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内蒙古扎鲁特地区鲁D2井林西组烃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烃源岩生烃潜力的定量评价是研究盆地油气勘探潜力的重要手段.采用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和沉积环境指标定量或定性评价了鲁D2井暗色泥岩的生烃潜力.有机碳定量评价表明,林西组泥岩为中等有机质丰度烃源岩.依据Pr/nC17、Ph/nC18散点图揭示林西组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伽玛蜡烷指数指示有机质形成于半咸水、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伊利石结晶度分析表明,烃源岩演化进入过成熟阶段.结果表明,扎鲁特盆地林西组泥岩为中等丰度、Ⅱ型干酪根、过成熟烃源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2.
利用1999年和2000年长江三角洲近地层大气与农田生态系统综合观测试验资料,对常熟地区水稻插秧、拔节、抽穗等不同生长期近地层二氧化碳和感热、潜热、动量等湍流通量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平均而言在水稻各生长期,近地面为二氧化碳的汇,白天水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夜间则放出二氧化碳,抽穗期消耗的二氧化碳要多于拔节和插秧期;近地面为大气的热源,主要以潜热方式加热大气,尤其是在抽穗期,感热与潜热之比仅为0.058;二氧化碳等湍流通量的变化与辐射平衡各分量及气象要素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63.
中国南极新站选择在维多利亚地特拉诺瓦湾难言岛上进行建设,其气象环境状况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考察队员生命安全保障的基础资料。因此,通过2013年度难言岛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结合附近地区历史气象资料,对该区域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地处罗斯海与东南极冰盖交界处,难言岛年均气压为987.8 h Pa,与中山站非常接近;(2)年均温为-16.1℃,最低气温为-39.3℃,且冬季气温波动较大,标准差可达±6.0℃;(3)年均相对湿度为42.1%,年均比湿为0.6 g·kg-1且冬季比湿极低,空气非常干燥,降水量非常低;(4)盛行风向为WNW,5—7级风出现频率超过50%,但夏季风速明显低于冬季风速,一般不超过8.0 m·s~(-1),有利于中国在夏季开展工程建设和补给;(5)难言岛年总辐射量为3 342.8 MJ·m~(-2),明显低于中山站,但两站反照率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64.
能量不闭合是几乎所有地表通量观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能量平衡估算中,人们往往关注有效能量(感热和潜热之和)系统低于可利用能量(净辐射与土壤热通量之差)的统计结果,而忽视了有效能量大于可利用能量的“过闭合”样本存在及其对整体能量闭合率的贡献.利用2004年华北玉米生育期的观测资料,探讨了能量分量的时间同步性,认为各能量分量与净辐射的时间不同步是导致“过闭合”现象系统出现的原因.将有效能量位相提前半小时与可利用能量进行相关分析,有效减少了能量比率大于1和小于0.5的样本,提高了不同尺度的能量利用率.多种时间尺度的能量分配与转化规律分析显示,潜热在不同时间尺度上都是主要的能量消耗方式,能量闭合差随玉米的生长不断增大,长达7旬的时间超过感热,表明热量储存和光合耗能在玉米生育期能量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利用北京市观象台2002年1~12月气球无线电探空观测的垂直高度分辨率为50m的温度观测数据,研究1.67—8.02和13.57~19.92km高度区间归一化温度扰动垂直波数谱,并将它们和线性饱和模式比较.结果表明,单个垂直波数谱的谱斜率和谱振幅存在相当大变率,这和线性饱和理论的预期不一致.然而,在对流层的不同季节和不同地方时观测的平均垂直波数谱显示了很好的类似,即谱斜率非常接近于理论值-3.0,谱振幅和浮力频率的4次方成比例关系,认为对流层季平均谱很好地遵循线性饱和模式,并且在目前是唯一的.相反,在下平流层,平均垂直波数谱的谱斜率与理论值有较好的一致,但观测谱的谱振幅却明显偏离了线性饱和模式的理论预期值.这些观测的平均谱在目前也是唯一的.从对流层和下平流层的平均谱得到的盛行垂直波长在2.1—3.2km之间,与文献中报道的结果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66.
铁岭市东部山区野生经济植物榛子营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辽宁省铁岭市东部山区野生经济植物榛子样品中的常量营养元素P、K、Ca、Na、Mg、S,14种营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的榛子样品其主量元素化学特征属K > P > Ca型,其中Na元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4.27.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均在植物元素含量正常值变化范围内,由高到低,元素含量排列顺序为;Mn > Si > Fe > Zn > B > Cu > Ni > F > Cr > Mo > Co > Se > I > V.其中,V元素变异系数最大,为93.18.稀土元素总量∑REE(平均值)为29.66×10-9,属低含量.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元素K与Na、Mg,S与Mg、Ca,P与K、Na、Mg、Ca,Fe与Mn,Co与Mn,Cu与Zn之间,在0.01水平都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反映这些元素之间的吸收积累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7.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否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以霍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特征及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水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9项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流域内各县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霍林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受水资源形成条件和开发利用强度的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南极近地层大气的热量逆梯度输送现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南极中山站观测结果 ,分析了南极地区近地层热量逆梯度输送的现象。结果表明南极地区在近地层逆温较明显时 ,常会出现热量逆梯度输送的现象 ;同时也探讨了近地层在稳定层结条件下 ,热量逆梯度输送通量的多尺度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 ,逆梯度输送的感热通量主要是由浮力湍涡的穿越能力决定的 ,而经典的梯度输送公式在该场合下无法使用。  相似文献   
69.
一次中强磁暴期间低纬电离层响应的CT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赤道异常区电离层对中等强度磁暴的响应特性,用电离层CT成像方法重建电离层电子密度二维剖面.重建结果表明,暴时低纬电离层电子密度以降低为主,但暴相随纬度和高度而异;磁暴期间,赤道异常峰结构仍然存在,但恢复相期间峰的位置向赤道移动;磁暴急始之后约20min,在赤道异常峰区出现电子密度深度耗空,这种耗空遍及从底到顶的整个F区,朝赤道一侧显现水平梯度非常大的陡壁.这种与磁暴急始相联系的电子密度深度耗空现象很有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0.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a ice change of strong signal area on Antarctic and Arctic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ermal state on the land surface of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atmosphere circulation of North Hemisphere or the climate changes in China, and to study the feedback mechanism among “three-pole” factors, the earlier stage “three-pole” strong signal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statistic methods such as teleconnection,which affect the regional climate changes in China and East Asia. The cross-correlation feature and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ice caps of North and South pole and water-thermal state on Tibetan Plateau surface are discussed as well. The contribution of three-pole's earlier stage factors to China's summer climate change and the influence of its dynamic structure are compared her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of China a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aspect of qualitative correlation mode of global sea-land-air-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