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375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近年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虽然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还存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区域规划布局欠科学合理、土地闲置等问题。提出了更新节约集约用地理念、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构建科学用地规划体系、强化土地配置市场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92.
应用地震对应相关谱(ECRS)方法,对河北及周边3个研究区内的中强地震前多种地震学参数的综合异常特征进行定量化的识别研究,并进行多年的动态外推预测及其效能检验。结果表明,目前晋冀蒙交界地区和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滑动极值相关度曲线未出现明显异常,唐山地区2010年下半年以来出现高值异常。对2002--2011年进行逐年动态外推预测检验,唐山地区和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预测准确率均为56%。动态外推预测避免了使用目标地震发生以后的资料逆向贡献于震前预测,对于地震预报实践可能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3.
木质素的生物降解及其对陆源有机碳指示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沉积物中的木质素是陆源有机碳输入的良好标志物,但在迁移埋藏的过程中会发生生物降解,对其指示作用产生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木质素的结构、指示参数、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和降解机理,重点介绍了生物降解过程中木质素参数的变化及对其指示作用的影响,并总结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指出必须采用多种方法的结合,获取更多的信息才能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94.
搜集了1900-2013年间发生在中国大陆及其邻区的震源机制解资料,详细整理了其中的70个7级及以上大震的震源参数、地表破裂带和地表位移资料。根据资料的完整程度将地震分成三类:A类存在地表破裂和地表位移观测资料;B类存在地表破裂资料,但缺少地表位移观测数据;C类缺少地表破裂带和地表位移观测资料。对B类和C类缺少地表位移观测数据的地震,利用三角形模型模拟其位移分布。再根据地表位移分布及地震破裂带与本文使用网格模型之间的位置关系将地震分段。最后,利用分段前、后的地震数据和改进的双三次样条方法反演研究区域的形变场模型。结果表明:①大震资料的分段处理改进了地震数据的反演结果,提高了反演模型的合理性和空间一致性;在喜马拉雅断裂带,形变场具有更好的连续性,其变形特征与地质等数据的反演结果基本吻合;塔里木盆地和阿尔金断裂的形变量减小,与该区域较低的地震活动性一致;戈壁—阿尔泰的变形从SE的挤压和NE的拉张调整到NE的挤压和NW的拉张;鄂尔多斯西缘的拉张分量明显减小。②113年的地震资料解释了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运动总速率的30~50%,存在20mm/a左右的速度亏损,该亏损量可能包括断层蠕动、褶皱等非震形变,未监测到或者缺失的地震,及以弹性应变能形式存在通过潜在地震释放的应变。  相似文献   
795.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一直是四川盆地致密油勘探的重要层位之一。针对该层位的研究已逾半个世纪,但岩石类型分类粗略、沉积环境及储集岩类型认识不清等问题是导致该层段致密油勘探未获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鉴于此,笔者等开展了对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北碚和平水库剖面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湖相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及沉积环境的研究。研究发现,该剖面大安寨段为湖相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由5大类岩石组成,可细分为14种岩石类型。碳酸盐岩厚度占剖面总厚度的60%以上,以泥晶灰岩为主,介壳灰岩和介屑灰岩次之;在纵向上形成了4个较为典型的向上变浅沉积序列。根据各岩石类型宏观、微观沉积特征及岩石纵向组合形式,进一步分析了各岩石类型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北碚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沉积时期为滨、浅湖环境,以低能碳酸盐沉积为主;高能与较低能环境成因的介壳滩并非碳酸盐沉积的主体。湖泊进入碳酸盐沉积阶段和钙质骨壳生物的大量繁育是大安寨期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晶介屑灰岩和泥晶白云岩可能是川东地区致密油的储集岩类,在今后的勘探中,应提高对滨浅湖环境、易受大气淡水改造的岩石类型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796.
探讨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地质三维导向技术,为水平井规模化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以区域地质背景、区块砂体展布规律为基础,由常规二维地层对比求取地层视倾角发展为地层三维空间对比求取真倾角,精细对比地层及储层展布情况,并结合辫状河沉积微相及其发育特征和随钻参数分析评价开展水平井地质导向分析。研究区盒8段辫状河道主要发育河道充填、心滩微相、废弃河道、越岸沉积4种微相;以沉积微相分析技术为基础的地质三维导向能够有效保证水平段钻遇率。在储层三维空间对比闭合基础上,形成了以沉积微相赋存规律、砂体地质规模及特征分析为核心的水平井地质三维导向技术,完善了水平井地质导向方法。  相似文献   
797.
