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91.
旋翼无人机以其生产成本小、灵活轻便、减少人员生命威胁、更能适合各种复杂的地形与飞行环境、具有诸多固定翼无人机不可代替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军民领域.现以超翼X601六旋翼无人机航摄系统完成天津"8.12"事故应急测绘为实例,介绍采用SVS(Smart Visin Space)近低空摄影测量系统完成空三加密和正射影像图的制作,保证灾后第一时间获取事故核心区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大大提高天津市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2.
袁桂平  张学民  吴迎燕  赵旭东 《地震》2015,35(3):102-112
本文利用球谐分析方法构建内外源Sq等效电流体系反演模型,对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的4月24日及5月9日两次地磁低点位移日前后共10日的内外源Sq等效电流体系进行逐日反演,并结合Dst磁暴指数分析研究地磁低点位移和电流体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低点位移发生当日内外源等效电流体系南北半球电流涡中心强度都有减小的趋势,且内源场减小的幅度更大。低点位移发生日内源等效电流体系电流涡中心可能会发生纬向偏移现象。  相似文献   
93.
文中介绍了Langmiur探针的观测原理,并利用电子浓度(Ne)和电子温度(Te)数据研究了2006年5月3日MW7.9汤加地震和2006年12月16日MW7.1台湾地震。结果发现汤加地震前2~5d电子浓度连续4d降低,电子温度变化不明显。台湾地震前后电子浓度的变化不明显,但电子温度在地震当天及后续3d出现了低值。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这些变化是由地震活动引发的,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选择了当地22时至次日3时的观测数据,并且剔除了Dst≤-30nT,Kp≥3,AE≥200nT时的记录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太阳、地磁等因素引起的电离层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94.
利用四川及其周边省市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分析了汶川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异常现象.发现这次8.0级地震前,距震中310km范围内有5个台站,其中有4个台站出现2年以上异常,距离震中最近的郫县台(36km)的NE向,自2006年6月下降,至2008年1月下降幅度达到7.2%,1月底转折回升,至地震发生异常时间为2年半左右,地震发生在地电阻率恢复上升阶段;变化形态为趋势下降和年变形态消失.  相似文献   
95.
IntroductionEarthquakemonitoringandpredictionisstillatthestageofexplorationandempiricalprediction.Thebasisistheanomalyvariationconsistingofseismometryindexandtheobservedresultsusingtheprecursoryapproaches.Althoughthesevariationshowsvarietyandcomplexityanditsrelationwithearthquakesisnotcertain,throughcarefullystudyingonMs>7earthquakeswecanfindthattheanomalyvariationbeforeearthquakestillshowssteadyreappearanceandhasregularity.Theyareallrelativetotheseismogenicprocess.Inthispaperwefocusonstronge…  相似文献   
96.
Selecting three half orbits near the epicenter of Pu’er earthquake, we analyzed the Ne data recorded in their revisited orbits during a year before this earthquake, and extracted Ne precurs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 There are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of ionospheric Ne in night time, which exhibit different shapes respectively in four seasons; ② There are three main shapes of Ne: single-peak, saddle-shaped and even-shaped, all of which may occur in four seasons, but each season with its typical shape relatively; ③ Spatial images of Ne showed high values near the epicenter in 30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anomaly and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in space and time, which reflects that these spatial anomalies were indeed concerned with the earthquake; ④ There shows a certain similarity of the Ne curves among revisited orbits, which can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distinguish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anomaly.  相似文献   
97.
利用国产GF-2和ZY-3卫星数据, 以海原断裂带哈思山南麓断裂为例, 应用目视综合解译、 三维立体解译, 结合野外验证, 定量分析国产高分数据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GF-2融合影像展示了清晰的断层陡坎、 冲沟左旋断错及同震破裂等现象, 依据解译结果哈思山南麓断裂可分为正走滑型的荒凉滩—沙葱沟段、 左旋走滑型的沙葱沟—黄河段以及以左旋运动为主黄河—沈家庄段。 沿断裂带进行的1∶50000遥感解译工作在地层边界、 构造微地貌细节信息提取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 解译得到的最小左旋水平位移量4.3 m, 反映1920年海原地震的水平同震位移量, 而最大左旋水平位移量333.5 m, 则反映该段晚第四纪的持续运动。 研究表明, 海量国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在中国西部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可替代国外同等分辨率的数据, 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何建辉  张学民  林剑  王敏  申旭辉 《地震》2017,37(2):126-134
利用中国大陆陆态观测网(CMONOC)的下关、 昆明和庐州GPS台站, 对汶川地震引起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ID)进行研究。 通过对GPS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证实汶川地震存在5个明显的同震电离层扰动(CID)现象。 根据GPS TEC时间序列和走时, 得到在电离层高度CID的水平传播速度为1.1 km/s, 属于震中区地表抬升引起的声波在电离层中传播速度; 同时, 也得到次一级CID传播速度接近0.7 km/s, 认为可能是重力波。 在此基础上, 利用射线追踪模型寻找震中位置发现, 当CID水平传播速度为1000 m/s时, 发震时刻对应的标准偏差能达到最小值19.55 s, 相应的CID起源位置是30.8°N, 103.15°E, 距离实际震中西南方向33.6 km。  相似文献   
99.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高压输电系统逐渐成为电磁环境监测的主要人为干扰源之一。本文总结了以法国DEMETER卫星电磁场数据为主开展的高压电力线辐射研究的最新成果,对电力线产生的各类空间电磁扰动现象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其中包括电力线谐振辐射(PLHR)、磁层线辐射(MLR)、ELF/VLF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并对与其耦合机制相关的电磁波传播及波粒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总结讨论,旨在对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1)数据处理方法、干扰识别和地震弱信号提取分析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0.
宋锐  刘静  张学民  何建辉 《地震》2019,39(3):95-105
基于GPS TEC数据, 以2016年4月13日发生在缅甸的M7.2地震为例, 通过限定上、 下阈值的扰动提取方法分析了地震电离层效应在中国区域的时空分布。 结果显示, 该地震前2~4天, 中国区域的TEC扰动为地震电离层前兆; 其中4月11日(震前2天)电离层扰动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扰动范围可达2816 km; 同时还发现4月11日异常最明显的区域在震中偏北方向(中国南部), 单独提取该区域经度链上的JPL TEC数据, 发现异常区域内北驼峰北移的现象, 并用静电场理论对异常区域向北偏移的物理机制做了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