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分辨率η模式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中尺度地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重要性,本文先后提高了REM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并采用包络地形方法处理模式中尺度地形。运用常规报文资料得到初始场,对1993年8月4~5日,1994年7月12~13日的两次大暴雨个例分别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仅提高REM的水平分辨率,对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改善,但多报出了几个大暴雨中心;而对模式水平及垂直分辨率同时提高后,其降水场、形势场的预报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虚假降水中心消失。  相似文献   
82.
使用山东半岛部分加密测站的锋面个例逐时资料,采用九点拉格朗日插值的逐步订正法,对地面场的资料进行了个尺度客观分析试验。通过对逐步订正法中观测前5个时次资料平均场、观测前1个时次资料场和观测时次资料场作为不同的初始估计场得到的客观分析结果的比较,提出在山东半岛进行中尺度客观分析,当观测资料分布不均,海面区域没有资料点及冷锋附近气象要素变化剧烈时,采用观测时次资料场作为有限区域网格的初始估计场而得到的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83.
台风倒槽内β中尺度低涡及特大暴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 2 0 0 1年 7月 6~ 7日上海嘉定特大暴雨及β中尺度低涡进行大、中尺度分析 ,认为特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北部西风槽与南部台风倒槽相连的形势下形成的。利用改进的区域 η坐标模式 (REM)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发现降水先于 β中尺度低涡形成 ,强降水是在“风速偶”之间的强辐合作用下触发的。探讨了“风速偶”特别是弱风中心形成的原因。根据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物理量场对 β中尺度低涡与特大暴雨的形成进行分析 ,探讨了它们形成的机制 ,结果表明 β中尺度低涡的形成是由于强降水使气柱增暖加强了低空原有的正涡度的情况下形成的 ,低涡与降水存在正反馈机制 ,CISK机制可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4.
不等距分层中尺度η坐标暴雨模式的设计及数值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加权平均法构造垂直不等距差分格式,设计了16层不等距分层的中尺度η坐标暴雨模式。模式对地形的描述更加细致。对1998年6、7月降水集中的两个时段的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不等距模式运行稳定,在暴雨预报方面比等距模式有显著提高。特别是暴雨的范围、中心位置及强度预报得更好,虚假暴雨区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85.
5月 1 8日至 2 2日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 2 1届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 ,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大专院校以及产业部门的科研单位的 1 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会议除学术交流外 ,还进行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换届选举暨新一届理事会工作会议 ,召开中国古生物学会教育与科普委员会会议和《古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会议 ,表彰学会活动积极分子 ,颁发第四届尹赞勋地层古生…  相似文献   
86.
下垫面强迫对京津冀大暴雨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MM4对1992年7月23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拟得到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通过使用Mass模式所进行的几组试验以及用MM4所做的敏感性试验,说明了在该次大暴雨过程中下垫面的动力及热力强迫作用。指出:下垫面强迫所导致的辐合上升运动是这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87.
对区域数值模式(REM)的改进及数值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中尺度地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重要性,对REM先后进行水平、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并运用常规报文资料获得初始场,运用包络地形方法获得模式所需的地形资料,对1994年7月12─13目的大暴雨个例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仅提高REM的水平分辨率,对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但多报出了几个大暴雨中心。而对模式水平及垂直分辨率均提高后(称此模式为C模式),其降水场、形势场的预报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虚假降水中心消失,C模式的水平、垂直分辨率基本上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88.
范嘉松  张维 《地质科学》1986,(2):151-160
湖北省西部利川县境内的上二叠统长兴组有我国最典型的生物礁。礁体出露于见天坝等地(图1),其结构清楚、化石丰富。  相似文献   
89.
1920年海原8(1/2)级地震是近代在中国大陆内部发生的一次最大地震。本文概述了作者等人于1982—1984年对这次地震形成的地震断层带进行考察的初步结果。1.海原地震断层全长237公里。共由6段地震断层组成,各段呈有规律的斜列状组合而成,其中右行斜列部位为张性的下陷区,左行斜列部位为挤压性隆起区。显示左旋走滑活动性质。2.地震断层上左旋水平位移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以中部第3段位移量最大,最大水平错距14米,向两端逐渐变小。在同一段地震断层内水平位移也分布不均,中部较高,两端渐小,以致消失。显示出多个峰值的位错特征,这可能与海原地震复杂的破裂过程有关。垂直位移的分布与水平位移相反,较大的垂直位移分布在各段地震断层端部的斜列部位,中部垂直位移量较小。由此表明,海原地震断层是一条以左旋走滑性质为主的地震断层带。3.海原地震的发震断层是在老构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条新的左旋走滑断层,其左旋走滑活动的起始时间大致是晚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90.
利用16层垂直不等距中尺度1模式,引入高分辨边界层湍流闭合方案,且将垂直分层加密至21层。将改进后的模式用于边界层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边界层的日变化过程及边界层结构;通过对暴雨个例的数值模拟,发现改进后的模式对降水预报的TS评分,特别是暴雨TS评分有明显提高;最后对边界层过程影响暴雨的机制进行了简单的探讨。试验表明,地表潜热通量结合低空急流的水平输送是夏季切变线和准静止锋这一类强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