祁连山区植被物候遥感监测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2-2006年GIMMS NDVI时间序列数据,利用Double Logistic拟合方法提取了祁连山区植被的生长季始期、生长季末期和生长季长度参数,分析了植被物候期的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植被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绿,而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变黄,植被生长季呈现出东南地区比西北地区长、河谷地区比高山地区长的特征。25年内植被年生长季始期呈提前趋势,提前幅度为0.044 d·a-1,年代趋势为延迟-提前-延迟;年生长季末期也呈提前趋势,提前幅度为0.059 d·a-1,年代趋势为延迟-提前;生长季长度略有缩短,缩短幅度为0.015 d·a-1,年代趋势为缩短-延长-缩短。25年内祁连山区植被生长季始期、末期提前不明显的区域主要为高山地区,分别占51.46%、42.77%;生长季始期、末期推迟不明显区域主要为河谷地区,分别占44.41%、52.91%;植被生长季高山地区延长不明显,河谷地区缩短不明显,总体上植被物候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98.
1961-2010年武威市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10年武威市5个气象站逐日地面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蒸发量、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等观测资料,运用趋势系数法系统分析了该区域近50年气温日较差的时空分布及强度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了影响气温日较差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受天气系统、地形地貌以及海拔等影响,武威市气温日较差低海拔地区大于高海拔地区。各地年、年代气温日较差总体呈减小趋势,民勤县、古浪县的减小趋势尤为显著,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序列存在着6~8年的准周期变化;各季节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不太一致,总体上呈减小趋势;月气温日较差变化也存在差异,除天祝藏族自治县外,3月和9月为两个低谷,4-6月和10月为两个高峰。年气温日较差极大值和极小值均呈减小趋势。年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年气温日较差与年最高、最低气温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最低气温的快速升高和最高气温的缓慢升高是气温日较差减小的直接原因,最低气温显著升高的季节气温日较差的减小趋势更大。影响武威市气温日较差的主要因子是蒸发量、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关联性最强的是蒸发量,其次是平均气温,其中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蒸发量、相对湿度以及平均风速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影响各地气温日较差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99.
研究了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灌区中型狼尾草(Pennisetum longissimum var. intermedium)、新疆大叶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皮燕麦(Avena sativa)对盐渍土的适应特点及其改盐效应。通过对3种植物不同生育期(播后90 d、120 d、150 d)根际土壤pH值、导电率(EC)、盐分离子及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探讨盐渍化土壤影响下耐盐植物根际微环境的变化。结果显示:在盐渍化逆境下,3种植物对于根际土壤微环境均有一定调节作用,生育期内土壤pH值、EC值、Na+、SO42-、Cl-和Ca2+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新疆大叶苜蓿根际土壤pH值变化较为突出,其次是中型狼尾草和皮燕麦,播后150 d较播前降幅分别为2.18%、2.06%、1.21%;中型狼尾草根际土壤EC值降幅最大,其次为新疆大叶苜蓿和皮燕麦,播后150 d较播前降幅分别为42.69%、33.29%、28.33%;在3个取样期,中型狼尾草根际土壤Na+、SO42-、Cl-含量变化幅度最大,新疆大叶苜蓿对Ca2+的吸收能力强于中型狼尾草和皮燕麦;中型狼尾草在生长期内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增加,新疆大叶苜蓿在生长前期有机质增量较显著,生长中后期增量减缓,根际微环境变化趋于稳定。综合而言,中型狼尾草对盐渍土的适应及改良效应较突出,其次是新疆大叶苜蓿,再次是皮燕麦。  相似文献   
800.
以广州市海珠区连锁超市便利店物流配送为例,根据2012年广州市道路网络数据集,结合VRPTW模型(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 Windows)和ArcGIS网络分析模块进行路面顺畅和交通拥堵情况下的配送与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路面顺畅的情况下,3个配送中心只需用到5辆车,花费时间为29 h 10 min,行驶47 834.1 m,即可完成对26个配送点共4 450件货物的配送。而交通拥堵对物流的准时配送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随着拥堵时间的增加,整个物流配送过程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选择避开拥堵路段,重新优化配送路线,路线优化后的整个配送过程所行使的总距离比路面通畅时多走了5 182 m,时间上多花了28 min。然而选择优化路线后所花的时间相对于在道路路段拥挤所花费的时间和在每个拥堵路口的等待时间而言,显然优化后的路线更加可取。通过优化路径可以节省费用,节约资源以及减少流通环节中的时间损耗,获得最佳的行驶路线,能有效提高物流配送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