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全球变暖在继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全球和中国的观测资料指出,无论全球还是中国,2001-2010年都是有仪器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虽然这10年内的温度上升趋势很弱,但并不意味着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分季节来看,近10年(2001-2010年)冬季中国东北及新疆的气温低于前10年(1991-2000年)。然而,这种区域性和季节性的温度下降并没有影响全国、全年保持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2.
对变暖停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3月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了一个专栏"近来全球变暖的减缓",加上编者按共6篇文章~([1-6])。下面对这些文章中涉及的几个问题做扼要的介绍。1模式的失败Fyfe等~([7])指出,1998 2012年的15年全球平均温度上升(0.05±0.08)℃,而CMIP5的37个模式117个模拟的结果为(0.21±0.03)℃。从稍长一些的时间如1993—2012年20年分析结果也类似。图1给出1993—2012年的观测及模拟结果的比较。图中横坐标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趋势,纵坐标为全球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红点为HadCRUT4观测值,黑色圆圈为不同模式的不同积分,黑色椭圆为5%~  相似文献   
83.
江西省GPS/MET水汽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MET水汽监测是20世纪9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大气水汽含量遥感方法。在介绍了GPS测量水汽的原理的基础上,对江西省GPS/MET水汽监测站网布局的原则及其结构功能进行了探讨。探测系统主要包括GPS基准站子系统、数据通信子系统、控制中心子系统、数据中心子系统。  相似文献   
84.
江西省地面气象观测站业务系统集成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基层气象台站观测业务系统现状和存在的多终端问题,在不改变现行观测业务规范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和软件设计方法,建立台站多观测系统集成平台,实现各观测项目在单个终端运行,操作人员可以在一个工位上完成所有观测项目的管理和数据处理,以此提高台站观测系统的集约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85.
GPS气象学(GPS/MET)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大气遥感技术。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GPS/MET技术正逐步从科研走向业务应用。介绍了地基GPS/MET遥感大气水汽含量的基本原理,简单回顾了地基GPS/MET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发展现状,对地基GPS/MET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地基GPS/MET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加强中尺度站网建设、发展和完善斜路径基础上的层析技术,以及资料产品在天气预报(尤其是临近预报)、气候监测和评估、中尺度数值模式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6.
本文对中国参加CMIP5的6个气候模式对未来北极海冰的模拟情况进行了评估。通过与1979-2005年海冰的观测值以及2050年代的多模式集合平均值对比发现,中国的气候模式对海冰范围的模拟结果与CMIP5模式的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BNU-ESM和FGOALS-s2对当前海冰范围估计很好,但对温度敏感性略偏高;FIO-ESM对当前海冰范围估计很好,但由于海冰对温度的敏感性偏低,导致其模拟的未来海冰在各种RCP情景中都融化缓慢;FGOALS-g2(BCC-CSM1-1和BCC-CSM1-1-m)对当前海冰范围的模拟存在显著偏多(显著偏少)的问题,这导致其对未来海冰融化的估计也持续偏多(偏少)。中国模式对北极海冰的模拟偏差导致它们对极区地表大气温度和湿度的模拟出现偏差,并且这些极区气象要素的偏差会进一步通过动力过程传导到对秋、冬季西风带、极涡的模拟中去。研究表明:从对海冰本身的模拟以及海冰偏差带来的气候影响这两个角度看,BNU-ESM在中国模式中水平较高,但总体上中国6个气候模式在海冰分量的模拟上仍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差距,这需要中国各模式中心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7.
提出一种基于Levenberg-Marquarat算法的非线性三维直角坐标转换方法,在法矩阵病态或者奇异时依然有效,并通过修正旋转角参数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平移量与旋转角量纲不同造成的迭代发散问题。设计出简洁有效的迭代求解模式,获得了稳定的参数解。最后通过模拟数据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88.
<正>在研究全球变暖中,发现了相应北冰洋的异常变暖和夏、秋季海冰迅速融化,另一方面注意到冬季北半球大陆中纬度经常出现寒冬和暴雪。本文综述近些年来国外的有关研究,首先给出观测到的暖北冰洋与大陆寒冬的联系~([1-10]),然后重点给出气候模式是否可以模拟出这个特征与可能机制以及预估未来的变化~([11-22])。1观测到的暖北冰洋与大陆寒冬许多研究工作~([1-10])利用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暖北冰洋与大陆寒冬的联系,表1给出主要的研究结果,可以注意到:(1)观测到的现象表明,不论30年的再分析资料研究还是个例研究都一致表  相似文献   
89.
全球变暖已经得到了公众、政府机构和科学家的广泛认知[1-3].但是,对于全球是否变暖以及这个变暖是否由人类活动造成,却依然不断受到质疑.这种质疑在2009年达到巅峰,同年出版的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报告[4],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观点[5]提出全面的质疑.最新的一轮质疑是2012年1月27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Allegre等16位科学家的署名文章[6],认为近10年地球气候没有变暖,呼吁不要压制气候变暖怀疑论者的声音.这说明尽管全球变暖的证据日益增加、全球变暖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但是对全球变暖这个事实的论证却绝不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90.
全新世中国夏季降水量变化的两种模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气候模拟的夏季降水量及古气候湿润度代用资料,指出全新世中国夏季降水量变化存在两种模态。模态1:降水量异常的中心为一个东北-西南向的带; 从东北、内蒙东部、经华北、河套到青藏高原为一正异常中心。模拟结果的EOF分析表明这种模态占模拟的全新世中国夏季降水量变化总方差的75.8%。全新世降水量变化的模拟主要考虑地球轨道要素,其中岁差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个模态可以称为岁差模。岁差模主要反映近万年全新世降水变化的趋势。模态2:降水量异常分布在中国东部(100°E以东)自北向南表现为负-正-负分布。负异常在内蒙中部到华北,正异常在黄河中游、淮河、到长江流域,江南部分地区又有负异常。这与模拟的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所造成的中国夏季降水量异常分布一致。因此,这个模态可能与全新世的气候突变有关,称为气候突变模。覆盖中国的80个代用资料序列给出的9kaB.P.和4kaB.P.干湿分布,证明早全新世气候湿润,晚全新世气候干旱。这种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岁差的影响。同时,4kaB.P.虽然干旱分布广泛,但是长江流域、关中地区到高原东部则有若干气候湿润的指示。这表明4kaB.P.同时受岁差及气候突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