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以塔中地区石炭系生屑灰岩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依据钻井、测井等多种资料将生屑灰岩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识别出了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在研究区不发育,确定了海侵体系域为开阔碳酸盐岩台地沉积,高位体系域为带障壁海岸的潮坪沉积.分别从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和海底胶结作用3个方面对成...  相似文献   
62.
普里兹湾海冰季节性变化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群  吴辉碇  张璐 《海洋学报》2011,33(5):32-38
普里兹湾海冰以一年冰为主,海冰覆盖存在较大的季节性变化.海冰的分布及其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当地大气环流及海流的影响.基于一个海洋-海冰耦和模式,模拟研究了该海区海冰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海洋模式基于MIT环流模式(MITgcm),海冰动力学模式参考Hibler类型的VP模型,热力学过程取自Winton三层模型.模式区域覆盖整个...  相似文献   
63.
极地海冰浮标的现状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冰是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原位观测是获取海冰特征参数以及开展海冰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以海冰为目标和平台的极地浮标的发展与应用进行综合阐述,简述了国际北极浮标计划和国际南极浮标计划的发展情况,以七种常用的浮标对极区海冰、大气和上层海洋等物理参数的监测为例归纳总结了海冰浮标的系统特性和技术特点,最后结合近年海冰浮标的应用情况,从技术发展和研究目标等方面讨论了极地海冰浮标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64.
边坡内部位移监测是监测边坡体整体变形的重要方法,钻孔倾斜仪能连续测出钻孔不同深度相对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测量数据是离散数据点.目前边坡计算中两个测斜点之间的倾斜角度取底层测斜点处的角度,这种方法存在较大误差,提出了自然三次样条法处理测斜数据的模型.结合实体工程抽取部分监测数据进行了自然三次样条法处理,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测得到的测斜结果非常接近.误差与目前两个测斜点之间倾斜角度按底层测斜点处角度计算的结果相比,自然三次样条法得到的结果误差小.该方法提高了钻孔测斜数据精度.  相似文献   
65.
Ship-borne infrared radiometric measurements conducted during the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CHINARE) in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and 2017 were used for in situ validation studies of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sea ice surface temperature(IST) product.Observations of sea ice were made using a KT19.85 radiometer mounted on the Chinese icebreaker Xuelong between July and September over six years. The MODIS-derived ISTs from the satellites, Terra and Aqua, both show close correspondence with ISTs derived from radiometer spot measurements averaged over areas of 4 km×4 km, spanning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62–280 K with a ±1.7 K(Aqua) and ±1.6 K(Terra) variation. The consistency of the results over each year indicates that MODIS provides a suitable platform for remotely deriving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when the sky is clear. Investigation into factors that cause the MODIS IST bias(defin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DIS and KT19.85 ISTs) shows that large positive bias is caused by increased coverage of leads and melt ponds, while large negative bias mostly arises from undetected clouds. Thin vapor fog forming over Arctic sea ice may explain the cold bias when cloud cover is below 20%.  相似文献   
66.
库里亚藻(Coolia)是一类广泛分布且具有生物毒性的海洋底栖甲藻。本研究对近年来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分离的4株库里亚藻, 通过光镜及电镜下的形态学观察, 并结合基于核糖体大亚基(large subunit, LSU)rDNA(D1-D3)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鉴定该4个株系为热带库里亚藻(Coolia tropicalis)。在卤虫(Artemia salina)生物毒性试验中, 热带库里亚藻不同株系毒素提取液对卤虫幼虫表现出了毒性差异, XS554株系的48h半致死浓度(LC50)为1.42mg·mL -1(约相当于1.1×10 5cells·mL -1), 5XS15株系的LC50为1.92mg·mL -1(约相当于1×10 5cells·mL -1)。  相似文献   
67.
滑坡主滑方向是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和确定抗滑防治方案的重要依据。滑坡随着时间的演化,其主滑方向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滑坡主滑方向是滑坡位移状态的综合反映,在滑坡体上布设密集多点变形监测系统,根据小样本监测数据服从t分布的规律,使用肖维勒准则剔除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运用区间估计的方法来求取所有监测点位移方向的均值,通过主滑方向-时间过程曲线来动态判别滑坡主滑方向。将该方法运用到某公路滑坡工程实例研究中,在滑坡体上布设由53个地表位移监测点和19个深部位移监测点组成的密集多点变形监测系统,运用由全站仪和 GPS组成的监测仪器系统,对该滑坡开展为期25个月的地表水平位移监测。通 过地 表位移数据分析对比,采用此方法估计的主滑方向和滑坡体宏观变形体现的滑动方向基本一致。经过误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表明此方法可以较好地对滑坡主滑方向进行了动态判别。将此结果与深部测斜监测到的滑动方向进行了对比,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再次说明运用上述方法来动态判别滑坡主滑方向是可行的。在 防 治 工 程 中,确定了准确的滑坡主滑方向后,指导抗滑桩长轴布设方向和锚索主要受力方向均沿此确定的主滑方向实施,经过长
达8个月的持续监测表明,防治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体现了该方法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江西抚州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从天气形势、物理量等方面,分析了2008年1月12日-2月2日江西抚州长时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建立、青藏高原南侧到孟加拉湾南支低槽异常活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为这次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700hPa西南风急流不仅为低温冻雨的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而且还有利于中低层逆温层结的形成和维持;过程后期赣中、赣南的暴雨区,与垂直速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69.
塔中地区石炭纪原型沉积盆地属挤压性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在石炭系中可识别出3个Ⅰ型层序界面和3个Ⅱ型层序界面,据此,划分出5个沉积层序。它们具有标准层序所具有的地层特征,相当于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的沉积单元。在区域上或全球范围内这些旋回基本上具可对比性。与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相比,其层序地层框架具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缺失低水位早、中期的沉积体系,深切河谷不发育,代表最大海泛期的凝缩层不发育;Ⅱ型层序界面较普遍,海岸平原沉积体系发育,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常与陆架型扇三角洲体系共生,组成海陆交互的岩相框架。  相似文献   
70.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西部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青山口组至嫩江组沉积时期,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与西部斜坡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湖盆坡折带.中央坳陷区西部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均发育有多种成因类型重力流沉积物,主要为:①浊流沉积;②砂泥混杂的泥质碎屑流沉积;③砂泥混杂的砂质碎屑流沉积;④具块状或斜层理构造的砂质碎屑流层流沉积;⑤具有变形构造的砂质块体滑塌堆积.湖平面的升降对重力流沉积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当湖泊处于高水位期,陆源碎屑多以三角洲沉积体堆积于西部斜坡区及中央坳陷的西侧边缘,中央坳陷区则以面物源重力流沉积堆积为主;当湖泊处于低水位期,西部斜坡区为侵蚀区或沉积过路,中央坳陷区则以河流带入湖盆的碎屑形成的点物源碎屑流和陡坡部位前期形成的不稳定沉积层滑塌及其衍生的重力流堆积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