要与石英闪长岩、石英斑岩等有关,形成大规模金矿化;85~127Ma,主要与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隐爆角砾岩等相关,形成了强烈的银多金属矿化。不同类型矿床成矿热液主要源自相关的岩浆体系。华北板块中生代发生区域性构造体制转折,岩石圈大规模减薄及在此背景下发生的陆内造山作用是区域大规模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重要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79.
马厂箐Cu-Mo-Au多金属矿田位于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中段,是带内金多金属矿床的典型代表。矿田内矿化类型复杂,元素组合多样。围绕马厂箐富碱杂岩体矿化类型、元素组合、围岩蚀变呈明显的分带。在岩体中形成斑岩型铜-钼矿床;在岩体与地层内外接触带形成接触交代型(角岩型、夕卡岩型)铜-钼(铁)矿床;在岩体外围地层中形成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对应的围岩蚀变表现为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强硅化带→石英钾长石化带→石英钾长石绢云母化带→夕卡岩化带→中低温热液蚀变。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矿床成矿均发生于33.7~35.8Ma,金矿床略晚于铜-钼矿床,并与矿田内马厂箐杂岩体侵入时代(33~37Ma)一致。岩矿石的H、O、Pb、S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从斑岩型铜-钼矿床→接触交代型铜-钼(铁)矿床→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床,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均一压力逐渐降低,成矿物质(矿质和流体)也逐渐从以深部岩浆源为主,演变为以围岩地层和大气降水为主。矿田内不同类型矿床间的时空及成因联系,反映它们是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构成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Cu-Mo-Au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80.
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构造带北段的东安粗粒和细粒碱长花岗岩,经本文测定,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74Ma和184~175Ma。碱长花岗岩都为高Si O2、高碱、低TFe O、Mg#、Ca O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型和A型花岗岩过渡性质。都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而且重稀土分异较大,细粒钾长花岗岩(∑REE=76.98~109.53,δEu:0.33~0.70)较粗粒碱长花岗岩(∑REE=95.49~140.00,δEu:0.70~0.94)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稀土总量偏低,具有更大的铕负异常;与原始地幔相比,碱长花岗岩都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e、Ce)、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P、Y、Yb、Lu),还相对亏损Ba、Sr、Eu,相对富集Zr、Hf,都与大陆缘弧岩浆具有相似性。而细粒碱长花岗岩高场强元素(Zr、Hf、Eu、Ti、Y、Yb、Lu)较粗粒碱长花岗岩分异程度大;根据Pb、Hf同位素和Nb/Ta、Zr/Hf比值等,碱长花岗岩主要起源于中基性壳源熔融,相对比,粗粒碱长花岗岩原岩含有较多幔源组分,细粒碱长花岗岩主要为壳源组分;粗粒和细粒碱长花岗岩形成于牡丹江洋闭合、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晚造山挤压后的伸展环境,明显区别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钼、铅—锌多金属形成的碰撞造山(同造山)环境;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钼、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受控于牡丹江大断裂,具有呈近南北向带状展布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