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走滑断层是发育在克拉通内部稳定区的小滑移距走滑断层,对于深部储层形成与油气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于哈拉哈塘油田4 140 km2三维地震资料,在高精度相干切片提取与地震精细解释基础上,对研究区奥陶系走滑断层进行了分段研究并讨论了分段性对于储层发育与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走滑断层整体格局为由北东、北西向断层组成的纯剪机制下形成的共轭走滑断层,单条走滑断层的构造特征符合Riedel剪切模型,主干断层周围主要发育R剪切分支断层。(2)根据走滑断层不同部位构造样式、应力状态的差异,建立了小滑移距走滑断层分段发育模式。走滑断层端部为应力发散区,多表现为马尾状构造,可分为伸展型和挤压型马尾状构造。走滑断层内部由线性段、斜列叠覆段、分支断层段、辫状构造段组合而成。线性段呈线性延伸,剖面上为孤立的高陡直立断层。斜列叠覆段分为拉张型叠覆段和挤压型叠覆段,其类型受控于次级断层旋向与阶步的关系。分支断层段多为斜交压扭样式,羽状断层发育较少。辫状构造段内部断垒与断堑交错发育,划分为张扭段、压扭段。(3)不同段具有不同的储层发育特征。马尾状构造段、斜列叠覆段、辫状构造段储层最为发育,分支断层段储层较为发育,线性段储层相对不发育。(4)综合储层发育位置、油源断裂与分支断层配置关系、局部构造高3方面因素,建立了6类与走滑断层相关的油气富集模式。R剪切分支断层与主干断层夹持部位、压扭段内部、马尾状分支断层高部位是北部潜山顺层岩溶区最为发育的3种油藏富集模式;压扭段内部、张扭段是南部断控岩溶区油气更富集的部位。论文成果认识对于完善克拉通盆地稳定区小滑移距走滑断层分段发育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受控于走滑断层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在夏季20时地面观测时,曾多次出现地面最低温度高于地面0 mm的现象,甚至有时高出较多.经多次观测和分析,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天气晴好、白天温度较高时,所以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三:①夏季地面温度表白天被收回,安放最低温度表之处的地面被太阳暴晒,受热较多,太阳降落后,短时间内温度变化的不均匀;②地面最低温度表放回时,球部和表身未埋入土壤中一半;③地温场土壤板结或不够疏松.  相似文献   
63.
北西走向的桥头集-东关断裂与郯庐断裂带南段相交切,横跨合肥盆地及其东缘的隆起区,在合肥盆地内呈隐伏状态。本研究跨桥头集-东关断裂合肥盆地段布设3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揭示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解译出的FP1、FP2和FP3断层性质相同,倾向一致,上断点深度相近,反映出桥头集-东关断裂合肥盆地段是一条走向NW、倾向SW、具有逆断分量的断裂。3条浅层地震反射剖面中第四系的底界面反射波组TQ呈连续近水平展布,表明桥头集-东关断裂两侧的第四系厚度无明显变化。在浅震剖面解译的基础上,布设了1条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剖面揭露出的第四系没有被错动。结合本区第四系地层发育情况及钻孔地层年龄分析,认为桥头集-东关断裂中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根据本文探测结果,尚不能排除桥头集-东关断裂早更新世有一定的弱活动。  相似文献   
64.
产品品牌作为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非标准化特征要素,是内生变量.选择24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作为样本,考察集群内产品品牌数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发现产品品牌数量对集群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然而,进一步研究显示,过多的产品品牌数量也会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后,对变量进行重新组合后发现,目前中国服装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品牌数量仍旧低于临界值,在品牌培育上需要长期持续不断地付出.  相似文献   
65.
西天山伊犁地块记录着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方面的关键信息,前人多认为伊犁地块是一个单独块体,但其西延境外部分对应着多个块体.这些块体在奥陶纪末期完成拼贴,它们之间的缝合带在西天山的延伸部分被晚古生代-中新生代地层覆盖,但通过境内外地质对比,认为其很可能沿着伊犁地块中部向东延伸,并将伊犁地块划分为南、北伊犁两个块体.目前,对于南、北伊犁地块的拼贴时限缺少精确限定,其是否类似于境外部分于奥陶纪末期完成拼贴仍不清楚.为此,本项研究选取北伊犁地块志留系库茹尔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约束南、北伊犁两个块体的拼贴时限.结果显示,库茹尔组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早古生代(422~519 Ma),其最年轻峰值432 Ma约束了库茹尔组的最大沉积时代.在对比南北伊犁地块岩浆活动的基础上,发现库茹尔组沉积地层同时接收到了南北伊犁地块的物源供给,表明南北伊犁地块已在库茹尔组沉积前完成拼贴.通过综合解析碎屑锆石及区域岩浆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发现其在奥陶纪末期同时向富集和亏损的方向演化,与显生宙以来东亚多块体拼贴过程中的Hf同位素演化趋势相似,因而我们将这种εHf(t)值扇形演化样式归因于南北伊犁地块的碰撞拼贴,进而约束伊犁地块的拼贴时限在奥陶纪末期.  相似文献   
66.
郯庐断裂带中段最新活动的安丘—莒县断裂(命名为F5断裂)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震活动断裂。 已有研究表明, F5断裂向南已延伸进入安徽境内的淮河—女山湖之间, 但该段的具体几何展布还存在以下问题未解决: 一是F5断裂以东的紫阳山东侧断裂是否属于F5断裂分支; 二是F5断裂向南是否延伸至女山湖北岸。 为解决以上问题, 本次工作基于遥感解译、 地质地貌调查、 探槽开挖及断错地层年代样品测试等方法, 对紫阳山东侧断裂及女山湖北岸一带断裂开展了研究。 结果表明, 紫阳山东侧断裂发育时代较老, 在早、 中更新世发生过强烈逆冲挤压运动, 晚第四纪以来不活动, 该断裂不属于F5断裂分支; 郯庐断裂带在女山湖北岸上詹村一带断错了晚更新世地层, 该处断裂为F5断裂向南的延伸部分; F5断裂已完全贯穿于淮河—女山湖之间, 断层迹线单一、 连续, 段落总长度约20 km。 文中还讨论了F5断裂向南应该终止于女山湖至明光市一带, 断裂终止受区域古老构造格局控制, 表明该断裂既有新生性又有继承性。  相似文献   
67.
澜沧江卡贡乡—如美镇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具有海拔较高、河谷深切、地势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发育较多高位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影响下游水电站建设安全。为保证澜沧江下游水电站的安全建设,利用Stacking-InSAR技术探测澜沧江卡贡乡—如美镇段及其干流两侧5 km范围内的隐患点,获取研究区隐患点数量及分布特征,并选取典型隐患点,分析其在时间序列上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内升轨、降轨影像共探测出崩滑隐患点149处,多具有坡体临空条件好、植被覆盖较少等特点,坡体表面多发育有冲沟,局部多发育浅层崩塌,受风化侵蚀较为严重,结构较为松散; ②研究区的隐患点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共探测出崩塌隐患54处,滑坡隐患95处; ③研究区滑坡隐患点坡体多发育有局部崩塌现象,且多处于匀速变形阶段,但视线向年均形变速率与累积形变量较大,坡体较不稳定,对澜沧江沿岸居民及下游水电站建设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68.
提出一种优化的极化SAR图像海面目标检测方法,结合改进的极化SAR四分量分解中的螺旋散射分量与Wishart分类器,充分利用极化散射特性、结构特征、统计特性来进行目标的自动检测。同时通过纹理特征相似性克服了Wishart分类器在无目标海域检测时容易将强度值较高的海杂波误认为目标的缺陷。采用美国无人机UAVSAR在Mexico海域和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海域获取的两组L波段全极化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的优化方法能够较准确检测海面目标,很好地降低虚警率;同时解决了Wishart分类器在无目标海域发生错检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的特点,基于土地确权的工作流程和AutoCAD平台,设计和开发了集自动识别地块四至、权利人、地块编码、合同面积、公示图、公示图注记、一键生成所有表格、一键检查修复点线拓扑错误于一体的综合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全面,能够大批量处理野外测量采集的界址点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确权数据处理的效率,节约了时间和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70.
从城乡规划空间数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着眼于未来规划业务对空间数据的需求,对城乡规划空间数据分类体系、数据建设标准和数据库建设的组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建立一个标准统一、数据共享、技术含量高、服务于规划编制的城乡规划空间数据库,作为构建完善、优质、高效的数据管理模式与共享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